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茂松 《煤炭工程》2005,(10):49-51
建筑吊车设计应符合机械设计规范,塔吊的安全要求要比一般的民用结构更高。论文以某轻型建筑塔式起重机设计为例,比较完整地进行了结构简化、受力分析、电算结构局部单元划分以及杆件编码,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有效验算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械》2016,(10):75-77
为提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底座的强度和可靠性,以ZZC8800/20/38型六柱支撑式固体充填液压支架底座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构和工作特点,建立了顶梁和底座的受力模型,并对底座进行工况分析,确定了其危险工况和对应的加载方式,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底座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强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底座进行结构优化改进,通过优化前后有限元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底座的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提高了底座的抗弯抗扭能力,最大等效应力下降了79.1%,最大变形位移减小了35%。  相似文献   

3.
疲劳验算是重级钢吊车梁设计的重要内容,新版《钢结构设计标准》引入疲劳截止限的快速判别法,明确区分正应力幅和剪应力幅,并对验算部位的类别进行重新划分。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级钢吊车梁的疲劳验算要点,让新钢规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吊车梁设计,本文对新、旧钢规的疲劳验算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吊车梁承受高应力幅时,利用疲劳截止限快速判别出正应力幅一般较容易满足,而剪应力幅较难满足,需按容许应力幅法进一步判断。此外,通过理论公式和Sap2000有限元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变截面吊车梁的疲劳验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疲劳应力幅大小关系:圆弧突变式>渐变式>直角突变式。其中对于直角突变式吊车梁,其理论计算的疲劳应力集中系数偏大于有限元分析值,验证了新钢规中关于直角突变吊车梁对抗疲劳更为有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某液压支架底座工作时的最大应力,提高其安全性,使用ABAQUS软件对3种工况下的底座进行强度分析,找出底座的薄弱点。对底座重新进行参数化建模,使用Isight软件联合Catia和ABAQUS对底座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液压支架底座在3种工况下最大应力值有显著降低,且整体重量下降9.7%.对液压支架底座的分析与优化,降低了底座的最大应力,提高了其安全性;同时实现了底座的轻量化,提高了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16,(5):49-51
以ZY18000/32/70D型液压支架主体结构件为研究对象,依据液压支架试验标准GB25974.1-2010的技术要求对其进行顶梁两端-底座外侧工况的有限元分析;然后对液压支架进行应力测试试验,将测试的应力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误差,结果表明,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的计算方法应用于液压支架的应力计算是可行的,计算结果可为实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提建 《煤矿机械》2020,41(1):69-71
底座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底座扭转时力的传递方式具有特殊性。将底座看成平面空间系统的刚架体,并认为掩护梁、前后连杆和底座组成的系统为三点扭转的完整分析模型。以该系统为基础进行有限元分析,用电测法进行应力测量,辅以验证。结果表明,底座柱窝处主肋上沿应力较大;三点扭转时前后连杆力较小,因此可将底座独立出来建立简化的刚架分析模型。为后续建立理论的底座扭转分析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使用的矿用830E卡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转向缸底座易产生裂纹。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改进。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转向缸底座的几何模型;将其导入ANSYS软件中,对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经过分析得知,转向缸底座销孔部分与其底板连接处产生的交变应力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必然会产生疲劳裂纹。参考同类型结构,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在静、动态性能上都有所提高,经过试验能够满足其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8.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使用的矿用830E卡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转向缸底座易产生裂纹。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改进。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转向缸底座的几何模型;将其导入ANSYS软件中,对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经过分析得知,转向缸底座销孔部分与其底板连接处产生的交变应力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必然会产生疲劳裂纹。参考同类型结构,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在静、动态性能上都有所提高,经过试验能够满足其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9.
以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底座为研究对象,分析主肋板断裂原因。通过SolidWorks建立底座的模型,简化容易出现奇异性的结构,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在一端接地工况条件下施加相应的载荷和约束进行加载试验,得到底座的应力分布云图。通过查看底座的应力云图发现底座主肋设计存在缺陷,使主肋在受力时存在应力集中的情况,通过设计改进使结构强度满足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液压支架的结构、功能分析,着重研究了底座的结构及优化。运用基于ANSYS软件对液压支架及其底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液压支架底座中应力集中的位置为柱窝、筋板以及底座后部与连杆连接处附近。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底座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得底座的集中应力明显减小,重量降低,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塔式起重机整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塔式起重机的实际结构,利用ANSYS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在建模过程中,对塔式起重机结构的简化、单元的选择、载荷的施加等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静态有限元分析,其结果对塔式起重机的后续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式起重机起重臂下弦杆疲劳裂纹影响因素多,裂纹形成过程复杂。从塔式起重机起重臂的工作载荷和焊接残余应力特征出发,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起重臂疲劳裂纹萌生点和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针对塔式起重机承受随机载荷的特点,应用时间循环法估算塔式起重机起重臂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在下弦杆与腹杆焊接处萌生;疲劳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交变应力与变幅小车循环次数的累积作用,并为现役塔机的安全评定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3.
塔式起重机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完成预制构件与其他建筑材料与工具等吊装工作的主要设备。通过对QTZ630塔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优化设计计算,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际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于雷  宛秀华 《煤炭技术》2004,23(10):121-121
主要介绍塔装拆步骤、技术措施、人员的配备、起重机械和车辆等配备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塔式起重机的手控操作存在种种问题,将遥控技术引入塔机势在必行。文章主要研究了QTZ63型塔式起重机的遥控化改进设计。重点研究了遥控操作塔机的具体要求、工作原理及无线遥控系统,最后介绍了QTZ63塔机无线遥控改进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ANSYS的旋臂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马霄 《煤矿机械》2004,(2):63-65
介绍了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BZ2-4×5A4型定柱式旋臂起重机金属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的过程,阐述了在分析过程中模型建立、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的处理等主要步骤方法,得出了该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分布图,为进一步改进其受力情况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SOM神经网络在塔式起重机常见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式起重机的故障具有多样性,出现故障后,难于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判别故障类型。通过SOM神经网络对输入样本进行"聚类",实现对故障模式的自动分类。据此对故障进行诊断,并在MATLAB环境下给出了塔式起重机故障诊断的具体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故障进行有效、准确地诊断,从而为塔式起重机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云  张晓钟  罗丹 《煤矿机械》2012,33(4):236-238
基于模块化思想和Visual C++软件开发平台,构造了塔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研究了起升机构设计过程中数据的交互操作、处理、存储与重用。通过C++程序对MATLAB函数调用,实现了设计参数的优化。该方法可以有利于成果的重用,提高设计过程的效率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护壁桩作为塔吊基础的理论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鞍山第一高楼——鞍山国际明珠大厦深基坑护壁桩作为塔吊基础的理论设计及成功应用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深基坑支护中护壁桩在作为基坑支护的主要结构的同时,又可以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转化,从而又能承担塔吊基础载体的这一大胆设计,成功解决了许多狭小地带修建高层时塔吊安置的难题。以此理论计算为依据,可以举一反三,解决集中荷载在基坑设计中如何取值并且转化成模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刘琛  张有东 《煤矿机械》2007,28(8):63-64
液压系统可靠性具有模糊性。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塔机液压顶升系统,通过分析各液压元件的功能,用模糊理论对其进行描述,提出了分析系统工作可靠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