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及产生原因,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了有效的控制裂缝,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配合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有效的表面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2.
635水利枢纽溢洪道工程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未发现裂缝.本文从设计结构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未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防止裂缝的主要途径是控制温度应力和周边混凝土的约束应力.  相似文献   

3.
水工大体积薄壁混凝土墩墙结构在早龄期温度变形、自生体积变形等荷载作用下易出现多条竖直贯穿性裂缝,目前常用的应力计算方法无法模拟出工程结构的开裂过程和裂缝数量。将开挖释放荷载理论引入混凝土早龄期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中,编制了相关程序,模拟施工期的大体积薄壁混凝土墩墙结构的开裂过程。结果表明,墩墙结构在早龄期开裂过程、裂缝分布、裂缝数量与实际较吻合,且程序的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更普遍。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温度裂缝的危害和它的形成机理,论证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体型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水和水泥的用量是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主要成因.根据性质主要包括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安定性裂缝、温差裂缝和碳化收缩裂缝等.介绍了浙北变电站工程构架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叙述了从控制施工原材料和改进施工工艺入手,以科学配比和强化监测为主,通过采取重视混凝土基础浇筑、浇筑后精心养护、成型后准确测温三大措施,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严寒地区寒潮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 ,表面保温尤为重要 ,本文从寒潮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及应力变化讨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保温及防裂问题。并介绍了一种有效的保温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注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由此而产生的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裂缝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防水性和使用的耐久性,因此如何控制裂缝是混凝土施工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施工角度出发,介绍了几种裂缝控制的措施,在工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避免结构出现温度裂缝的关键手段,为了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温度控制,智能优选合适的冷却参数,结合有限元仿真计算,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以各冷却阶段的通水温度和通水流量作为输入,以温度演化过程中的控制温度(最高温度、一冷、中冷目标温度、灌浆温度)作为输出,建立了智能通水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由该模型得到的通水参数能满足设计及施工阶段的控温目标,模型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全过程的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基础设计和施工中裂缝、预埋件等的控制是工程界的热点。阐述了GIS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工程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最后对GIS基础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裂缝的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裂缝扩展机理分析了裂缝扩展过程中的饱和现象,建立了层状组合结构的数值模型,分析了轴拉条件下裂缝中心区域的应力分布特征,论证了裂缝饱和度存在的客观性,探讨了荷载边界条件、材料参数与上覆压力对裂缝饱和度的影响,结合钢衬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特性,研究了裂缝饱和度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轴向拉伸荷载边界条件不影响裂缝饱和度,裂缝层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越大,或相邻层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越小,裂缝饱和间距越大;上覆压力对裂缝饱和间距的影响较小。对于钢衬混凝土组合结构,轴拉条件下的裂缝饱和间距主要取决于外包混凝土厚度;布筋对钢衬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裂缝饱和度有显著影响,钢筋的埋入,相当于降低了混凝土裂缝层的有效厚度,可起到控制裂缝最大宽度的效果,建议将钢筋布置在混凝土层中部,以期增加潜在的裂缝条数,而不会出现宽度过大的裂缝。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化学灌浆时机选择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处理效果影响的问题,结合某混凝土大坝工程,基于接缝单元的直接迭代法,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工况下裂缝的扩展情况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裂缝先化学灌浆后再进行二期冷却处理,裂缝面拉应力为1.2MPa;而先二期冷却后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裂缝面拉应力为2.5 MPa。可见对温度裂缝先进行化学灌浆后再二期冷却处理后的效果要好于先二期冷却处理后再进行化学灌浆。  相似文献   

14.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基础设计和施工中裂缝、预埋件等的控制是工程界的热点。阐述了GIS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工程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最后对GIS基础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易致混凝土浇筑后产生表面或贯穿性裂缝的问题,基于有限元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数值模拟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场变化规律。通过设置不同的外界空气温度,并逐一模拟各温度下不同风速对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界低温时,风速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比高温时大;混凝土内外温差最大值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4~6d,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保护工作重点应放在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寒潮引起的温度骤降为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以某船鸡底板为例,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寒潮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力变化,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保温及防裂问题,并计算了泡沫塑料板对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保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胶凝材料水化热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因,工程中多采用低热水泥或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普通水泥基胶凝材料降低水化热,目前关于二者水化热降低机制及力学、热学综合性能的对比研究较少。系统测定不同粉煤灰、矿渣掺量下低热水泥和普通水泥基胶凝体系的水化热和抗压强度,对比分析二者在3、7d水化热条件下的热学、力学性能发展规律,建立热学、力学综合性能等值线图,为大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选择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相同3、7d水化热条件下,掺加掺合料的普通水泥基胶凝材料早期水化热及放热速率低于纯低热水泥,适用于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低热水泥最终水化热低,后期强度增长率大,适用于设计龄期较长的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根据温度控制或强度要求,通过综合性能等值线图,可直接确定水泥基胶凝材料的力学、热学最优性能及其组成,为大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混凝土在浇筑后的硬化期间,将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因而出现温度应力.施工中如不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大坝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影响坝体的抗渗性、耐久性及整体性,也会削弱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产生裂缝后要进行大量的处理工作,而要恢复其整体性极为困难且代价很大.从国内外混凝土工程施工经验证明,实施坝体的温度控制,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方法.采用掺片冰拌制混凝土是控制浇筑温度的重要措施之一.混凝土加冰工艺是该措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防水、抗渗及在不同侵蚀条件下工程寿命要求很高.沉管隧道工程中的管段为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结构形式较为复杂.由于混凝土水化热的原因,管段制作过程中的温度裂缝控制较难,从而削弱了沉管管段的抗裂、抗渗和耐久性.针对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以结构混凝土高耐久性为目的,综述了国内外沉管隧道工程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早期温升机理,为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提出控制混凝土温升的几点措施。并通过实例证明,及时采取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温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