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炼油废水氨氮和总氮超标的特点,采用一体化OCO反应器对炼油废水进行生物脱氮试验,对一体化OCO反应器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有机负荷、BOD5与总氮质量比等因素对一体化OCO反应器生物脱氮的影响.设计的一体化OCO反应器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为2∶1∶1.3,进入生化系统的炼油废水在...  相似文献   

2.
醚化反应器的腐蚀主要是催化剂引起的酸性环境导致的电化学均匀腐蚀,分析了反应器内腐蚀性酸的来源,据此并结合反应器的结构特点主体材料选择不锈钢不复合板,接管和法兰材料则需综合考虑焊接部位、规格等因素合理确定。设备材质确定后,醚化反应器中多种材质间焊接结构的设计决定了整台设备的制造质量,事关整个醚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针对不锈钢复合板制醚化反应器本文给出了典型部位的推荐焊接结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几种新型甲烷化反应器及其系统的研究。所述系统均包括1个甲烷化反应器、至少1个吸附剂再生器和至少1个位于反应器中的反应吸附区,在反应吸附区中同时存在甲烷化反应催化剂颗粒和能吸附CO2与硫化物气体的吸附剂颗粒。几种新型甲烷化反应器中,反应吸附区呈现不同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试A2/O工艺反应器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实际HRT、死水区比例及反应器推流及混合效果,采用脉冲示踪法,以NaCl作示踪剂,测试了对反应器的水力流态分布。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分别为610、780、1 150 L/h时,厌氧池、缺氧池死水区比例在40%以上,整个生物反应器的死水区比例为20%,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串联级数最高可达8,该反应器有较好的推流作用。  相似文献   

5.
耿瑶  卢哲  刘春江  刘辉 《化学工程》2020,48(5):25-30
通过实验考察了具有不同上升区与下降区面积比的内循环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气含率、循环液速以及循环流量等,确定了具有较高气含率、循环液速及循环流量的环流反应器结构。随后在环流反应器的上部布置筛网,改变气泡进入下降区的流动形态,考察筛网对于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以及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区与下降区面积比接近为1的反应器流动性能最好;在内套筒上部布置筛网会改变气泡由上升区进入到下降区的流动形态,流动形态分为3种,无气泡进入下降区、仅有小气泡进入下降区以及全部小气泡以及部分大气泡进入下降区。筛网孔径会影响环流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循环液速、循环流量以及传质系数,可以通过优化筛网孔径而提高流动与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6.
污泥分级分相厌氧反应器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决定了反应器的流态,从而影响着可能达到的污泥处理效率.为了提高石化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对一种新型的污泥分级分相厌氧反应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的方法研究了反应器的降流区、升流区面积之比、溢流板高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和反应器水力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级分相反应器的死区较小(7.51%),远低于传统单级厌氧生物反应器(50%~93%);该反应器流态处于平推流和完全混合之间;降流区、升流区面积之比最佳值为1:2,溢流板高度为450 mm时死区最小;在平均污泥浓度为25 gVSS?L?1的条件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7.
费托合成反应器是煤制油单体系统的核心关键设备,其制造程序相当复杂,其技术含量和安全系数都要求很高。整体进炉进行焊后热处理时,由于其直径大、壁厚,接管繁多,其应力集中部位长期在载荷应力,热应力交汇的应力集中区工作,所以该部位是设计与制造的关键部位。本文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产品承受的机械应力与热应力进行模拟,并提出预防损害的措施,对反应器卧式热处理过程中风险环节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种环型放射状流化床膜制氢反应器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天然气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工业应用,提出了一种膜组件呈环型放射状排列的新型流化床膜反应器的概念设计.该反应器含有一个重整/膜分离区(在下部)及一个氧化区(在上部).搭建了该反应器的冷态模型,在冷态模型中,膜组件上部的氧化区安装了3支管型电加热器以模拟实际反应器中引入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的热源.实验研究了采取不同加热方式时,不同气速下床层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为该种新型反应器的工程设计和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任研研  郭建波  汤帅 《当代化工》2014,(6):1072-1075
催化剂再生系统是连续重整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石化洛阳分公司70万t/a连续重整装置在运行中存在低温部位氯腐蚀、再生器和反应器中心筒跑剂问题、反应器下部料腿堵塞和空料腿现象、重整反应器上部料斗提升氢后路约翰逊网堵塞问题和再生频繁热停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1.多区循环反应器制造成功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天津45万t/a聚丙烯(PP)多区循环反应器在广东茂名重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制造成功,这个长达65m、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油残渣(沥青颗粒)气化制氢工艺,在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沥青颗粒体系在耦合反应器内截面平均密度的轴向分布. 结果表明,对单组分沥青颗粒体系,耦合反应器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提升管表观气速ug,r=0.70~1.76 m/s;与A类颗粒相比,沥青颗粒在耦合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呈现不同的特点,整个反应器沿轴向可分为底部流化床密相区、提升管底部低密度区、提升管颗粒密度重整区、提升管加速区、充分发展区和出口约束区6个区域;反应器内截面平均密度随颗粒质量流率增大而增大,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减小;确定了耦合反应器内提升管区域截面平均固含率的影响参数为ep', Fr及H/Dr,并利用实验数据回归了平均固含率的轴向分布经验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环流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一直局限于气液与气液固体系,将环流反应器移植到气固体系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探索。针对工业化中气固环流反应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并对床层空隙率、颗粒流动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环隙区床层空隙率模型,发现环隙区床层空隙率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环隙区靠近导流筒外壁一侧颗粒流动速度明显大于靠近反应器内壁一侧,导流筒区颗粒流动速度沿径向的分布受气体分布器结构影响较大;环隙区颗粒流动速度基本不随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导流筒区颗粒的流动属于密相输送,颗粒环流所受到的阻力主要集中在底部区域,其次为气固分离区,底部区域阻力大小由床层流化质量和导流筒下端距反应器底部的间隙所决定;建立了颗粒环流速度模型,发现环流速度随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可得区法及可得区分区法的基本思想,针对SO2氧化工业实例,以预热温度作为控制变量,利用绝热反应最大速率曲线和反应平衡速率曲线,采用几何图示法,将反应时间和未转化率空间分成3类区域,即CSTR(全混流反应器)区、PFR(平推流反应器)区和非操作区。利用这些不同区域及其连接边界的特性,不用构造可得区,就可以简捷、方便地确定绝热可逆放热反应过程的适宜流程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专利     
正用于烯烃聚合的高产量反应器装置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聚合物的反应器装置,该装置包括流化床反应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底部区、中间区和上部区、位于底部区的流化气体的入口、位于上部区的流化气体的出口;流化气体的出口通过气体循环管线经流化气体的入口连接至流化床反应器;连接至气体循环管线的用于从气体中分离固体的构件;上部区的横截面直径相对于流经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化气体的流动方向为单调递减;中间区相对于流经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化气体的流动方向具有基本恒定的横截面直径;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典型高粘性流体黄原胶的发酵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型气升环流反应器 ,对反应器中液相流型与操作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考察 ,分析了反应器中高剪切区利用流体剪切变稀特性强化传质的原理。黄原胶发酵实验表明 ,新型气升环流反应器比“通用式”机械搅拌罐更适合于高粘度培养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醋酸-煤油体系,研究了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的传质性能,得到了反应器结构参数与物料流率等对传质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将反应器划分为底部区域、预混区、混合区、环流区和分离区。反应器底部区域几乎为水相,其传质性能可以忽略。首先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醋酸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与其在油相中初始浓度的经验关系式,之后分别研究了反应器内其他4个区域的传质性能。反应器各区域的传质性能均随油相表观进料速率和水相表观进料速率的增大而提高,在混合区内设分配管可显著提高反应器各个区域的传质性能,且分配管进料速率越大,传质性能越好。相同实验条件下,各区域的体积传质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预混区、混合区、环流区、分离区。  相似文献   

17.
在轴径向反应器二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基于二维流动的二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 ,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此模型 ,发现轴径向反应器反应转化率略高于相应的径向反应器 0 .1%~ 0 .6 % ,而选择性两者基本相同 ;同时得出催化剂封中流体的二维流动使得轴径向反应器的温度场和浓度场极其复杂 ,对于乙苯脱氢反应 ,在催化剂封区域存在一个低温区和高苯乙烯浓度区 .此反应器模型得到了年产 3万吨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工业数据的证实 ,可用于指导轴径向反应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在工业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并建立了一套大型的冷态实验装置(装置总高4.56m,环流反应器筒体外径300mm)来考察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颗粒速度特性。操作条件为环隙区表观气速0.10-0.54m/s,导流筒区表观气速0.059-0.200m/s。分别测量了环流反应器环流段内颗粒的密度和速度,基于实验数据对催化剂颗粒的运动速度和环流推动力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环隙区颗粒分布形式为“中心稀两边浓”;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颗粒环流速度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而环流速度梯度逐步减小。随着导流筒高径比H/D的增大,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的环流推动力增大而颗粒环流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19.
在轴径向反应器二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基于二维流动的二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 ,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此模型 ,发现轴径向反应器反应转化率略高于相应的径向反应器 0 .1%~ 0 .6 % ,而选择性两者基本相同 ;同时得出催化剂封中流体的二维流动使得轴径向反应器的温度场和浓度场极其复杂 ,对于乙苯脱氢反应 ,在催化剂封区域存在一个低温区和高苯乙烯浓度区 .此反应器模型得到了年产 3万吨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工业数据的证实 ,可用于指导轴径向反应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华 《河南化工》2003,(9):45-47
针对在事故中损坏的6000t/a三聚氰胺反应器的筒体裂缝、内构件等不同部位的内部缺陷及材料渗氮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改造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