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安棚油田定向取心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泌阳凹陷安棚油田裂缝性油藏居多,为了解决该油田原油产量的递减问题,研究安棚油田的油藏地层裂缝的倾角、倾向、走向以及裂缝产状,需要采取定向取心钻井技术来取得准确的岩心资料,给油田开发研究部门分析储层的结构、产状和裂缝的倾角、倾向、走向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科学布井、合理选择增产措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兵 《天然气工业》1999,19(6):91-92
定向取心技术是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从“七五”开始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高精度仪器配合专用的定向取心工具入井取心并对尚未改变原始状态的岩心定时测出定位参数(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主标记方位角),再用岩心复位解释仪将岩心上的裂缝恢复到地层中的原始位置进行测量,对照井深,应用计算机计算分析得出地层裂缝及岩层层面的产状要素(倾角、倾向)。最后,综合分析得出定向取心层段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发育方向,为地质部门进一步研究裂缝性油藏分布规律、拟定合理的勘探开发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原始数据。该技术在四川石油…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层存在倾角以及钻井过程中存在井斜等因素,使得成像测井上裂缝的产状复杂化,不能准确反映地层与裂缝之间的真实关系。本文采用坐标系旋转原理,推导了储层裂缝产状的校正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用地层倾角测井单井资料确定地层的产状、断层的位置及其产状,判断井轴通过的不对称背斜,预测勘探方向和布井位置。用几口井的倾角测井资料结合地震等其它资料能比较详细地描述小断块油气藏的构造特征,有助于断点组合。与其它测井资料综合使用,判断砂体类型、砂体延伸方向、古水流方向,也能粗略地区别岩性和岩石的层理特征。用两条正交的井径曲线和方位角曲线分析椭圆井眼的长轴走向;用地层产状和井斜参数求地层的真厚度。本文结合实例叙述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地质应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要概述利用岩心直接判断古水流方向的重要意义,以及确定取心地层产状的方法;详细阐述了①岩心地层倾角校正,②由斜层理视产状求真产状,③以斜层理为例求倾向方位,④确定古水流方向四个方面的操作步骤。通过应用举例,证实该方法准确、迅速、有效,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快速确定古水流方向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所钻的斜井是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井斜数据用于勘探开发研究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转换和计算.以实钻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正切法、平均角法、平衡正切法、曲率半径法和最小曲率法等5种常用的井斜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精度,优选出曲率半径法用于胜利油区井斜数据的处理.基于曲率半径法的几何原理,推导了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解决了井斜历史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以及井斜数据的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算法研制问题.通过对其算法进行软件模块封装,在胜利油区勘探决策支持系统和三维地质建模系统中得以调用,应用于井震结合的合成地震记录和层位标定、井位部署中的斜井轨迹显示及设计和斜井钻井工程中的跟踪对比等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窦辉  张友军 《录井技术》2002,13(1):60-65
方简要概述利用岩心直接判断古水流方向的重要意义,以及确定取心地地层产状的方法;详细阐述了①岩民地层倾角校正,②由斜层理视产状求真产状,③以斜层理为例求倾向方位,④确定古水流方向四个方面的操作步骤。通过应用举例,证实该方法准确、迅速、有效,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快速确定古水流方向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安棚油田深层系属特低孔特低渗油藏 ,油气层自然产能低 ,甚至没有自然产能。运用定向取心及声电成像测井等技术 ,确定了深层系天然裂缝产状。主裂缝走向近东西向 ,倾角 70°~ 90°,缝宽绝大多数在 1mm以下 ,缝长主要分布在 3 0cm以内 ,裂缝孔隙度在 0 .3 %以下。结合裂缝研究成果 ,编制了安棚油田深层系开发方案 :①采用五点法部署井网 ,注采井排方向与裂缝走向平行 ;②油、水井排的各井点交错排列 ,两排油井之间的连线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成 45°夹角 ;③采油井选择原生裂缝较发育 ,地应力较低的层段进行压裂。首批新井投产后初期单井日产油 1 6~ 87t。  相似文献   

9.
岩层产状的观测与描述,是地质研究中的一项经常性基础工作。在经典的地质研究中,岩层的产状都采用走向角、倾向角和倾角这三种参数进行表征。传统产状表征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的参数相对较多,比较复杂。为了使岩层产状的表征方法更加简单,本文通过对走向角和倾角的重新定义,提出了产状的二要素表征法。文中分析了走向角和倾角在新旧两种定义下的区别与联系。与经典的产状表征法相比,二要素表征法所需参数较少,更加简单快捷。采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地表征具有任意走向角和倾角的岩层面产状。  相似文献   

10.
涠10-3N古潜山是由断层切割倾向北西的单斜层构成的翘倾断块,地貌特征呈南陡北缓的单面山。本通过倾角测井资料证明。古潜山岩层倾向为北北西向,倾角10°-20°。经各种测井及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潜山缝洞十分发育,裂缝类型为垂裂缝和网状裂缝。1、2井区主裂缝发育方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和北西向,反映两个井区的最大地应力的方向不同。储集空间为溶洞、构造裂缝和粒间孔隙三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11.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甜点段微小断层非常发育,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以往依赖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野外露头识别微小断层,仅限于单井裂缝识别,无法有效获得微小断层的平面展布形态.目前主要利用叠前/叠后地震数据计算波形的几何特征识别断层,但对地震数据信噪比要求较高,且难以预测断层的开启性.为此,通过基于横、纵向组合的卡尔曼滤波技...  相似文献   

12.
在川西DY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裂缝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岩心描述及测井解释,识别出须家河组三段主要发育高角度构造缝。研究区南部裂缝走向为北西向,北部裂缝走向为东西向,裂缝总体充填程度不高。裂缝的产状、发育程度及空间分布与油气的运聚关系密切;裂缝不仅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储层的渗滤能力。通过对裂缝特征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2期裂缝,分别形成于印支晚期和喜山Ⅲ期。第1期,裂缝是"古油气藏"油气运聚成藏的通道之一;第2期,由于古隆起受喜山运动破坏成为断层遮挡圈闭,储层已致密化,裂缝成为油气藏重新调整、富集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拉尔盆地高陡断块油藏地层倾角大和需要压裂投产的特点,着重考虑重力作用、人工裂缝等因素,优化了合理井网形式和注水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规模较大断块适合采用正方形井网部署,可以减缓由于重力作用造成的注入水向低部位水窜、以及由于人工裂缝造成的采油井过早见水;在窄条带状断块以及断层附近可采用灵活井网形式。在注水方式方面,通过机理模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确定窄小断块采用边部注水方式,规模较大断块则采用边部结合点状的注水方式。实施效果表明,所采用的井网形式和注水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三维构造面的连续性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新的三维构造面连续恢复算法-逆位移梯度法,避免了非连续恢复中因拼贴方案不同而可能导致得出不同恢复结果的问题,同时减少输入数据,且易于编程,以辽河坳陷滩海区东部沙三段底面构造恢复为例,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恢复结果表明:(1)东西向的伸展构造变形量分布不均匀,南部小,北部大,因为所处的构造变形特征不同,(2)东部近东西向的次级断层组的滑线方向基本上与断层走向垂直;没有明显的走滑位移分量,应属于正断层范畴,不支持北北东向边界断层走滑派生出近东西向次级断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裂缝是油气主要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其特征及期次研究有助于明确裂缝分布规律,对后期开发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石声发射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中生界延安组和延长组砂岩储层裂缝的特征、形成期次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地区裂缝较发育,多为垂直、高角度构造成因缝。裂缝长度为0.1~0.2 m,密度普遍小于0.2条/m,以方解石充填为主,有效性较好,主要为NE—SW向,存在部分NW向裂缝,倾角平均为76.2°,各层差别不大。延长组裂缝形成时期可划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延安组裂缝形成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砂岩储层裂缝的形成与主要构造运动相一致,并建立了盐池地区裂缝发育模式:印支期受近NS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NW向和NE向剪切缝;燕山期受近EW向挤压应力影响,发育NWW向和NE向裂缝;喜马拉雅期受NE向应力作用,发育NEE向和NE向裂缝,后期受NW向拉张作用,同时对前期形成的裂缝也有一定改造。  相似文献   

16.
受构造应力场及岩石物性的影响与控制,火山岩储集层中裂缝最为发育。结合岩心裂缝描述,采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闵桥油田闵4断块阜二段火山岩储集层的裂缝参数。阜宁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了大量断裂的产生,裂缝在断层附近最为发育,走向以近北东东向为主。现今应力对裂缝具有改造作用,现今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小于相应古裂缝参数,断块内部裂缝参数小于断层附近裂缝参数。  相似文献   

17.
岩石的破裂、构造裂缝的产生主要受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与控制。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岩石破裂准则,预测了石港地区古近系阜宁组二段的储集层裂缝参数。裂缝在阜宁组沉积晚期的古构造应力场下产生,在断层附近最为发育,走向以近北北东向为主。现今应力对裂缝具有改造作用,裂缝的开度、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位于石3-石6断块与石4断块西北部、金4断块北部、石11-石5断块中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8.
FMI成像测井在碳酸盐岩裂缝和断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MI成像测井在碳酸盐岩裂缝和断层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总结塔里木盆地2口典型探井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像测井特征后,认为成像测井可识别天然裂缝和诱导缝,其中天然裂缝又包括构造成因的高角度裂缝、中低角度裂缝、共轭裂缝、网状裂缝和非构造成因的缝合线;也可识别出天然裂缝中的方解石、泥质和有机质等裂缝充填物;同时也可拾取裂缝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等表征裂缝的参数。成像测井可通过地层重复特征、并结合岩心和地震构造解释成果识别探井钻遇断层的上、下盘的产状和断裂破碎带的特征,较为精细地刻画断层。  相似文献   

19.
断裂(裂缝)面的开启及闭合压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理论分析表明,由于过程不同,断裂(或裂缝)面的闭合压力与开启压力也不同。在断裂(裂缝)面压力为零的临界状态下,临界的闭合、开启压力是反映岩石本身特性的参数。实际岩心的变形实验结果表明,断裂(裂缝)面的闭合压力与临界闭合压力相同,近于岩石的变形强度。两类临界闭合和开启压力实验结果表明,泌阳凹陷第三系核桃圆组中浅层砂岩的临界闭合压力大于临界开启压力,与断裂(或裂缝)面的倾角呈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边缘第三系核桃圆组中浅层砂岩稠油油藏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当断层的埋深在300m以上时断层可能多处于压力开启状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施工条件下,封闭断层在注蒸汽吞吐开采中,厚产层在井与断面垂直距离在约为32m时达到临界开启压力状态,薄互层产层在井与断面垂直距离在约为35m时达到临界开启压力状态。因此,在临界状态下,井与断层的距离不能低于35m,以免在蒸汽吞吐开采中受到断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川西大邑构造现今构造形迹特征入手,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模拟工区须3段气藏岩体的古构造应力场和破裂接近程度系数(り);将り与实际资料和野外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不同裂缝发育级别及其对应的り值;结合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理论、野外裂缝观测结果以及实际生产资料,对大邑构造须3段裂缝发育程度、裂缝类型及产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