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粉体技术》2017,(5):49-53
选取大理石和白云石粉为材料,测试其不同粉磨时间的粒径分布,计算勃氏比表面积;粒径分布模型采用RosinRammler-Bennet(RRB)方程进行拟合,运用粉磨动力学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粉磨过程石粉的特征粒径、均匀性系数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随粉磨时间增加,粒径为0~10μm的颗粒逐渐增加,大于10μm的颗粒逐渐减少,两者粉磨效率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相同时间时,大理石粉的高于白云石粉的;随时间增加,大理石粉均匀性系数增大,颗粒集中现象增多,白云石粉则相反;两者的比表面积和特征粒径与其粉磨时间呈对数和双对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戈雪良  陆采荣  梅国兴 《材料导报》2016,30(12):140-144
采用激光粒度仪对比表面积分别为340m~2/kg、420m~2/kg、500m~2/kg的磷渣粉颗粒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磷渣粉颗粒分布与水泥胶凝体系3d、28d、180d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不同比表面积的磷渣粉具有不同的颗粒群粒度分布特征,磷渣粉颗粒分布中粒径大于20μm颗粒与水泥胶凝体系3d、28d抗折强度负关联、与180d抗折强度正关联;粒径小于20μm的磷渣粉颗粒对水泥胶凝体体系各龄期抗压强度均有促进作用,其中1~3μm的颗粒对3d抗压强度促进作用最显著、10~20μm的颗粒对28d、180d抗压强度发展促进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粉体技术》2017,(2):65-69
采用搅拌磨对钒尾渣进行超细粉磨,考察4种助磨剂的助磨效果,确定最合适的助磨剂为焦磷酸钠,对焦磷酸钠助磨产品的粒径分布、表面电位、表面吸附特性以及颗粒形貌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搅拌磨制备钒尾渣微粉的最佳参数为:添加焦磷酸钠质量分数为1.8%,矿浆质量浓度为1 g/mL,粉磨30 min,所得产品D_(50)=7.85μm、D_(90)=19.78μm,相比未添加焦磷酸钠的磨矿产品D_(50)、D_(90)分别减小了2.97、8.47μm,粉磨时间缩短至少10 min。焦磷酸钠通过在钒尾渣颗粒表面的吸附,增大颗粒的表面电位,减少微细颗粒在表面的粘附,降低矿浆黏度,从而提高钒尾渣的粉磨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卧式行星磨对钢渣及水泥熟料进行粉磨特性及粉磨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粉磨后物料都满足Rosin-Rammler-Bennet粒度分布规律,钢渣及水泥熟料粉磨过程都可用一级Kapur函数描述,钢渣的粉磨速率小于水泥熟料的;在实验条件下,相对于水泥熟料,钢渣破碎更多地表现为摩擦破碎方式;钢渣进料粒级对粉磨后所得到产品的概率影响较大,粉磨前可将钢渣预破碎至粒径为1.7 mm。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厂活性炭废炭和行星式球磨机分别进行废炭干、湿法粉磨实验,激光粒径仪测定粉磨产物的粒径d_(50)值,在罗辛-拉姆勒粒径特性方程基础上研究干、湿法粉磨方式和磨机转速对产物d_(50)值和能耗的影响,建立废炭粉磨能耗模型,并用实际能耗值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干、湿法粉磨条件下,随能耗增加,产物d_(50)值和粒径模数均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在200~300 r/min转速范围内,浆料质量比为40%的湿法粉磨较干法粉磨易获得更小d_(50)值、比能耗更低、粒径分布范围更窄的粉磨产物;粉磨方式、磨机转速均影响废炭粉磨能耗;以罗辛-拉姆勒粒径特性方程为基础的能耗方程适用于行星式球磨机粉磨废炭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研磨体形状对破碎参数的影响,采用钢球和钢段两种形状研磨体对水泥熟料进行粉磨,通过对粉磨产物的筛分处理,分析其粒度分布情况,研究粉磨过程中粉磨动力学方程的表述形式,最后运用非线性拟合技术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两种形状研磨体,水泥熟料的粉磨均遵循一级粉磨动力学方程。钢段的破碎速率高于钢球的破碎速率,钢段粉磨物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定细度。进一步研究证实:破碎分布函数基本不受研磨体形状的影响,与进料粒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征宇 《中国粉体技术》2004,10(Z1):105-111
粉碎和粉磨作业在水泥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很容易就得到某一粒度范围的产品,但是实际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品粒度过粗或过细现象,其粒度的分布范围很难控制.为了更好的对产品粒径范围进行有效地控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和满意的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多少年来,人们的努力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方法,就是在粉磨之前或者之后对物料进行有效的分选处理.即粉磨设备与分选设备组成生产系统,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粉碎(粉磨)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8.
粉体粒度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粉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许多材料粒径的重量累积百分含量与粒径之间呈直线关系,表明其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分维可作为描述粉体位度分布特征的一个序参量,其大小反映了粉体颗粒的粗细程度和集中、不均匀特征,即粉体粒度分布的空间结构性。并在监控粉磨机械效率、估测颗粒级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粉体粒度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粉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许多材料粒径的重量累积百分含量与粒径之间呈直线关系,表明其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分维可作为描述粉体粒度分布特征的一个序参量,其大小反映了粉体颗粒的组细程度和集中、不均匀特征,即粉体粒度分布空间结构性。并在监控粉磨机械效率、估测颗粒级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定某水泥厂CKP型辊式磨机为研究对象,现场实时同步采样获得磨机入料和出料,并在实验室筛分分析结果上得到10组平行样的特征粒径数据,采用颗粒特性模型对水泥熟料在CKP磨机里的破碎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磨机入料和出料颗粒分布大致一样的均匀性系数,以及入料和出料累积质量分数为80%的特征粒径对比,说明采样过程中CKP磨机粉磨效果好,运行平稳且存在稳态平衡;能耗模型参数取值直接决定10组相对能耗的离散程度,二者呈非线性关系,CKP磨机粉磨水泥熟料能耗符合基克学说;相对能耗数据服从均值为1.823 2和方差为0.145 4的正态分布,说明了破碎能耗模型服从正态分布假设的合理性和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攀钢高炉渣中含有20%以上的TiO2,使其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为使高钛矿渣作为掺合材料应用于混凝土,需首先了解高钛矿渣的粉磨特性。本文中研究了粉磨时间与高钛矿渣细度之间的关系,对比了高钛矿渣与普通矿渣易磨性并分析了助磨剂对高钛矿渣粉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钛矿渣的易磨性较普通矿渣差,可使用助磨剂提高高钛矿渣的粉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掺有磷渣的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磷渣的组成、结构与活性,分析了影响磷渣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磷渣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凝结时间、水化热、结构变化、强度、干燥收缩和耐久性等的影响,分析了磷渣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和解决思路。加强磷渣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对提高磷渣在水基材料中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钢渣的助磨效果以及钢渣颗粒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钢渣颗粒的形貌变化。研究发现,所选改性剂对钢渣有良好的助磨效果,当使用3mgLYF粉磨1h时粉磨效率最高。密度随时间呈现三段规律变化,钢渣颗粒的形貌随时间延长也由不规整变得规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颗粒离散元法模拟得到卧式行星磨磨筒内钢球平均接触力大小以及随填球率、钢球直径、磨筒半径和公转半径的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星磨的粉磨速率可以由平均接触力大小来确定,粉磨速率的对数是平均接触力线性函数,斜率为0.087。磨筒填球率的增加,导致钢球的平均接触力减小;随着钢球直径、磨筒半径、公转半径的增大,平均接触力呈线性增长,斜率分别为2.5,0.14,0.03,其中钢球直径对平均接触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找出在钢渣复合水泥中钢渣的最佳细度和最佳掺量,从钢渣的粉磨时间、掺量、不同助磨剂的作用和水泥配比等方面研究钢渣细度及掺量对复合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磨细钢渣粒度的减小,钢渣复合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磨细钢渣的掺量为10%和20%时,钢渣复合水泥的力学性能较好,抗折、抗压强度甚至超过纯水泥;当掺量为30%和40%时,复合水泥力学强度下降幅度较大,3 d抗折强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KHM170型卧辊磨的钢渣超细粉制备终粉磨工业试验系统,在给定钢渣粉、矿渣粉、水泥熟料粉的质量和粒度范围内,进行用钢渣粉部分代替矿渣粉制作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结果表明,KHM卧辊磨终粉磨系统可以实现钢渣超细粉终粉磨,可用于以热焖渣、滚筒渣为原料制备钢渣微粉的工业化生产;矿渣粉中掺加质量分数不超过30%的钢渣粉,且在满足钢渣粉比表面积大于矿渣粉比表面积和水泥熟料粉比表面积时,可以作为优选的混合材料大量用于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以磁选热闷渣、未磁选热闷渣、电炉渣和风淬渣作为研究对象,以乙二醇、三乙醇胺和无水乙醇制备钢渣助磨剂,钢渣助磨剂与钢渣进行复合获得钢渣超微粉。将钢渣超微粉与炭黑N220、促进剂、硫磺、 ZnO、硬脂酸、天然橡胶进行复合,制备钢渣超微粉/橡胶复合材料。研究钢渣种类和钢渣助磨剂用量对钢渣超微粉/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利用XRF、 XRD、 LPSA和FTIR对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组成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电炉渣制备的钢渣超微粉/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以磁选热闷渣或未磁选热闷渣制备的钢渣超微粉/橡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佳。钢渣助磨剂可以减小钢渣超微粉的粒度尺寸,改善钢渣超微粉的粒度分布均匀程度。随着钢渣助磨剂用量的增加,钢渣超微粉的粒度分布均匀程度改善,钢渣超微粉/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阻燃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细度和不同掺量磷渣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渣具有一定的减水作用,降低需水量;磷渣细度越细,其强度越高;随着磷渣掺量增加,早期胶砂抗压和抗折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有机物碳链长度、基团数目和种类、分子量大小对矿渣粉磨的影响,采用醇类、醇胺类、磺酸盐类有机物作助磨剂,通过测量矿渣粉体比表面积、筛余、休止角,研究有机物中不同基团对矿渣粉磨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碳链长度相似,所含活性基团越多,粉磨效果越好;活性基团数目相同,碳链越长,粉磨效果越差;分子量大的粉磨效果不好。其中对粉磨矿渣效果来说,丙三醇三乙醇胺磺酸盐类。  相似文献   

20.
A mixture of converter slag and coal cinder as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phosphorous and other pollutants was studied in the paper. The maximum P adsorption capacity, pH of solution, contact time and initial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were evaluated in batch experiments for the two materials firstly. The data of P sorption were best fitted to Langumir equation,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onverter slag and coal cinder were 2.417 and 0.398 mg P/g, respectively. The pH of solutions with converter slag and coal cinder changed dramatically with time and closed to 8 in 8 h, and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pH on phosphate removal by coal cinder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by converter slag. Phosphate removal rate by converter slag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initial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Subsequently, two flow-through columns (Column 1#, Vconverter slag:Vcoal cinder = 1:5; Column 2#, Vconverter slag:Vcoal cinder = 1:3) were operated for the removal of phosphorous and other pollutants from the effluents of a vermifilter for nearly eleven months. Results indicated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otal phosphorus, dissolved phosphorus, COD and NH4+–N by Column 1# were 44%, 56%, 31% and 67%, and by Column 2# were 42%, 54%, 24% and 57%, respectively. Column 1# had higher removal efficiency for P and other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