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纳米粒子LSPR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离子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作用吸收可见光,可以用于光催化反应。本篇综述主要介绍了金纳米颗粒的LSPR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将着重讨论LSPR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在光电催化中的应用,并展望该领域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电镀与涂饰》2005,24(7):62-62
等离子喷涂液相合成法是一项生产纳米材料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利用工业上的等离子体喷涂系统在大气环境中生产纳米粉末,用简单的平行电极静电收集器可进行粉末的收集。研究表明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高温度梯度的特性,可使钛酸丁酯发生裂解而制得纳米TiO2粉末。  相似文献   

3.
为了扩大材料的用途,通常需要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表面改性方法。其能够有效的改善薄膜材料与纤维材料的表面活性,通过与其它协同处理工艺的结合,可以避免单独采用低温等离子处理存在的"时效性"问题,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金纳米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双光子聚合过程中的作用,即当激发光与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相匹配时,会在金纳米棒表面产生很强的局域电磁场,从而引发双光子聚合。通过采用与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相同的飞秒激光,在低于光刻胶聚合阈值的功率下照射舍有金纳米棒的光刻胶,制备聚合物包覆金纳米棒的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当飞秒激光功率为0.6 W、光斑直径为1.6 cm、照射时间为0.3 s时,金纳米棒表面成功聚合上厚度为5 nm左右的聚合物。本研究在制备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方面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有望在纳米光子学、纳米传感器等新兴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不锈钢筛网上,通过等离子体喷涂,使用凝聚的TiO2粉末制备TiO2涂层。由于TiO2粉末是众所周知的光催化材料,因此,筛网上的光催化TiO2涂层被用于含有四氯乙烯水的净化。TiO2凝聚粉末能够沉积在筛网上,通过400A的等离子喷涂,能够得到35%的锐钛矿比:当等离子喷涂以800A进行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等离子的定义,简要描述了等离子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纤维表面改性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等离子处理技术在处理复合材料待胶接表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等离子处理技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如功率、时间、气体种类和气压等,同时阐述了表征处理结果的方法,如平均表面粗糙度、接触角(水),以及胶接完成后的剪切强度、破坏模式。最后,指出国内开展等离子体处理复合材料胶接表面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静 《国外塑料》2006,24(5):104-105
据德国Plasmatreat公司中方经理陈一东先生介绍,Plasmatreat公司生产的用于预处理的等离子设备,产生均一、无电位的等离子体,可以在不发生损害的情形下处理敏感、具有精细结构的表面,例如镀有金属蒸汽涂层的DVD、电容和集成电路等。通过利用等离子提高各种材料(内存芯片、光盘或移动电话)的表面附着性,Plasmatreat公司能够确保表面印刷或新型涂料和塑料制品保持优异的附着效果。  相似文献   

8.
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APGDP)具有不需要在低气压下运行、可实现连续生产、能产生大面积均匀放电且面功率密度合适等优点,其在化纤及其它聚合物的表面改性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近期等离子体应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主要综述了APGDP对化纤及其它聚合物的表面处理,并扼要地介绍了APGDP对化纤及其它聚合物的等离子体聚合和等离子体引发的聚合或表面接枝,以及有关化纤染色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海英 《广东化工》2013,(13):8-9,46
文章应用离散偶极子近似的方法计算了金银两种贵金属材料形成的纳米棒异质结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的消光光谱及其近场电场分布。研究表明当保持纳米棒的总长度不变,增加银纳米棒的长度,纳米棒异质结结构的等离子体共振消光峰会发生蓝移。当改变银纳米棒的长度时,引起金银纳米棒之间的耦合方式改变,使得共振能级杂化出现新的共振峰。因此,通过改变异质结的结构参数对其消光谱的影响来调整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位置,以满足纳米棒在等离子体光子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杭  南辉  赵晓冲 《硅酸盐通报》2020,39(11):3697-3700
当纳米金颗粒受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照射时,其表面导带的自由电子会以一定的频率局限在纳米金颗粒周围振荡,并在其表面激发较强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本文基于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设计了一种纳米金颗粒掺杂二氧化钛电荷传输层的器件结构(FTO/TiO2 dense layer(d-TiO2)/Au@TiO2/amorphous TiO2(a-TiO2)/CH3 NH3 PbI3/spiro/Au).在该结构中,采用致密的非晶TiO2和介孔层TiO2能够缩短光电子的迁移距离,降低电子-空穴的复合概率,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纳米金掺杂二氧化钛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促进了光电子的吸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吸光系数和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11.
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工艺过程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是传统电石法制乙炔的潜在替代新工艺,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是研究的重要方向。首先建立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反应器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反应器结构优化、采用惰性隔离气体及工作气体再循环等措施,能使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工艺过程连续运行时间延长2倍左右,乙炔转化率提高10%左右、降低了乙炔比能耗5%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C2H2为反应气体,Ar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和冷却气体,采用高频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制备一种新颖的纳米碳粒,以TEM、HRTEM、BET、XRD、FTIR、XPS手段表征分析了该纳米碳粒的内部微结构、粒径、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和表面元素。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碳粒呈分散性的球状,粒径范围介于15~60nm,平均粒径为30.5nm。经计算,该纳米碳粒石墨化度为0.233,且其石墨碎片发生了明显的卷曲,具有介于无定形的炭黑和高度有序的富勒烯之间的过渡态微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直流溅射镀膜的方法制备了SiO2/Au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粒子,对其结构形貌以及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所得到的金复合纳米粒子呈不完全包裹的帽状结构,其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会随着内核粒径及金壳层的厚度不同而在近红外光区产生数百纳米波长范围的移动.这种对称性降低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敏感的光学特性在近红外光等离子共振领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工业残次碳纤维经过酸去除表面污染物,随后经过低压高温等离子源处理碳纤维表面得到了改性后的碳粉。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来观察碳粉表面及自由基的变化,考察了不同的等离子体源对碳粉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等离子源对电化学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在900℃,CO等离子体处理2 h,制得的改性碳粉在KOH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比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比电容要提升8.3倍。  相似文献   

15.
王健  马驰  陈尔凡 《辽宁化工》2012,41(5):486-487,525
简介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历史,并按等离子改性橡胶、塑料、纤维和织物、酯和胺类表面进行了分类,介绍其最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状况.最后展望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合成金属和陶瓷纳米颗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原理和条件以及由此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种类、结构和性能. 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能够合成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及氢化物等多类纳米颗粒. 合成的颗粒大小因合成条件和成份而变化,一般在10~200 nm. 这种方法的合成速度比传统的真空蒸发法快10倍以上,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李哲  赵亚丽  鞠军燕 《应用化工》2013,(12):2188-2190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Ag/SiO2复合薄膜,通过改变沉积顺序和退火时间,制备不同形貌的金属颗粒复合薄膜,分析了颗粒形貌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2纳米颗粒镶嵌在Ag膜中,同Ag纳米颗粒镶嵌在SiO2中一样,也同样产生明显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微纳技术与器件研究室李越课题组,与济南大学教授李村成合作,在多孔金-银合金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贵金属(Au、Ag、Pt、Cu等)及过渡族金属(Ni、Co等)材料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尤其贵金属(Au、Ag等)纳米结构,因强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能够产生强烈的电磁场增强效应,使其能应用于生物成像、光学传感、催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聚四氟乙烯表面等离子体修饰氨基及XP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氢气/氮气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片基表面进行了处理,通过正交实验和接触角的测定优化等离子处理条件;XPS光谱分析了改性后的PTFE的表面官能团的组成。结果表明:PTFE片基经氢气/氮气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的C-F键发生了断裂,形成了大量活性氨基,其表面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亲和性。  相似文献   

20.
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是一种新型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解决固体激光器的热管理问题以及具有良好的定标放大性而倍受世界关注。这种新型激光器的核心是在固体激光器中引入折射率匹配的高通透冷却液体。研究了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用冷却液体的各项性能,设计冷却液体的分子结构并进行合成,筛选出具有优势分子结构的样品,通过测试各项性能,得到几种性能较好的冷却液体样品,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制备出各项性能更好的冷却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