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以NaCl和Na2SO4高浓盐水为原料,考察冷却结晶和冷冻浓缩过程对Na2SO4和NaCl结晶盐的分离。通过考察不同结晶温度下结晶盐的冷却结晶析出过程,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Na2SO4结晶盐,说明可以采用冷却结晶方式,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分离Na2SO4。通过对冷冻浓缩过程的研究,表明当温度低于-9.9℃时,剩余浓缩液中主要为NaCl,对应NaCl结晶盐纯度可达到95%。通过深度浓缩NaCl浓盐水,可将NaCl浓缩至~27 wt%的浓度,产水中NaCl浓度不大于1 wt%,可经进一步处理后回用。因此,通过结合冷却结晶和冷冻浓缩过程,可以实现Na2SO4和NaCl结晶盐的冷法分离。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冷却器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保护刘士星,邓传芸(中国科技大学应化系,合肥,230026)(合肥工业大学,230009)过去硫酸的冷却是在铸铁排管系统中进行的,现在改用阳极保护冷却器替代冷却排管系统,不但效率高,占地小,冷却水也可以循环使用,此外冷却...  相似文献   

3.
氯气干燥过程中冷却工艺的改进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氯气干燥流程通常是将电解工段送来的约80~90℃的湿氯气先冷却到15~20℃,除去大部分水份后进入泡沫干燥塔或填料干燥塔,进一步用硫酸干燥,达到含水小于0.05%的指标。但是各厂家采用的冷却工艺却不尽相同。我厂以前采用的是两段钛冷却器冷却。笫一段用自来水,第二段用-10℃左右的冷冻 NaCl 盐水冷却。由于湿氯气在9.6℃以下产生水合结晶(Cl_2·8H_2O)。在第二段钛冷却器内冷冻盐水入口附近,氯气温度接近或低于9.6℃而经常出现氯水结晶,并且不断扩展结晶范围,堵塞裂管,减少换热面积。而处理结晶的办法只能是提高出第二段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图1所示的是一种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烧碱冷却流程。碱液经过冷却器进行循环冷却,待温度合格后送至澄清槽中静置沉降分离 Nacl 的结晶。山于采用循环冷却,所以碱液流量大,每次经过冷却器前后的温度变化小,循  相似文献   

5.
尚三锋 《广州化工》2013,41(2):101-103
永坪炼油厂为了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于2009年7月对1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分馏系统、吸收稳定系统的冷却器进行技术改造,利用高压水反向冲洗冷却器,效果很好。通过对装置运行情况的分析和探讨,证实了反冲洗法在裂化装置冷却器上应用的可行性,提高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满足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碳丙冷却器预防硫黄堵塞陈玉华(江苏省如东化肥厂226400)目前大部分小型尿素厂均采用碳酸丙烯脂(简称碳丙)脱除变换气中的CO2。但普遍遇到的问题是碳丙冷却器列管内壁容易集聚硫黄结晶,影响冷却器换热效果,严重时堵塞列管。现介绍我厂用CS2预防碳丙冷却...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中电池组的热管理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十分重要。通常使用小型电池冷却器(chiller)与车载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并联,用来冷却电池冷却板中的冷却液。为了对实际电池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设计搭建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测试系统,并验证了其测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此基础上,对最新设计的小型紧凑电池冷却器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测试和分析,得到了其换热功率和流阻随冷媒侧和冷却液侧参数改变的变化规律,最高换热功率达到了5.6 kW。  相似文献   

8.
在溶液结晶过程中经常要采用循环冷却的方法,例如氯碱工厂的食盐电解液,经蒸发器浓缩至30~40%NaOH溶液后,其中仍溶解有大量的NaCl,在进一步浓缩或作其它用途之前,须将碱液通过换热器冷却,使其中NaCl结晶析出,以降低碱液中NaCl含量。  相似文献   

9.
吴仲 《无机盐工业》2003,35(6):35-36
介绍了12m^2锌白炉系统的生产控制情况。在表面冷却器冷却面积不变、原材料大致保持不变、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对表面冷却器进行改造,加大表面冷却器的摩擦阻力,提高表面冷却器的产粉率,达到提高等级氧化锌直产一级品率的目的。等级氧化锌直产一级品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起粗略估算溶液间歇结晶最佳冷却曲线的数学模型和测定ω-腈基十一酸(11-CUA)在环己烷中的结晶介稳区的基础上,对11-CUA在环己烷中的间歇结晶进行了研究,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外加晶种按最佳冷却曲线进行控温冷却结晶的方式得到的晶浆与晶体其粒度分布明显比急速冷却结晶和自然冷却结晶方式所得晶浆和晶体好,晶浆过滤阻力小,结晶操作曲线落在介稳区内;但晶浆的激光粒度分析和干燥晶体粒度筛分结果的对比证明晶粒在溶液中和干燥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聚结现象。  相似文献   

11.
贺三  刘阳  梁权  乔如  杨克诚 《当代化工》2016,(3):646-648
采用多相流与粒数衡算方程的耦合求解,利用ANSYS15.0来模拟乙二醇脱一价盐闪蒸罐中的结晶过程,得到晶体的粒度分布和结晶过程的过饱和度分布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在闪蒸罐内能够很好的流动,模拟能够得到晶体在闪蒸罐中生长、沉降的状况,模拟得到的晶体粒度分布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选择适当的参数模拟,可以更好的对结晶过程进行分析,为优化乙二醇脱一价盐闪蒸罐结构和操作参数提供指导,节约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2.
晶习会影响晶体的流动性、堆密度等多种性质,目前氯化钠主要以立方晶习存在,导致其在包装和运输等过程中极易结块。为了解决立方氯化钠的结块问题,开发了多品种食用盐,研究了减压蒸发结晶实验中的多个操作条件对氯化钠晶习的影响,探索了立方氯化钠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晶习变化,并研究了小规模液体蒸发对于氯化钠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压蒸发结晶实验中,使用优化的工艺条件能够得到球形化较好的氯化钠球形晶体;当用甲醇质量分数为0.5左右的甲醇-水混合溶剂溶解立方形氯化钠晶体时,可获得球形晶习;而通过使用小规模液体蒸发的方法可以得到粒度较大的片状晶体。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国内外生产硝酸钾的4种主要工艺方法:硝酸钠与氯化钾转化法、硝酸铵与氯化钾离子交换法、硝酸与氯化钾溶剂萃取法和硝酸铵与氯化钾复分解循环法,并比较了这4种不同生产工艺方法的特点。其中硝酸铵与氯化钾复分解循环法是中国生产硝酸钾主要采用的工艺方法,重点介绍了该工艺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硝酸钾分离效果差,硝酸钾冷却结晶率低,结晶器换热面结垢严重,除杂效果不理想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曦  庄焜煜  黄成  李学来 《化工学报》2017,68(8):3071-3081
以氯化钠水溶液为制冰溶液,采用真空法制备得到冰浆。从理论上论证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模型Jeziorny法和Mo法用于描述冰浆结晶行为的可行性。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结晶时间下的冰浆含冰率,并建立了冰浆生成过程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Jeziorny法和Mo法可很好地描述冰浆的非等温结晶过程;Jeziorny模型指数n的值在0.473~0.525间,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晶机理基本一致,冰晶呈片状增厚生长;Jeziorny模型中的结晶动力学参数Kc、t0.25和Mo模型中的冷却速率函数F(T)的变化规律均表明高冷却速率可促进冰浆的形成,同时氯化钠的添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冰晶生长。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对氯化钠水溶液的结晶行为有严重的影响,通过研究表面活性剂与氯化钠水溶液体系的黏度,进而认识表面活性剂对氯化钠结晶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6.
姜华  张子惠  宫武旗  常越勇 《化工进展》2022,41(7):3947-3956
利用分质提盐蒸发结晶方法处理多组分高含盐废水,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根据废水中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提出了机械蒸汽再压缩(MVR)分质提盐蒸发结晶系统,以降膜蒸发器作为系统的预蒸发器,与两效强制循环蒸发器联用,同时对冷凝水加以回收,使废水中硫酸钠和氯化钠分别结晶。首先设计了系统的具体工艺流程,依据质量和能量平衡关系建立系统及其设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随后对常压下硫酸钠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质量分数为8%的混合溶液蒸发结晶过程进行实例计算,并将其与传统五效蒸发分盐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综合能量分析与?分析结果表明,MVR分质提盐蒸发结晶系统的节能程度更高,同一工况下相较于传统五效蒸发分盐系统,效能系数(COP)提高了93.5%,单位能耗则降低了77.6%;?效率提高了70.4%,?损失则降低了33.6%,表明MVR分质提盐蒸发结晶系统在实现废水中硫酸钠和氯化钠结晶回收利用的同时系统热力学完善度和节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王慧丽  周国兵 《化工学报》2019,70(9):3346-3352
利用半导体制冷局部低温诱发稳定过冷的三水醋酸钠溶液凝固,实验研究不同含水量、样品质量、输入功率等条件下过冷溶液结晶诱导期及释热特性。结果表明:随样品含水量增加,整体呈现结晶诱导期增加,释热温度下降的趋势,含水量44%作为较理想的体系配比,结晶诱导期为2 min,稳定放热温度达52.8℃;诱发过程中制冷装置输入功率越大,容器壁面降温越快,较容易触发,功率为280 W的结晶诱导期是功率为70 W的 1/3;样品质量越大,结晶诱导期越短,稳定放热温度相对较高,放热时间趋长。实验结果为稳定过冷水合盐局部低温诱发凝固释能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结晶热力学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激光测量装置研究了普鲁卡因青霉素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溶解与超溶解特性,得到了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结晶介稳区。为系统研究普鲁卡因青霉素反应结晶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热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海水浓缩体系组成,本文综述了其分离方法.针对氯化钾分离,讨论了冷分解正浮选法、冷结晶正/反浮选法、淘洗柱分离法和电势法等方法,并对各工艺进行了比较.对于氯化钠介绍了浮选剂在氯化钠表面吸附的原理、3类浮选剂及各自优缺点,以及N-烷基吗啉和脂肪酰胺的制备方法.比较了Na+、K+、Mg2 +//C1 -、(SO2-4) -H2O五元系统介稳平衡相图和Van't Hoff的稳定平衡相图.在五元介稳相图中,由于钾镁钒和钾盐镁钒结晶区域消失,导致硫酸镁和氯化钾的结晶区域直接相连,若采用海水蒸发浓缩工艺,可直接制备氯化钾;而对于固体混合盐可考虑制备硫酸型钾盐工艺.  相似文献   

20.
NaCl/PEO成核剂对玻纤增强PET力学性能及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考察了氯化钠(NaCl)/聚氧化乙烯(PEO)作为成核剂对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与常用的成核剂苯甲酸钠进行了比较,发现NaCl/PEO具有比苯甲酸钠更好的成核效果和促进结晶作用,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模量和更好的表面光洁度。分析NaCl/PEO对玻纤增强PET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机理,我们认为可能在较高的加工温度下NaCl与PEO发生反应生成。PEO-Na^ 络合物,降低了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提供了新的结晶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