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继  张大方  谢鲲  何施茗  乔宏 《电子学报》2016,44(9):2158-2163
现有的分簇协作路由没有依据协作通信的特点选择簇头,也没能根据簇头节点的服务能力均衡簇成员负载,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协作通信能量高效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演化博弈的分簇协作路由算法CCREG.算法首先定义虚节点剩余能量作为簇头确立的指标,然后通过动态演化博弈为簇联盟问题建立模型.簇成员节点选择不同簇头结成联盟,可获得不同的收益.收益由簇头的能力、簇成员节点个数等因素决定.簇成员节点都可以根据自身得到的信息有限理性的选择簇结成联盟,直到网络中所有节点改变簇联盟都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实验结果表明,与协作多输入多输出路由算法CMIMO相比,CCREG算法的网络生存周期在两个簇头情况下延长14%到70%,三个簇头情况下延长5%到80%.  相似文献   

2.
李梦娥 《电子工程师》2009,35(10):40-4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军事、工业、医疗等方面。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节点能量、存储和计算能力非常有限等特点,文中在传统的LEACH(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LEACH-N。新算法沿用了LEACH协议簇的结构,在簇头选择方法上基于传统DCHS算法的簇头选择算法,簇内成员与簇头之间直接通信,簇头与基站之间轮流进行单跳和多跳通信;多跳通信则是采用一种改进的MTE(最小传输能量)路由算法。通过NS2仿真软件对LEACH-N协议与LEACH协议分别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LEACH协议,LEACH—N协议系统能耗低、网络生命周期长,且具有更好的规模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CPSO)和蚁群算法相结合的路由协议。该协议针对典型的分簇协议LEACH(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协议的簇头选择进行了优化,考虑了节点剩余能量和簇内密集性等因素,采用新的混沌粒子群算法对簇头选择进行优化。然后,针对LEACH协议簇头到基站采用单跳通信,容易使簇头早亡的问题,采用蚁群算法优化簇头到基站的路由路径,减少通信消耗的能量。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EACH协议相比,新的协议能有效减少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传统分簇路由协议轮叫调度算法(RRCH)只进行一次簇的建立过程,当需要更换簇头时,在每个簇内选举一个剩余能量最高的成员节点作为下一轮的簇头。但是每轮只为每个簇选择一个簇头,且可能分布在簇的边缘,这将导致簇头节点能量浪费。提出了一种多簇头路由算法(MCHB),其主要思想是在簇的形成阶段为每个簇中选择2个簇头,由这2个簇头承担能耗,防止了单一簇头节点过早死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RRCH相比,改进后的多簇头路由协议延长了约30%的网络寿命,大大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均衡路由算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设计了一种能量均衡的路由算法.路由的建立分两个阶段,在簇头建立阶段,让候选节点在覆盖范围内以剩余能量的多少和所处位置为标准来竞选簇头,以使簇头分布均匀,平衡网络覆盖;在通信阶段,根据簇头节点的剩余能量大小和其距离基站的远近,采用多跳的簇间通信方式建立路由,以此来降低簇头节点的通信负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网络能耗和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LEACH协议是一种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由于LEACH协议存在着无法控制簇首在网络中的分布位置、簇首选择方式限制条件不够等缺点导致能量消耗太大.基于簇头能量限制和双簇头路由方式,对LEACH协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降低能耗的双簇头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双簇头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采用NS2进行网络仿真实验,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以及与LEACH协议的对比,证明双簇头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有效提高了网络能耗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资源有限,所以需要采用有效的路由算法与数据融合机制来节省资源,延长网络寿命,提升数据采集效率。LEACH是经典分簇路由协议,针对其在簇头选择机制、数据融合以及簇头与基站通信的路由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法,在簇头选择的算法中加入了能量控制条件,簇头与基站的路由改为更适合数据融合的多跳反向组播树,并基于信息熵提出了有效数据融合机制。仿真实验表明,改进之后的算法比原LEACH算法更有效地利用了节点资源,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通信能力及能量有限的情况,该文提出基于动态分簇路由优化和分布式粒子滤波的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以动态分簇的方式将监测区域内随机部署的传感器节点划分为若干个簇,并对簇内成员节点与簇首节点之间、簇首节点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路由进行优化,确保网络能耗的均衡分布,在此基础上,被激活的簇内成员节点并行地执行分布式粒子滤波算法实现目标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总能耗,能在实现跟踪的同时保证目标跟踪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面路由难以适应较大规模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局限,该文提出一种能更好地适用于较大规模网络的分簇路由算法DLCR(Dynamic Layered Clustering Routing)。该算法将网络自上向下划分为多层,并选择层内与sink节点距离较近、剩余能量较高的节点作为簇头节点,从而降低簇头节点的通信能耗。为了避免同一节点连续被选举为簇头节点,提出一种动态分层机制,每一轮数据采集周期都将网络重新划分为多层。实验证明DLCR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还降低了网络的能耗,延长了网络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在采用分簇结构的GSM-R应急自组织网络中,簇头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分簇算法,综合考虑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得形成的分簇结构具有很好的系统环境和应用需求的适应性。通过对Ad Hoc自组网中的加权分簇算法WCA(Weighted Clustering Algorithm)简单介绍,从算法的复杂度、负载均衡性和适用环境等方面对其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改进一种基于组合加权思想的分簇算法,即基于簇稳定性的加权分簇算法,以下简称CSBWCA(Cluster-Stability Based Weighted Clustering Algorithm)。同时,介绍了此算法的设计思想,并仿真了加权分簇算法和基于稳定性的加权分簇算法的节点簇间转移次数R随GSM-R应急网络中参与应急通信的终端数目N和最大转移速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种分簇算法的簇头更新次数U随终端数目以及终端最大移动速度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簇稳定性的加权分簇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加权分簇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