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种酵母菌吸附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丹宝利和安琪酒精酵母菌对溶液中铀的吸附行为和各种影响因素,研究了用酸、碱和有机物对酵母菌预处理后对铀吸附的影响.两种酵母菌是溶液中铀的良好生物吸附剂,可吸附溶液中99%以上的铀,对铀的最大吸附量大于162.5mg/g,pH值是影响两种酵母菌吸附铀的重要因素,但对两者的影响不同.两种酵母菌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用O.1mol/LNaHCO3可解吸出92%以上的吸附铀。  相似文献   

2.
常见载金矿物对金的吸附差异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模拟实验与理论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铁矿等常见载金矿物对络合溶液体系中金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在Au(Ⅲ)-HCl-H2O体系中,同一粒级的不同种载金矿物对金的吸附性显示出较大差异,其中黄铁矿的吸附性最强,大大超过其它载金矿物,金的吸附时高达89%;其次是方铅矿、石英和毒砂;吸附性相对最弱是黄铜矿,吸附量仅为9%。这与天然金矿床中上述各矿物的含金性情况基本一致,从吸附性角度为解释矿物的含  相似文献   

3.
天冬氨酸及其席夫碱的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流阻抗、极化曲线方法系统地研究天冬氨酸及其席夫碱两种缓蚀剂在0.1 mol/L硫酸介质中对N80低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也增加.天冬氨酸的缓蚀效率为70.78%,天冬氨酸席夫碱的缓蚀效率为79.71%,这说明天冬氨酸席夫碱的缓蚀性能优于天冬氨酸.用动力学方程对这两种缓蚀剂的吸附方式进行拟合,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这两种缓蚀剂对N80低碳钢表面的吸附与朗缪尔吸附等温式一致.  相似文献   

4.
制备一种新的聚合离子液体吸附剂——N-乙烯基咪唑类聚合离子液体(N-PILs).以甲基橙为目标吸附物,研究N-PILs对甲基橙吸附能力.运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初始溶液pH为4时,吸附效果最好,N-PILs对甲基橙的最大吸附量为762.0 mg /g,Cl-浓度在0.2~1.0 mol/L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较小;N-PILs对甲基橙的吸附在45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曲线对甲基橙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研究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N-PILs对甲基橙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活性炭吸附法和pH沉降-活性炭吸附法两种脱色方法对猪血红蛋白酶解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H沉降-活性炭吸附法的脱色效果较为理想,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沉降pH值为5.8,脱色温度为35℃,活性炭用量为1.5%,脱色时间为15 min。此工艺得到的酶解产物蛋白质含量为85.60%,灰分含量为4.51%。  相似文献   

6.
在最优吸附剂概念的基础上检测了 30多种有潜力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称为SINTAPEX的制棉废料对几种油品调和物有很高的吸附性能。对使用SINTAPEX吸附的几种情况作了讨论 ,比如 ,扩散情况 ,底部涌出和底垫情况 ,滑吸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图像处理特征目标物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采用图像处理和颜色匹配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的动态目标的检测和跟踪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并获取图像梯度,确定目标物的弱可疑区。利用非完全特征匹配确定强可疑区,再进行完全特征检测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并根据运动物体两次移动位置计算出跟踪摄像器件的旋转方向和角度,最终实现对动态目标物的检测与跟踪.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完成动态目标物的检测与跟踪.  相似文献   

8.
胶原纤维负载金属离子对氟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胶原纤维为基质,利用Zr(Ⅳ)、Al(Ⅲ)和Fe(Ⅲ)能与其形成配合物的特性制备吸附材料,并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 4~9范围内,胶原纤维负载Zr( ZrCF)、Al( AlCF)和Fe( FeCF)对氟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ZrCF>AlCF> FeCF。在303 K时,3种吸附材料对F-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57.94 mg/g、31.84 mg/g和15.24 mg/g,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ZrCF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平衡吸附量非常吻合。用0.0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解吸时,其解吸率达97%。  相似文献   

9.
土壤对苯系物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保护石化工业区重要的地下水源地,选取淄博市代表性土壤,采用静态吸附平衡法,研究了苯系物在天然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以吸附理论为基础,考察了混合苯系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解吸等温线和不同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Henry直线型吸附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土壤中苯系物的吸附-解吸等温线,解吸过程存在明显滞后现象,且有机质仍然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由于土壤体系自身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pH值和盐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显著.另外,温度升高,土壤对混合苯系物的吸附量增大,这可能与苯系物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于吸附分离CO2的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无烟煤为原料、NH4NO3和K2CO3混合物为添加剂制备了变压吸附分离CO2用活性炭.将煤粉、添加剂和煤焦油经过充分混合后挤压成条状,在600℃及无氧的条件下炭化30min,然后用水蒸气在900℃下活化一定时间得到活性炭.测定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微孔孔容、碘吸附值、四氯化碳吸附值、CO2吸附量、堆积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用量以2%~3%为宜,活化前对炭化料进行酸洗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综合性能.实验的最佳结果出现在烧失率45%~50%或四氯化碳吸附值45%~55%左右,这时,活性炭的CO2吸附量和堆积密度分别达到70mL/g和600g/L左右.此外,CO2吸附量与微孔孔容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比表面积、碘吸附值、四氯化碳吸附值等指标之间则没有很好的相关性.采用本方法制备出的活性炭已经成功应用于变压吸附法提纯氢气的工业装置,氢气的纯度达到99.999%.  相似文献   

11.
2,6二异丙基萘(2,6-DIP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作为制备高性能聚酯-聚对萘二甲酸二乙酯(PEN)的原料.要满足生产聚酯对原料的高纯度要求(>95%),必须对2,6-DIPN进行分离精制.综述了从二异丙基萘产品混合物中分离精制2,6-DIPN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吸附分离法、络合分离法和高压结晶法,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合理的提纯方向.  相似文献   

12.
Carbon-coated Fe_3O_4( Fe_3O_4/C) microspheres activated with 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 were prepared, characterized and applied to adsorb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The prepared magnetic microspheres had spherical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a uniform and continuous carbon coating coupled with activation by EDC, and possessed superpara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amount of BSA on the EDC-activated Fe_3O_4/C(Fe_3O_4/C-EDC) microsphe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Fe_3O_4/C microsphere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of BSA on Fe_3O_4/C-EDC microspheres occurred at pH 4.7, which was the isoelectric point of BSA. At low concentrations(below 1.0 M), salt had no noticeable effect on BSA adsorption. The BSA adsorption of Fe_3O_4/C-EDC microspheres had a better fit to the Langmuir model than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and Temkin isotherm model, and the kinetic data were well described by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ould be reached within 20 min. High desorption efficiency(97.6%) of BSA from Fe_3O_4/C-EDC microspheres was obtained with 0.5 M Na_2HPO_4(pH 9.4) as the desorbent.  相似文献   

13.
选择6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大豆糖蜜中的异黄酮,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糖蜜中异黄酮的吸附能力,并以糖蜜中异黄酮浓度、吸附液流速、吸附液pH值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树脂为LS-800,其静态吸附率为64.12%,静态解吸率为69.39%;动态吸附条件为:吸附液中异黄酮质量浓度1.23 mg/mL,吸附液流速1 mL/nin,吸附液pH值4.0,吸附率为89.50%;动态解吸条件为:解吸液为体积分数为80%乙醇水溶液,解吸液流速1 mL/min,解吸率为86.22%.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产品中的异黄酮含量为56.03%,回收率为68.82%.  相似文献   

14.
对比Pb^2+,SDBS,PNP单元和三元复合后在煅烧高岭土上的吸附,探讨了在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下三元共存在煅烧高岭土上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Pb2+单元去除率为94.71%,三元复合后为85.50%;SDBS单元去除率为75.36%,三元复合去除率为84.04%;PNP单元去除率和三元复合去除率分别为64.24%,55.57%.表明三元复合对Pb2+和SDBS的去除产生拮抗效应,而三元复合对PNP起到增强吸附的作用.由IR红外分析可知煅烧高岭土吸附三元复合污染物并没有引起结构的改变,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5.
粉末活性炭(PAC)可显著吸附去除反渗透(RO)浓水中的COD和UV254,使其能够达标排放或进一步资源化。首先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主要吸附影响因素及其水平范围,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COD和UV254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实验建立了去除COD和UV254的吸附模型,模型中以PAC投量和吸附时间为自变量。当PAC投量为0.9g.L-1、吸附时间为50min时,COD和UV254的RSM模型预测去除率分别为69.7%和82.4%,实测去除率分别为65.3%和81.8%。可见,RSM模型在设计范围内较好的预测了COD和UV254的去除率,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来源吸附剂对烟气中二恶英的吸附效果,选取颗粒活性炭和废轮胎热解焦炭2种吸附剂.实验在管式反应炉中进行,通过设置不同的吸附床层温度和空速条件,对2种吸附剂脱除二恶英的吸附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活性炭对烟气二恶英毒性当量的吸附效率较高,当床层温度<200 ℃时可以达到大于98%的吸附效率;废轮胎热解焦炭的吸附效率稍低,对烟气二恶英毒性当量的吸附效率>65%,最高为86%.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适合描述活性炭吸附CO2的数学模型和蒸汽吹扫再生CO2的固体吸附工艺,使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固定床动态吸附烟气中CO2的过程.模拟与实验的穿透曲线的对比表明,与采用纯组分吸附、Particle MB传质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相比,采用理想吸附-线性阻力模型(IAS-LDF组合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更高.建立完整变温吸附模型,使用高温蒸汽和吸附后烟气分别加热和冷却再生床,分析吹扫温度、吸附/脱附时间对CO2捕集率、产品纯度和分离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吹扫温度能够较大地提升捕集率,并且需要增加的能耗较少,但是对产品纯度的提升较小.当吸附/脱附时间为2~4 min时,吹扫温度从100℃升到200℃,捕集率平均提高了11.1%,能耗提升了13.9%,产品纯度仅平均提高了1.7%.提高吸附/脱附时间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纯度,但是会降低捕集率和增加较多的能耗.在100~200℃吹扫温度下,吸附/脱附时间从2 min增加到4 min,产品纯度平均提升了13.6%,CO2捕集率平均下降了4.8%,能耗提升了43.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腐植土、三聚磷酸铝和膨润土等吸附剂对大气、水蒸气和氨气的吸附能力,及这些吸附剂吸附水蒸气后对吸附氨气能力的影响,并研究了腐植土冰箱除味剂对氨气、三乙胺、硫化氢和甲醛的吸附能力.腐植土、膨润土和三聚磷酸铝吸附水蒸气后吸附氨气能力分别下降了14.517%、79.581%和21.215%.腐植土冰箱除味剂对氨气、三乙胺、硫化氢和甲醛的吸附能力分别为27.842%、18.840%、7.808%和13.050%.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高岭土吸附单体污染物Cd2+和对硝基苯酚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岭土在Cd2+/对硝基苯酚复合污染体系中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的对硝基苯酚和Cd2+在高岭土上的吸附与溶液pH值和初始浓度密切相关,对硝基苯酚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而Cd2+则以表面吸附作用为主;在复合体系中,低浓度时的对硝基苯酚在高岭土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从而与Cd2+产生激烈的竞争吸附,使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从56.34%上升到71.23%,而Cd2+受对硝基苯酚竞争吸附的影响,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被抑制,去除率从82.29%降到60.19%;高浓度时对硝基苯酚在高岭土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因此Cd2+的存在对对硝基苯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8-羟基喹啉螯合树脂(PS-HQ)对溶液中Cr6+的吸附特性,研究内容包括pH、吸附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S-HQ能有效地除去水溶液中的Cr6+。在pH3.0~6.0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PS-HQ对溶液中的Cr6+均有较大的吸附能力,最佳的吸附酸度为pH4.0;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大,说明吸附是吸热过程;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用硝酸、去离子水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再生试验,树脂的吸附能力可恢复到原来的93%~96%以上。8-羟基喹啉螯合树脂可作为理想的除Cr6+吸附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