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包装设计中汉字运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一个中国设计师来说,应当了解自己的设计元素汉字.汉字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设计.但是设计师在利用汉字时,又存在着种种误区.因此,必须对汉字有足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民族化包装设计中汉字创意表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卷 《包装工程》2010,31(6):64-66
通过分析汉字的审美品质、创意表现与民族化包装设计之间的关系,指出汉字创意成为了包装设计师进行设计的重要手段,它的表现语言不仅能够展现蕴含在包装设计里的文化精神,还能对包装设计的民族化特色之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楠 《包装工程》2023,44(10):12-23, 107
目的 立足设计学的研究视野,从传播学、美学等跨学科视角,梳理兼具信息传播与艺术审美双重功能的汉字文化发展历程,旨在建立新的汉字设计史观,将汉字从纯粹的美术学或文字学中独立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设计研究体系,为汉字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厘清汉字设计相关学术概念,梳理汉字形态与呈现载体的演变以及汉字文化与国计民生的逻辑关联,全面、系统地考察汉字发展中的设计问题。将汉字形态与设计形式的历史演变作为横向发展轴线,挖掘其中潜藏的文化脉络;将汉字设计思维、依托技术载体、实践应用作为纵向发展轴线,探索汉字发展中内在逻辑要素间的关系。结果 首先鲜明地提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术概念,其次从横向与纵向梳理汉字设计史的主体结构,在设计学的视角下建构史论体系,最后将汉字设计智慧与方法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与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中。结论 以“汉字设计史观”发掘汉字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设计智慧与文化内涵,提升其在艺术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领域的文化价值,拓展汉字设计的理论研究空间和实践创作场域,为构建中国汉字设计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工业设计》2011,(10):20-23
"北京设计周正兴起一场革命,看吧,这变化会越来越快。"有着50年历史的米兰设计周主席斯丹法诺·博埃里发出如此盛赞。让民众参与设计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大幕徐徐落下,但很多仍在开放的展览和众多没看够、没交流够的观众和设计师,让设计周的激情还  相似文献   

5.
《工业设计》2015,(2):10-13
每一场展会,既是全球设计师们重逢的欢乐聚会,更是设计师们了解国际市场并探索未来设计趋势的大平台。然而,展会这么多,到底哪些值得一看呢?在这里特地整理出2015年上半年最有料的10场国际设计展会推荐给大家。IMM科隆国际家具展时间:2015年1月19-25日地点:德国科隆国际展览中心"创意、装饰、生活"是马上拉开帷幕的德国IMM科隆展2015关键词。imm cologne科隆国际家具展是每年全球首个家具展览  相似文献   

6.
近年数量不断增多的设计类大赛,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了越来越多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参加设计比赛旨在交流思想,提升设计水平,所以,对大赛获奖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两部分:1.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艺术风格研究的意义;2.对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的研究。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艺术风格的研究能够为设计师参与设计比赛提供参考,并对参赛作品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真  廖祥  吕曦 《包装工程》2020,41(18):48-52
目的 为应对智能时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困境,思考汉字字体的未来属性,探索机器学习为字体设计思维与方法带来的多种可能。方法 基于Sternberg提出的创意三层次,分别开展初步探索、深入融合与交叉突变三个层级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汉字字体设计探索。结果 通过三个实验分别实现了颜宋体设计、字体族群设计和枯枝体设计三种具有不同目的与功能的设计结果。结论 基于不同的设计实验与结果发现,机器学习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汉字字体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来提高设计效率,实现传统设计方法不可能完成的字体设计内容,而且可以与设计师协同探索新的汉字字体设计思维方式,形成新的设计形态,满足逐渐多元化的运用情境。  相似文献   

8.
汉字在标志中的应用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卫东 《包装工程》2015,36(14):99-101,118
目的对汉字在标志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方法结合设计实例,分析标志设计师以汉字为基本元素,并与概念元素、具象图形和相关文字巧妙结合,创作的许多具有浓烈民族特征的标志作品。结论设计师以汉字为元素进行标志设计并不是保守和守旧,而是对汉字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为中国设计探索现代化与国际化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汉字设计创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科  马静 《包装工程》2012,33(14):146-149
分析了汉字特征和汉字设计常用的表现方法,论述了数字时代背景下汉字设计在面对新阅读方式、新媒介,以及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挑战,进而分析了汉字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汉字设计的创新思路,应从适应于屏幕显示、动态多样化表现、汉字图形符号设计、衍生品开发等角度进行设计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克难  倪畔 《包装工程》2022,43(18):434-440
目的 倡导将茶马古道元素运用到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中,并通过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使中国文化和茶道精神随出口茶叶得以广泛传播,提高出口茶叶产品文化附加值,进一步拓展茶叶出口市场。方法 通过分析证明茶马古道元素运用对出口茶叶包装表现中国文化和茶道精神的代表性作用;通过反思现阶段出口茶叶包装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证明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中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西文字形式差异总结字母文字汉字式设计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字母文字汉字式设计的可行性。结果 要让茶叶包装设计使茶马古道元素有效产生沟通、共情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问题。合理运用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能有效避免现阶段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与西方饮品包装设计趋同的问题。结论 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出口茶叶国际竞争力,在出口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以茶马古道元素为典型代表的中国茶文化内容。通过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化设计实现出口茶叶包装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助于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茶道精神,并将在更深的文化层面上强化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梁燕 《包装学报》2011,3(1):66-71
对汉字的装饰美化几乎是所有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中国古代充满文人意味的汉字设计主要体现在书法文字、花押签名以及诗文创作等方面,传统汉字设计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灵性,倾注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趣。通过对其文人意匠的研究,可以帮助现代文字设计师充分认识现代设计中文人意味的缺失,并从传统设计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贇 《包装世界》2012,(1):72-73
现代汉字设计已从单一美术字设计转向了多元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现有优秀汉字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与阐述,试从现代汉字设计方式中探索出更多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3.
《包装与设计》2012,(1):68-77
靳埭强设计奖2011全球华人设计比赛的终评工作已于2011年11月28日在汕头大学顺利完成。担任比赛终评评委的是日本著名设计师杉崎真之助先生、荒木优子女士、香港著名设计师李永铨先生、韩国著名设计师金炅均教授以及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教授。五位国际评委在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下,经过多轮的投票及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专业组与学生组的各个奖项。杉崎真之助先生、荒木志华乃女士与金炅均先生为汕头大学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揭示汉字的象形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出汉字的图形化设计,能进一步丰富汉字的设计空间。让汉字在易读易记的的基础上,使受众在视觉上更舒适和愉悦。让汉字由原来单一的语义符号形象变得更有情趣,更具冲击力,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提升了设计内容与品质。解析汉字在招贴设计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将汉字图形化灵活的运用到招贴设计中,不仅能让人们认识到汉字背后深藏的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文化内涵,又能对汉字造型的表现手法再发掘。  相似文献   

15.
刘凤云 《湖南包装》2023,(2):185-188
通过剖析汉字设计中的过度设计现象,提出在汉字设计中要遵循汉字的造字理据,即汉字的起源、单字的形体构造、合体字的组构原则、汉民族用字的心理和习惯等。通过分析汉字造字理据“六书”中的象形字,提出在汉字设计时要符合汉字的理据性,根据汉字字体演变及背后的逻辑性在汉字设计时进行重构与运用,挖掘汉字文化源流,在继承中创新,将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来进行文化和艺术的跨界融合,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中华民族赖以思维和交流的核心工具。字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积累的精神财富,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高度艺术化的信息符号。这种符号以形表意、以意传情,具有视觉的感召力。本文作者通过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实践,提出汉字设计教学对视觉传达专业的重要性,继承优秀书法遗产、吸收现代构成理念,适应视觉传达设计快速传递信息,运用文字融入图形表达意蕴的趋势,使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上大展宏图,在设计的国际化中体现中国气派。一、汉字造型是重要视觉语言视觉传达设计是将理念信息化为视觉符号,传达给受众达到沟通共识。汉字  相似文献   

17.
王雪皎 《包装工程》2019,40(8):68-71
目的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探究导视空间中汉字识别设计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空间场域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别从汉字字形结构、汉字正负形空间布局、汉字的中宫,以及汉字在空间场域中的阅读视角与阅读距离等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分析。结论导视空间中的汉字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汉字识别要从空间场域的视觉传达特点出发,通常采用字形结构识别强度最高的泛黑体字,尽可能做到泛黑体字的空间正负形布局合理,并且汉字的中宫放松。尤其要考虑到汉字在空间场域中的阅读视角与阅读距离等影响因素,这一研究能为导视空间中的汉字识别设计提供一条有效的设计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包装与设计》2007,(3):56-61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吸收各种创意元素的精华,对设计师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包装&设计》杂志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利用自身与国际设计界广泛交流与合作的网络,为国内设计师搭建了与国际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的设计考察活动,一直是《包装&设计》杂志的工作环节之一,这些交流包括参与国际设计活动、访问国外的设计机构和公司,  相似文献   

19.
汉字美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高聪蕊 《包装工程》2014,35(8):92-95
目的研究汉字在音形义方面的美学特征,及其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汉字的民族性出发,对汉字的形态、结构、音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标志设计典型案例,进一步探究汉字与标志的内在联系。结论汉字标志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底蕴,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新的时代下,汉字美学在标志设计中将发挥更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汉字招贴设计中“意象精神”的视觉解构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3  
屈梅 《包装工程》2014,35(4):25-28
目的研究汉字招贴设计中"意"与"象"的精神表述方式以及视觉语境。方法通过对汉字本源的关注,感悟"象思维"对汉字的艺术造化,分析了汉字图像化与符号化的再生功能,并通过赏析优秀作品,以多维视角解析了汉字招贴艺术的意象审美思维和视觉语境。结论汉字招贴设计中的"意象精神"是对汉字符号"意"的延伸和"象"的拓展,具有文化隐喻之美和图像符号之美;汉字招贴设计是"意"与"象"的精神融合,体现出了汉字招贴图形化、符号化、本土化、意境化的丰富视觉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