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陆强 《四川建筑》2007,27(6):1-1
当今这个时代,各个民族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又要保护好自己文化特色.我们的先辈们,曾创造过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许多传统建筑经典,至今我们仍引以自豪:我们自然应该下大功夫,保护好我们的建筑文化遗产。但可悲的是,在保护建筑文化遗产方面,我们做的并不尽如人意,许多传统建筑,在大规模的建设中,或是故意、或因无知,被拆除了、毁坏了……如今,许多地方政府很重视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重建,打造了不少仿古建筑,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不过那终究是赝品,  相似文献   

2.
左悦 《城市建筑》2023,(6):199-202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古镇及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无一不蕴含着区域文化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在大兴土木的今天,现代建筑迅速崛起,而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却遭到人为和自然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古建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现今建筑行业中应用较为成熟的BIM技术,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代表闽中山林乡土文化的美坂村古村落历史悠久,村中大姓罗氏至今已有128代,3200年历史,历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这里的古村建筑韵味独特,堂院、堡楼、文昌塔、贞节坊、建功柱等各具风格。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年代久远的建筑许多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而留下来的便成为携带着远古气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化珍存。她们古朴而精致的辉光和这里保持着历史原貌的村落布局、民居型制、水系、道路一起构成了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人类遗产,是研究古建筑、古文化及闽学不可缺少的现存文物,也是发展旅游的好资源,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当地的一些领导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不强,他们在发展新村时,以“折一建一“为条件,要平掉一切老房子,一些珍贵的建筑和雕饰己经毁于建设新村的热潮之中,而现存的古建筑也面临着危险。 当地村民对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祖先留给他们的建筑十分热爱,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他们不但捐资捐地,而且村委会还多次开会,成立维修领导小组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呼吁保护。肇光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即是他们的功绩。同时,今年年初,村民们还写信,希望有关专家来考察研究。 美坂村古建筑不仅呈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罗氏家族的历史文化,而且在  相似文献   

4.
王云帆 《安徽建筑》2005,12(5):14-15
本文通过对皖南民居马头墙屋檐、“四水归堂”天井等素雅、端庄的徽派建筑特色的描述,分析了古建筑的保护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原因;提出古建筑开发利用必须将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使得文物建筑资源既可有效的利用,又能够得到完整的保护;就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各地分布了许多传统民居建筑,这些民居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地方文化,也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日本的很多学者在这些文化财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日本在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领域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本研究能使我们开阔思路,让我们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领域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要接触许多被称为"古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和"传统建筑"等等的实物。然而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具备不同的建筑特征,而对待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亦需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方针或保护方法。因此追寻和梳理这些名称的定义,是发展我国建筑文化的路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传统建筑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其中,大理市拥有大量的古建筑群,且保留了传统建筑文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以及在古建筑历史价值认知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理市古建筑群规模日益缩小,古建筑文化也因此受损。所以,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弱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以古建筑文化为支撑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黄禹康 《住宅科技》2010,30(7):21-24
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通过对凤凰古城沱江镇的传统民居建筑应顺于自然环境、共存于自然生态的建筑理念,是对当代住宅建筑的发展与传统民居建筑的保存中能否寻找共存的建筑文化环境的可能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建筑。我国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视 ,制定了有关保护法规和条例 ,保证了一批文物古建筑得到了及时维护。但对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还缺乏足够的关注。新中国建立后的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修建了许多大型重要建筑。50年代初期兴建了北京电报大楼、北京天文馆、北京展览馆、北京饭店东楼等。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完成了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程和被称为50年代“十大建筑”的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80年代在北京评选出了北京图书…  相似文献   

10.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我国的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 ,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 ,保护好现有的古建筑是我们这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当前 ,在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现有古建筑的保护。本文就当前我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 ,供研究讨论。  一、要正确理解和贯彻文物古建筑的修缮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颁行的《文物保护法》 ,规定了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原则 ,这就是第十四条规定的“古建筑保护单位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 ,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程凯  张泉 《建筑与环境》2011,(3):148-150
传统徽州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徽州建筑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徽州建筑。文章在介绍徽州建筑文化特色数据库的构建意义、基本内容和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数据库应用于徽州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的方法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祁伟成 《建筑》2011,(11):27-2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正确认识中国古建筑文化,切实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已成燃眉之急。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如何使我国传统的修缮技术和现代科技优势互补,让我国的古建筑传统修缮技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是摆在古建筑行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佳琪  张晓  职滢 《城市建筑》2023,(20):1-4+8
传统古建筑历史悠久、颇具盛名,不仅留存时代记忆,更汇聚文化特色。青莲寺古建筑作为寺院建筑中的瑰宝及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研究价值。文章旨在研究青莲寺古建筑的活化与利用,以青莲寺古建筑为具体实例,阐述其历史沿革、空间布局,探讨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与建造价值,在分析其活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利于青莲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研究策略。该策略不仅为古建筑的活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还为其余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使之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促使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以徽州府衙重建改造工程的实地调研为研究背景和主体,并对国内众多历史街区中历史文化建筑更新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与策略,在对徽州府衙重建工程的建设过程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国内历史文化古建筑尤其是衙署建筑保护更新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自元朝至今,甘肃五泉山遗存了大量古建筑及古建筑群,其多元的宗教与儒文化、灵活的建筑布局、多样的建筑样式及建筑工艺等均是我国景观与古建筑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做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将使得五泉山景观建筑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白蚁的危害防治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显钧 《白蚁防治》2004,(4):27-31,22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特别是古建筑可以说是它的形象代表。对于古建筑来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价值。但中国的古建筑,由于主要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所以它存在的寿命比不上西方古代的石建筑,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就成了一个紧迫的历史重任。作为一个建筑物虫害防治的工作者,所关心和能发挥作用的就是有效防治虫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霍童镇丰富的古代传统建筑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分析了霍童镇古代传统建筑概况特点及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霍童镇古代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几项措施,以期将霍童镇独特的古建筑及历史文化长久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建筑是其外在的标志。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现代化的技术,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合理使用,不仅是消防工作的重点,更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本刊8月份刊登的关于中国古建筑保护的话题,引起了读者的广泛探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贤光曾应TCS公司的邀请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参观“照明与建筑自动化展览”、德国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使用给林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国情的保护古建筑的方法,德国对古建筑的保护有其特殊之处,或许我们能从林教授的文章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余颖燕  崔陇鹏 《山西建筑》2009,35(30):44-45
介绍了川渝传统会馆建筑的现状,从法律法规制定的角度探讨了川渝传统会馆的保护模式,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其价值,达到在川渝地区兴盛会馆文化,保护传统古建筑,发展旅游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旧建筑保护与再生论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筑遗产的“文化生态”变化想到“文化安全”狗年伊始,我拿到一份飘着墨香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不觉为之一振。发布于 2005年12月22日的国务院《通知》,指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通知》对当前建筑遗产的”文化生态“变化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发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