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解法制备活性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青  郭世柏  袁兴中 《化学世界》2001,42(8):395-398,406
以石墨为阴极和 Ir Ru Ti贵金属氧化物电极为阳极 ,采用离子隔膜电解装置 ,直接电解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制备活性氯。对氯化钠浓度、表观电流密度、温度、p H值、电解时间和流速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对活性氯浓度及电流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由实验结果得出最佳的试验条件为 :电解温度 2 2°C,电解液浓度 2 0 .0 g/ L,电流密度 4.46m A/ cm2 ,时间 2 h,流速 1 .40 m/ s,p H值 4.2 0~ 5.0 0。另外 ,利用活性氯分别对生活污水和河水进行杀菌消毒 ,测定了杀菌消毒后的生活污水和河水中的 COD值、细菌和大肠杆菌。由于活性氯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功能 ,此方法在水处理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法制取氧化亚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志勇  曾庆学  康志君  刘英 《化学试剂》2001,23(4):246-248,252
采用电化学法制取氧化亚铜,研究了电解液组成及其浓度,温度,电流密度以及添加剂等因素对氧化亚铜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了电化学法轩氧化亚铜的优化工艺条件:ρ(NaCl)=260-290g/L,ρ(NaOH)=0.5g/L(pH12.1);电解温度:75-80℃;电流密度:750-1000A/m^2;ρ(Na2Cr2O7)=0.1g/L。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Cu2O纯度>95%的一级产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一的提纯工艺难以得到99.999%以上的高纯铟,要得到高纯铟需采用几种提纯工艺相结合的方法。以99.99%精铟为原料采用二次电解与真空蒸馏联合法制备出了纯度大于99.999%的高纯铟。通过实验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电解液成份:In3+浓度为80g/L;氯化钠的浓度为70g/L;电解槽电压为0.19V;电解液酸度为pH=2,蒸馏条件:750℃恒温120 min,950℃恒温120 min,1 050℃恒温90 min。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经过2次电解和1次真空蒸馏后可得到99.999%以上的高纯铟。  相似文献   

4.
以Au为阳极、石墨为阴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盐酸为电解质,采用离子膜电解法制备了氯金酸。探究了氯金酸制备过程中Au的阳极行为以及实验条件(Cl浓度、电解液pH、H2O2含量)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实验所得样品化学式为HAu Cl4·4H2O,氯金酸产率可达94.57%;Au被电解为Au3+发生在阳极电位0.83~1.30 V(vs.SCE)之间,致钝电位为1.3 V(vs.SCE);电解过程中减小电解液pH、增大电解液中Cl浓度可以促进Au的电解,峰电位随着pH的减小而降低;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电解条件为:电解电位1.25 V(vs.SCE)、电解液pH为1.0、Cl浓度1.0 mol/L、H2O2含量5 mmol。Nyquist图表明,氯金酸电解制备过程受电荷转移与扩散混合控制,随着溶液中Cl浓度...  相似文献   

5.
关文学  王三反 《精细化工》2020,37(3):573-578
探究双膜三室工艺中不同影响因素对阴阳格室电解锰和二氧化锰产量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分别从溶液浓度、电解温度、pH、电流密度、添加剂含量及极板材质方面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双膜三室工艺中,控制溶液中Mn2+质量浓度35~41g/L、电解温度35~37℃、阴极pH=7.0~7.2、阳极酸浓度2.5mol/L、阴极电流密度350~400 A/m2、阳极电流密度800 A/m2、阴极添加剂SeO2质量浓度0.03~0.04 g/L、阴极板采用不锈钢板、阳极板采用钛涂二氧化铅板条件下,阴极电流效率高于70%,阳极1 L电解液中二氧化锰产量高于40 g。  相似文献   

6.
普通电解水在农产品杀菌、医疗器械消毒以及物质提取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拓宽电解水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利用自制电解水仪来制备强酸强碱性电解水,并对其电解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解电压、电解时间和电解液质量浓度对电解水pH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NaCl质量浓度为1.35 g/L,电解时间为18 min,电解电压为18 V时,电解所得碱性电解水的pH可达到12.25,酸性电解水的pH可达到1.81,有效氯质量浓度为97 mg/L。在贮藏过程中,空气、光照等因素对酸、碱性电解水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活性炭填充的三维电极反应器,对苯酚电化学降解过程中槽电压、电解时间、初始pH、粒子电极大小、辅助电解质浓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与苯酚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在槽电压6V、不调节pH、粒子电极粒径为2.360~4.750mm、氯化钠浓度1g/L、进水浓度500mg/L的情况下,电解60min,苯酚去除率高达80%以上.并且苯酚在三维电极反应器内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220 min-1.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法制备氧化亚铜粉末,研究了电解液组成及其浓度、温度以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对氧化亚铜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了电化学法制备氧化亚铜的优化工艺条件:c(NaCl)=260~290 g·l-1,c(NaOH)=0.1~1.0 g·l-1(pH=11.1~12.1),电解温度:80~85℃,电流密度500~1000 A·m-2.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溶解法对某钨铼合金废料在氢氧化钠电解体系中的溶解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液碱度、温度、电解液钨离子浓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阳极电流密度400 A/m~2、氢氧化钠浓度300 g/L、电解液温度40~45℃的条件下平均槽电压为2. 5 V,合金电化学溶解率可达98%,使得大部分钨、铼以阴离子状态转入溶液中,完成钨铼合金的高效溶解,工艺简单高效,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三价铁的快速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 前言电解成型铁箔工艺中,电解液含Fe~(2+)为100~180g/L,稳定剂80g/L,润湿剂O.4mL/L。为使铁箔成型顺利进行,要求电解液中Fe~3+控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以往一般应用测总铁及Fe~(2+)后,差减计出Fe~(3+),但分析时间长,操作繁琐。磺基水杨酸(SA)在pH=1~3时,只能与Fe~(3+)形成紫色络合物(1:1),最大吸收波长为508nm,消光系数为1.4×10~3,而其他络合离子无色,利用这一性质可直接测定电解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