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带油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储层主要是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储集类型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有效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了油气分布和富集,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关键,油气聚集区在构造高部位。结合侯尚村潜山的源储关系,控藏因素,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侯尚村潜山下步勘探方向为奥陶系单面山块状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针对沧东凹陷,深化孔二段基本成藏条件研究,构建不同类型斜坡的油气成藏模式,反转型斜坡的中高斜坡、继承性斜坡的中低斜坡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供储匹配关系好,利于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湖盆中心,油页岩发育段夹薄层砂岩、白云岩类储层具备储集性能,利于页岩油、致密油藏的形成。指出沧东凹陷孔二段源储一体,大面积连片含油,是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的现实领域,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歧口凹陷歧北低斜坡B90井区,油气藏发育广泛,沙一下是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对研究区,沙一下油藏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成藏条件,从而指导油气勘探。研究区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油藏及岩性油气藏两种。研究区地层埋深较大,烃源岩成熟,生烃条件良好、源储一体,油气运移动力强。在运聚方向上的上倾尖灭砂体捕获油气而成藏。研究认为,B90井区,连接歧南、歧北斜坡,砂体叠置发育,连片分布,物性好,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这种岩性圈闭厚度大、条件好产量高,是大港油田重要的增储上产地区。  相似文献   

4.
该文讨论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连地区的油气成藏期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藏模式。受特殊地质背号的影响,该区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储集体十分发育,但油源条件相对不足。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以构造及岩性油气藏发育为特色。该区油气藏为明显的两期成藏,早白垩世末为第一期成藏,晚第三纪为主要成藏期,并且形成了上生下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和断层沟通下生上储运聚成藏模式。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构造背景及岩性的上倾尖灭对油气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岸地区沙一段是东濮凹陷重要油气勘探区及重要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河岸地区沙一段储层发育,表现为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及河口坝沉积等沉积类型,生储盖组合良好;东部前梨园佳陷烃源岩母质类型好,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西部海通集洼陷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Ⅱ型或,型干酪根为主,为河岸地区提供丰富的油源;河岸地区主要发育反向断块型等构造圈闭,也有构造-岩性圈闭和止倾尖灭型油气藏,形成自生自储断块层状油气藏;其成藏条件受构造控制明显,储层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从储集层条件、油源条件和盖层条件、成藏类型及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油气藏条件,进一步分析了河岸地区油气成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分析,确定了研究区沙一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认为研究区沙一段以晚期成藏为主.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和生排烃演化史、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油气分布特征、油气藏成因及天然气成因类型,认为滨海斜坡沙一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油源、生烃演化阶段和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形成7构造高部位为凝析油气藏、中部位为常规油藏、低部位为凝析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的恢复,对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沙三段油气以晚期成藏为主。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和生排烃演化史、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油气藏的分布序列与成藏因素,认为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演化阶段与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形成了高油低气的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8.
桩海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成藏条件有利,但油气藏成藏规律和控藏因素复杂。在精细构造、地层分布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的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总结了三类主要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指出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油气成藏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邻近基底大断层附近油气富集,而岩性控制储层分布,决定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源储关系、输导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有效源岩、有利储盖组合、与生排烃期匹配的古构造格局控制着霍布逊凹陷油气的宏观分布;圈闭、断裂活动和保存条件控制油气的局部富集。霍布逊凹陷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好,新近系盖层之下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型两类油气藏,凹中隆、斜坡带及冲断带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剖析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油气藏的基础上,分析内幕成藏条件,认为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源条件优越、发育多套裂缝发育体系、源储配置有利是内幕油气藏发育的有利条件。将大民屯内幕油气藏圈闭划分两种类型,并探讨其成藏模式。在勘探实践的指导下,从而安排下步主要工作,对基岩内幕油气藏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斜坡区属典型的挠曲斜坡,处于歧北斜坡坡折构造的最低处。沙三段沉积期间,以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为主,砂体分异强;沙二段沉积期,坡折控砂作用明显减弱,沿中斜坡发育滩坝砂体;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间,由构造斜坡转变为沉积斜坡,表现出在高位斜坡区以滩坝和静水潮坪碳酸盐岩分布为主,中位斜坡以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通过对该区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演化特征、成藏模式、主控因素等研究认为歧口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演化程度较高,斜坡是油气长期运聚指向区,构造、储层、油源"三元"耦合,决定了歧口凹陷斜坡区是多层系、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大型复式油气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
歧口凹陷南缘近歧口生油主凹陷,烃源岩层系多、累积厚度大、其中发育沙一段和沙三段两套湖泛期优质烃源岩,近满凹分布,成藏配置优越,油源充足。具有"顺向供砂,斜坡控砂,洼槽富砂"控砂机制,多期多类型砂体受物源体系和沉积旋回的控制,平面上交互沉积,纵向上叠置发育,造就了满凹含砂的沉积格局。由此阐明了低斜坡洼槽区砂体发育,具备形成大面积岩性圈闭的条件,砂体与斜坡、烃源岩有效匹配,控制了大油气田展布,构建了"油气复式输导、优势相带控藏、油气差异聚集,叠加连片含油"低斜坡控藏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升22区块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来自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以河道砂体和席状砂体为储层条件,在断层遮挡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密集的断裂构造带是控制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而圈闭分布特征影响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牛心地区元古界储层发育,为大套褐灰色、灰褐色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组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多次构造变动,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侵蚀、淋滤、溶解作用,使孔洞缝十分发育,构成了裂缝和孔隙同时存在的相互沟通的缝洞-孔隙型储集空间。且本区油源充足,油气运移条件优越,储、盖配置良好,油气成藏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5.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为古近纪湖盆扩张期,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在沙一下总体湖扩演化背景下滨浅湖区发育了生物滩、鲕粒滩、粒屑滩等浅滩沉积,膏泥、云质局限洼地沉积,云灰质与泥质-油泥质湖湾沉积以及云灰与灰质湖坪沉积等。如此复杂的岩性组合为地层对比、储层预测和含油气评价带来困难,有效的进行特殊岩性识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充分运用研究区内的岩心、薄片数据,判断储层类型,并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建立符合岩电规律的测井识别模版,继而向全区推广,从而完成了全区白云岩的单井识别。  相似文献   

16.
陈家庄凸起北坡东营组地层超覆带油源主要来自渤南洼陷的沙四、沙三段烃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及其前缘浊积扇体中,其中以东三段砂岩为主力储层,东二段泥岩为局部性盖层,渗透性储层、不整合面和断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凸起边缘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缓坡带-洼陷带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其中,古地貌控制地层超覆和小型鼻状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输导体系控制油气的运移,盖层条件是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陈家庄凸起西段宽缓的低凸起分布区应为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油源对比、充注期次、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的分析,结合烃源岩、断裂及储层展布特征,系统分析了中央构造带苏一段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苏一段油气主要来自下伏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油气为同源一期充注成藏。油气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断裂和储层三个因素的控制,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分布范围,巴润断裂系控制油气展布区带,储层发育影响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通过对大民屯凹陷不同类型潜山的探索,形成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成藏的新认识,突破了"潜山油藏"的概念,提出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勘探理念,并对其控制因素形成了系统认识。本文主要从优质的烃源岩分布、上窄下宽的特殊地质结构、优势基岩的储层发育及有利于基岩成藏的高效输导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成藏的地质背景。并指出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优势储集层的分布及有利的源储配置,且断裂性质与油气富集程度具有密切关系,逆断层、大断距正断层附近是基岩内幕油气藏富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文西地垒带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后得出了如下结论:文西地垒带油气藏的形成具有不同于文南其他地区的特点,由于靠近物源,储层发育变化大,因而岩性油气藏发育比较丰富。在沙二下、沙三上亚段,主要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油气藏、断层遮挡断块油气藏,在沙三中,主要是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比较发育,因而,油气藏的隐蔽性也比较强,勘探风险较大,只有加强精细的地质研究,借助储层预测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人机联作,才能减少勘探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广利及周缘地区构造位置上位于济阳坳陷断陷湖盆东营凹陷的东部,是陡坡带基岩内侧向凹陷区的转折部位。本区的两个洼陷中心有着不错的油源条件,可以为储集层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从广利及周缘地区的油气成藏特点来看,油气成藏主要受到以下三点因素控制:(1)有利储层的发育与分布;(2)油气运移与遮挡方式;(3)构造与圈闭形态的控制作用。广利及周缘地区发现的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和构造—岩性或岩性—构造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