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萍  袁犁 《规划师》2010,26(1):21-25,31
黄龙溪古镇的景观空间具有特殊的逆向空间组合特征,空间类型独特多样,整体上讲究内外环境的融合、人与空间的和谐,反映出内外景观空间层次的有序、交融而连续的特点,体现了外环境影响内环境、外空间引申内空间、不断派生物质和行为空间的逆向空间组合与生成序列。其逆向空间形态经历数百年的历史演化,景观空间不断延伸且合理发展,但新城区局部却受到现代城市设计空间模式的不利影响,对逆向空间景观的延续性有所破坏。通过对黄龙溪古镇逆向空间景观构成和演化的解析,有助于寻求原生态空间的关系及规律,为更好地恢复古环境空间的多维性和可持续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雁  吴森 《室内设计》2012,93(4):48-54
西南山地小城镇有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城镇的公共空间是其历史文化资源、邻里社会结构、地域空间特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建设的失序,公共空间的特色正快速丧失,空间活力日益消褪。本文尝试以潼南双江镇为例解析西南山地小城镇公共空间活力的构成、探索公共空间活力提升与平衡的有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道空间是小城镇主要公共空间之一,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活动网络,容纳了人们的居住、商业交往、游憩、观赏等多种活动,是小城镇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和一定文化艺术的综合。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应将每条街道的各个部分以及街道与街道之间相互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复合形象,成为构筑小城镇景观特色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4.
吕江波  彭俊 《华中建筑》2010,28(10):105-108
该文以湘中上梅镇为案例,梳理小城镇历史街区演变中整体与局部、时间与空间的内在关系,对物质与非物质空间演变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同时对演变的内在动因与基本特征作归纳。  相似文献   

5.
金俊 《新建筑》2002,(4):61-63
浙北水乡小城镇市河空间具有物质空间的有机性,社会空间的复合性,心理空间的层次性的特征。复兴市河空间,联系市民生活,构建社会网络对探讨水乡小城镇的有机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硕  覃琳  谢力 《重庆建筑》2014,(3):17-20
小城镇建设中的风貌问题日益成为彰显文化和地区形象的关注重点,欧洲小城镇的风貌特色,其内在成因有根本的历史与文化差异性。该文尝试通过对欧洲几个小城镇的观察,结合城市的历史背景,公共配套设施,空间形态等因素,解析其风貌背后的发展动因与机制,以此对国内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小城镇历经自发生长的过程,其城镇空间、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在长期的互动中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城村有机整体,而上一时期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对这种联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品质提升、区域城镇体系完善和城乡关系平衡等当下重要的城市发展命题之下,从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视角认知每个小城镇独有的特色,并将其通过城市设计手段固化在城市空间中,从而形成与本土环境和文化相融共生的特色小城镇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贵德县中心城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介绍了从认知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入手,以城市设计的方法对自然—田园—城镇的有机整体关系进行保护和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统一、具有"本土"特征城镇空间的小城镇特色空间营造路径,具体包括研读环境本底肌理和城镇发展脉络,谋求自然、城镇、乡村并行生长的总体空间布局,营造延续自然乡野脉络的城市公共空间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空间基因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色的标识,又起着维护三者和谐关系的作用。通过空间基因识别提取、解析评价到传承导控的技术体系,可以避免采用统一的模式面对千差万别城市、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的设计弊端,强化规划设计的在地性,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从空间形式创作到空间基因分析的方向性转变,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的共赢提供有效设计路径。文章还对空间基因库计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近代建筑是中国建筑的珍贵财富,也是世界建筑的宝库。几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都可以在上海的近代建筑中找到。这些建筑的组合就构成了上海城市的风貌与特色,组成了上海既和谐又矛盾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0.
咸阳中山街地区空间特色解析与保护更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旧城更新过程中如何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咸阳中山街历史街区为对象.详细研究了其整体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色及其蕴含的丰厚文化积淀.并且指出中山街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更新改造的目标与理念.并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区整体空间结构.街巷的空间体系、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更新改造.希望对古城传统街区特色的延续,对地区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有机缝合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古街风貌.传承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