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功解决2^#延迟焦化弹丸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事业部技术人员经过研究和摸索,解决了20延迟焦化装置首次出现的影响生产稳定的弹丸焦问题。5月中旬,在事业部第一次加工卡斯蒂利亚-蒙多混合原油时,2^#焦化装置生产的焦碳中出现了弹丸焦。焦碳在正常情况下是块状或粉状的,由于卡斯蒂利亚-蒙多混合等原油沥青质含量较高,渣油内残炭和沥青质组分急剧增加,生成大量直径为2~5mm弹丸形状的焦炭,俗称弹丸焦。弹丸焦造成焦炭塔焦碳层部分塌方,物料将过滤器滤网堵死,加热炉炉管结焦,严重威胁了装置的安全生产。为此,车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通过优化原料配比,降低了焦化装置原料的沥青质含量;对1^#、2^#延迟焦化装置加热炉出口温度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焦炭塔操作压力,并增加消泡剂的浓度和注入的流量。  相似文献   

2.
辽河超稠原油延迟焦化不产生弹丸焦工艺条件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1.0Mt/a延迟焦化装置加工辽河超稠原油。由于辽河超稠原油密度大、盐含量高,焦炭塔焦炭中经常出现大量的弹丸焦,导致焦炭塔放水不畅,严重时堵塞放水管道。为此,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加热炉出口温度、进料金属含量、循环比、焦炭塔操作压力对弹丸焦形成的影响,得到了基于辽河超稠原油的适合该装置特点的不产生弹丸焦与黏焦的合适工艺条件,并绘制出了寻找合适加热炉出口温度、循环比及焦炭塔塔顶压力的工作曲线。工业试验数据表明,弹丸焦的形成不仅与工艺条件和进料的沥青质含量有关,进料的金属含量过高同样会加速弹丸焦的生成。与一般实验室结果不同的是,工业试验数据表明,降低循环比反而有利于减少弹丸焦的生成,这一发现应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3.
超稠原油延迟焦化产生弹丸焦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河石化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在加工辽河超稠原油时经常生成弹丸焦的问题,技术人员研究发现弹丸焦生成的主要因素是原料性质及其组成,而采用较低的反应温度、较高的反应压力、较低的循环比,以及超稠原油在焦化分馏塔适当分出一部分轻馏分后再去焦炭塔等措施,可以抑制弹丸焦的生成.通过摸索,装置运行参数确定为:焦炭塔内气速小于0.15 m/s,反应温度498~502 ℃,反应压力0.17~0.25 MPa,循环比0.5~0.6,分馏塔底温度为355~365 ℃.6个月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上述工艺改进有效避免了弹丸焦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延迟焦化装置每一焦炭生产周期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用高压水流把焦炭从焦塔中卸出来。高压水流由专用工具——水力切割器产生。水力出焦技术和切割器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装置的生产效率。焦炭塔生产周期严格限定了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时间。苏联的延迟焦化装置卸完每一塔的焦炭(300~  相似文献   

5.
结合延迟焦化装置生焦周期的现状,分析了焦炭塔的泡焦,焦炭塔顶盖、塔底盖的拆卸,水力除焦,焦炭塔顶盖、塔底盖的安装,油气预热等各种影响因素,结合实际生产操作,提出了通过改进工艺设计的途径来优化焦炭塔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6.
杨光 《石化技术》2020,(2):351-351,353
焦炭塔赶空气、试压、预热、换塔、给水冷焦、放水除焦,是延迟焦化装置周期性操作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其中给水冷焦阶段是生焦周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可采取溢流和泡焦两种工艺。中海油(泰州)石化延迟焦化装置自16年首开后,对焦炭塔泡焦技术进行为期3个月的可行性技术论证,发现泡焦工艺相对于溢流工艺,在优化生产、节约能耗,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1.2 Mt?a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塔底过滤器内的焦炭形态有片状焦和粉末状焦两种形态。通过对这两种焦炭形态进行分析,发现片状焦是由焦炭塔换塔后小吹气造成的大油气线内焦层剥落而产生的焦片,粉末状焦是在焦炭塔生焦后期及换塔后被焦炭塔内泡沫层携带到分馏塔的焦粉。应将粉末状焦留在焦炭塔内,避免进入分馏塔。换塔后,随着大油气线管壁温度的降低,大油气线内壁产生的焦炭会自动剥落。通过调整焦炭塔换塔后的操作,进一步实现了焦炭塔大油气线内片状焦的剥落;通过将分馏塔塔底过滤器换大、换型和操作调整,分馏塔塔底循环油过滤器SR-109B的运行周期最少可以达到32天,SR-109A则可以达到4年;通过调整不同生焦阶段消泡剂的注入量,可以减少焦炭塔焦粉携带量,进一步延长分馏塔塔底循环系统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8.
延迟焦化装置弹丸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弹丸焦的形态、特性、判断方法及危害等。根据工业生产情况,对弹丸焦的生成与原料性质及操作条件进行了初步关联。当原料油比重指数<7、残炭与沥青质之质量比值<1.4,或当原料油经420℃维持20 min后所得残渣油的残炭与沥青质之质量比值<2.0、所得甲苯不溶物质量收率>7%、所得残渣油的微残炭值>21%,极易产生弹丸焦。对于劣质原料油,当焦化温度≥495℃、循环比≤0.25、焦炭塔内压力≤0.15 MPa、焦炭塔内气速≥0.16 m/s,极易产生弹丸焦。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生成弹丸焦的措施:优化原料性质,改善操作条件。最后指出研究弹丸焦存在的困难及应重点研究的工作:①确认生成弹丸焦的原料性质;②试验研究装置模拟工业生产装置,确认生成弹丸焦的操作条件;③模拟工业生产条件开展成焦试验,快速分离成焦过程中实时所得的中间相物质并检测其形态结构及物质特性,探讨弹丸焦的生焦机理。  相似文献   

9.
贾树军 《石油化工设计》2011,28(4):20-22,36
针对延迟焦化装置实施缩短生焦周期、降低循环比操作后产生的焦炭塔油气焦粉携带严重、分馏塔高温部位的结焦倾向增大、蜡油柴油重叠度增加、干气不干、含硫污水脱标、冷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给水不畅、除焦过程卡钻频繁、冷焦水带油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炼油事业部为了提高2^#延迟焦化装置的安全生产系数,日前正根据总部要求,研究、完善装置焦炭塔自动顶盖机及除焦联锁系统。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有一个顶盖,有时需要打开以除去贴附在装置内的焦碳,但装置内有高温高压的物料,因此在停工开盖前需要确保卸压。刚刚开工的2^#延焦装置安装了自动顶盖机及除焦联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弹丸焦生产方案的经济效益和实施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多数延迟焦化装置加工重质或劣质渣油时,为避免弹丸焦的生成,采取降低炉出口温度和提高循环比等措施,虽能确保安全生产,但降低了装置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延迟焦化装置加工沥青质含量较高的原料时,弹丸焦的形成过程和条件,分析了产出弹丸焦的结果和装置的效益,指出弹丸焦已成为国内目前许多延迟焦化装置安全运行和炼油厂提高效益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延迟焦化工艺弹丸焦形成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迟焦化工艺生产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弹丸焦,通过对渣油生焦机理和形成弹丸焦时的渣油性质进行分析,得出渣油的沥青质含量、金属(V+ Ni)含量高是产生弹丸焦的原因。采取渣油合理掺炼,控制渣油中的沥青质含量不大于9.3%、稳定因子不大于0.30、金属(V+ Ni)含量不大于244μg/g,可以避免弹丸焦产生,另外通过降低加热炉温度,提高循环比和反应压力等优化操作手段,也可以抑制弹丸焦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掺炼丙脱沥青对焦化装置安全运行及产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丙脱沥青掺炼比例的上升,使焦化原料的粘度和残炭升高,轻质油收率下降,焦炭收率上升。而更为严重的是:生产出的焦炭产品是弹丸焦,焦化蜡油残炭大幅超标。以上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焦化装置的安全运行,如严重影响冷焦和除焦操作的安全;关键机泵封油的密封效果差或可能中断;关键部位结焦;原料泵可能抽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延迟焦化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从减少加热炉、焦炭塔大油气管线和分馏塔结焦方面,分析了制约延迟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如原料性质、加热炉炉管平均表面热强度、加热炉出口温度、焦炭塔冷焦吹气量、焦炭塔操作负荷、急冷油和消泡剂注入方式、分馏塔操作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装置为了延长运转周期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合理搭配原料;加热炉炉管多点注汽;焦炭塔老塔切换进料后,继续打急冷油20 min,并严格控制吹汽量;将急冷油注入点由焦炭塔顶顶端移到水平大油气管线以下,急冷油由垂直单点注入改为45°三点注入;由塔底循环泵出口引跨线至加热炉出口,以便将分馏塔底沉积焦炭排往焦炭塔;等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设备材料性能对焦炭塔安全平稳运行的影响。指出焦炭塔制造材料的选择应从材料的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两方面考虑,对于大型焦炭塔,其材质选用Cr-Mo钢及其复合板是合理的,既可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又可以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延迟焦化装置工况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Ⅱ焦化装置投产后,通过采取一系列优化装置运行水平的措施:优化焦炭塔焦高控制指标、降低循环比、对装置进行完善改造、缩短焦炭塔生焦周期等,使装置处理量由设计值125 t/h提高至152t/h,能耗(标油)由设计值28.67 kg/t下降至23.2 kg/t左右,装置运行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2005年进行的20 h生焦周期试生产情况,阐述了生焦周期的改变对延迟焦化装置的影响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缩短生焦周期后,装置处理量超过设计能力13%左右,单位能耗有所下降,但装置面临加热炉超负荷、焦炭塔应力变化加剧、进入分馏塔的焦粉增加等问题,设备安全保障、冷焦水系统、污油回炼等也存在隐患,需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的热转化生焦实验装置和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反应条件和油浆的性质对油浆重馏分热转化生焦的影响。结果表明,n(H)/n(C)原子比、残炭值、结构族组成等性质对其生焦率的影响要远大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油浆中催化剂含量等反应条件的影响。油浆中重组分馏分沸点的高低不能有效反映其生焦倾向,而重组分中的沥青质和胶质是生焦的主要前驱物,其芳碳率与生焦率有较好的线性对应关系。改变沉降器的操作条件可以缓解沉降器的结焦程度,但防止结焦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调节主提升管的反应条件,从而减少进入沉降器内的油气中的结焦前驱物和沥青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延迟焦化无硅消泡剂的研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用于延迟焦化焦炭塔的无硅消泡剂,该消泡剂由纯有机化合物组成.实验室评价表明,该无硅消泡剂具有良好的消泡和抑泡性能.2002年起该消泡剂在0.6 Mt/a延迟焦化装置上工业应用,在焦炭塔生焦14 h后由塔顶注入,注入时间平均为6 h,相对于进料量其注人量为75μg/g.结果表明:无硅消泡剂可使焦炭塔料位上涨率保持在40%以下,生焦时间延长4 h以上,同时焦炭塔进料量提高后,雾沫夹带并未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