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在MPLS网络中构建多播树的新方法——逆向构建算法。用数值分析和仿真方法证明了逆向构建多播树不仅可以解决MPLS多播标签数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多播转发表的体积,提高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杨春德  康欢  丁亚南 《计算机应用》2010,30(11):3056-3058
为了在时延约束条件下进一步优化多播树代价并降低算法的复杂度,研究了时延受限的Steiner树问题。在DCMPH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节点的搜索路径,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MPH的时延约束Steiner树算法。该算法中每个目的节点通过最小代价路径加入当前多播树;若时延不满足要求,则通过合并最小时延树进而产生一个满足时延约束的最小代价多播树。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性能、空间复杂度方面均优于DCMPH算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多播业务的实时性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新的时延受限最小代价树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代价多播树的生成方法,对节点之间的时延进行动态修改,寻找满足时延限制的最短路径,可快速找到满足时延约束的多播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速度快、代价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全排序(Total Ordering)是组播的重要特性之一。结合基于OP通道的交互协作系统中命令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的全排序多播(Total Ordering Multieast)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最小延迟多播树来保证信息的全排序多播,并通过动态调整多播树来改善算法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DCMPH算法不能合理选择连接路径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满足时延限制的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对不能用最小代价路径连接到多播树上的目的节点,求出其到多播树上所有节点的最小时延路径,再从中选出一条能满足时延限制的费用最小的路径,添加到多播树上。实验结果表明,与DCMPH算法相比,该算法构造多播树的代价更低。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时延受限多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多播业务的实时性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新的时延受限最小代价树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代价多播树的生成方法,对节点之间的时延进行动态修改,寻找满足时延限制的最短路径,可快速找到满足时延约束的多播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速度快、代价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个快速的时延有界低代价多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QoS的多播路由算法需要在满足每个个体QoS需求的同时,又能高效管理网络资源,提出了一种满足端端时延限制的低代价多播路由算法。算法使用一个修改的Steiner树近似算法先构建时延有界的低代价多播树,再通过最小时延路径与其它尚不在多播树的且结点相连。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传输时存在通信代价高、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输电线路故障传输多播路由算法(MRFT)。抽象出输电线路故障信息传输网络模型;根据时延最短路径树(SPT)的最大端到端时延确定多播树时延上限,将时延上限边接入多播树;设计最小代价启发函数将剩余叶子节点接入多播树。仿真结果表明,与KPP算法相比,MRFT算法构造的多播树在多播树时延、端到端时延方差和多播树代价3个方面均有良好表现。该算法能够有效保证输电线路故障信息传输的实时性,降低通信代价。  相似文献   

9.
多播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并减轻服务器的负担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在移动网络环境中,由于多播组成员的位置可以动态改变,已有的动态多播算法不能获得较好的性能。论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动态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为目的节点建立最短多播路径时采用了结合链路代价和多播目的节点数的平摊代价函数,以便构建出的多播树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平均总代价较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算法所构建的多播树的平均总代价要低于其它动态算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带宽-时延约束多播路由优化算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随着许多多媒体在高速网络中的应用,多播路由问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多播路由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是著名的Steiner树问题,同时也是NP完全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播路由优化算法,采用可变长度染色体(多播树)和基因(路径)应用于编码问题。该算法在满足带宽和时延约束条件下寻找代价最小的多播树。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快速找到最优解,收敛速度快,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鲍丽红  王昱  韩双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0):4946-4948,4954
MPLS是下一代互连网的核心技术,基于MPLS的组播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IP组播技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组播路由缺乏可扩展性,任何组播协议的设计,可扩展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分析了组播可扩展的相关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Tunneling和Non-branching算法应用于MPLS域实现基于信源树的组播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有效提高传统IP组播中可扩展性、流量聚合等问题,基于NS-2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MPLS域的PIM-SM组播协议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PLS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组播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组播技术目前的困难是可扩展性与计费控制,MPLS技术和组播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PIM-SM是使用最广泛的组播协议。研究了采用捎带技术的指定信源的PIM-SM组播协议在MPLS域中的实现问题.通过适当地扩展现有的MPLS结构,可以在MPLS域实现指定信源的PIM-SM组播协议。并基于NS-2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引入标记聚集的新机制来实现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中的IP组播,并分析了该机制。与原有无标记聚集机制相比,该机制延时低,所需标记数少。所以可采用该机制来解决MPLS中组播的可扩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与无线自组网组播机制相结合可以把MPLS在分组转发以及支持服务质量、流量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引入到无线自组网组播路由协议设计中,具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组播协议设计方案——标签交换转发组播协议(Label-Switching Forward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以下简称LSF组播协议)。  相似文献   

15.
李小勇  张卫 《计算机工程》2007,33(17):125-127
提出了一种可扩展性较好的基于MPLS的稀疏模式的IP组播算法,利用分枝节点和隧道相结合的原理,实现了共享树的组播。通过使用隧道技术,实现多点到多点的MPLS共享树组播,解决了MPLS组播中的关键问题:mp2mp的标签分配。基于网络仿真软件NS-2,实现了该算法的仿真模块。实验证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多协议标签交换的合并组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引入一种新的基于MPLS的合并组播树,然后主要讨论了采用MPLS合并组播树在减少MPLS容错组播的备份树与标签消耗方面的高效性,最后的模拟分析表明在组播中采用MPLS合并组播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组播与MPLS是两种互补的技术,将二者结合起来,对提高网络性能、解决组播的可扩展性问题及控制开销等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MPLS和组播的基本原理及优点,接着概括了MPLS网络环境下组播技术应用及实现技术,最后讨论了发展趋势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MPLS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组播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组播技术目前的困难是可扩展性与计费控制,MPLS技术和组播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PIM-SM是使用最广泛的组播协议。本文研究了PIM-SM组播协议在MPLS域中的实现问题,通过适当地扩展现有的MPLS结构,可以在MPLS域实现PIM-SM组播协议。并基于NS2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的IP组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勇  张卫 《计算机应用》2005,25(11):2472-2474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组播技术的结合可以获得MPLS的高速率、QoS、流量工程、VPN和组播的带宽节省两方面的益处,MPLS和组播是两种互补的技术,这对于带QoS参数的实时的多媒体应用是必须和紧迫的。文章综述了MPLS组播技术在实现机制、组播树的构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MPLS网络中的服务质量组播面临着组播路由状态的可扩展性、服务质量支持困难等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树共享的新型MPLS服务质量组播方案.本文的贡献有:提出一种组播组到组播分发子树的映射算法,将多个组映射到同一颗子树,以共享的子树为基础构造完整的组播分发树,从而有效地减少MPLS核心网络中的路由状态;将服务质量的考量引入组播分发树的构造过程中,使新的方案能够支持服务质量组播;提出一种简单方便的子树共享实现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子树共享的新型MPLS服务质量组播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组播路由状态并提供多种服务质量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