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藏高速公路建设以来发生了上百处崩塌灾害,对工程建设形成了极大的危害。通过选取5处特征各异、处治措施不同的崩塌危岩边坡实例,经地质分析,对崩塌的发生机制与工程防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高速公路崩塌危岩的形成机制与有利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活跃的地质构造活动,恶劣的气象水文条件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崩塌多发生于突出山脊的前缘,依据地质条件和变形破坏演变过程,其典型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和滚落式四种;崩塌处治方案的确定应针对性的依据病害体的地质条件、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及处治工期等进行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2.
贵州处于我国地势第二台阶东部边缘的一部份,区内河谷发育,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加之贵州充沛的大气降雨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贵州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泥石流等,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规模大、造成的灾害严重、危害性大的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山集中地区,尤其是煤矿集中区和工程建设活动强烈的地区;从地貌及岩性条件来看,滑坡多发育于地形坡度较大的顺向坡碎屑岩分布区,崩塌则大多发生于地势陡峻的上陡下缓、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基岩分布区,泥石流多分布在碎屑岩和工程建设集中地区,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则主要分布于地下开采的矿区。因此,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条件下,场区黄河南岸段多发滑坡、崩塌、潜蚀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黄河河床及河漫滩段存在砂土液化问题;黄河北岸清风岭段存在黄土湿馅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黄土高边坡失稳问题,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砂土液化、黄土湿陷、潜蚀塌陷、不均匀沉陷及地裂缝等可能使工程遭受危害.工程建设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采取适当的预防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部水利水电工程拦沟型弃渣场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特性决定其大多位于地质环境复杂区,西部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面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造成泥石流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按其诱发因素划分可分为2大类:(1)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分状况等自然因素形成的脆弱背景是泥石流诱发的自然因素;(2)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泥石流诱发的人为因素。本文通过对人工弃渣诱发泥石流的初步总结,结合卡拉、杨房沟、苗尾等工程拦沟型弃渣场泥石流的防护研究,对西部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泥石流防护原则和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隆德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宁夏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基于宁夏隆德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 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隆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隆德县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其中滑坡59处、崩塌59处、泥石流17处、不稳 定斜坡170处。经分析,确立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为隆德县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和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 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泥石流冲沟内布置弃渣场,堆渣将不可避免的占压泥石流的行洪通道,若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对弃渣场上游泥石流冲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危及周边人员、居民房屋和设施的安全;同时,冲沟内堆填的弃渣,若不加以妥善防护,堆渣可能崩塌、滑落,从而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可能会对弃渣场下游的泥石流冲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并对周边居民和设施的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以金沙水电站石家沟弃渣场为例,对泥石流冲沟型弃渣场防护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官地水电站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本文对打罗施工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打罗施工区场地稳定性条件较好,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桥沟和打罗沟的泥石流。打罗施工区的修建不会诱发和加剧大的地质灾害,建设用地的使用是基本适宜的。施工场地应注意产生弃渣泥石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多山和地质灾害高发区。大永高速八代村段基本以冲积扇地形地貌特征为主,局部冲沟极易形成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表强冲侵蚀破坏,对在建公路工程造成潜在威胁。为准确评价泥石流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此区域的典型冲沟,采用地面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泥石流危险评价,定性分析认定三处冲沟较为发育,有潜在泥石流地质风险。两种量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低-中度危险,致灾能力强,需警惕泥石流对工程建设和长期安全的影响。调查结论与评价结果为大永高速公路八代村段泥石流灾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集中降雨和持续降雨通常是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东海路某滑坡便是在降雨期间出现滑动。在综合分析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但在暴雨情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治理。  相似文献   

10.
弃渣场稳定运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高速公路、水利水电枢纽、灌区等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开挖的岩土体在工程回填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冗余,这将导致在工程建设时通常会产生大量废弃无用渣土,弃渣场中堆积的工程弃渣结构松散,极易因环境因素或自重因素等发生滑动失稳,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灾害。结合灌区工程特点,对弃渣场设计考量因素及弃渣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通过摩根斯顿-普赖斯法,对潞江灌区工程涉及弃渣场的边坡稳定和挡渣墙的抗滑、抗倾覆及地基承载力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以保证弃渣场在工程建设中的稳定安全,服务于潞江灌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为同类工程弃渣场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维护提供经验对比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四川甘孜州地区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对公路造成的严重危害,阻碍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该地区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崩塌发生时地形地貌等条件,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数为:地形坡度、沟壑密度、河网密度、植被覆盖度、降水、地震和岩体类型等7个;基于GIS技术确定了甘孜州地区7个影响因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地质灾害影响指数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整个甘孜州地质灾害的等级进行了区划,得出了整个甘孜州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结合甘孜州主要公路的分布,论证了公路路网不同位置的地质灾害等级,为该地区公路建设规划和公路安全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宜采用“情景-应对”模式,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决策离不开情景分析与推演。情景静态特性表现为地质灾害风险认知,可描述为灾害地质体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要素;情景动态特性可通过演变后果体现,即关键节点的应对需求变化。通过情景要素的应急响应特性分析,选择响应启动时间、灾害空间范围为一级标准,灾害地质特征和引发因素为二级标准,应对能力满足程度为辅助标准,初步提出了情景分类的框架。并针对单点滑坡、单体危岩(崩塌)、单沟泥石流、跨区地质灾害、区域强降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跨区地质灾害等常见情景,分别给出了应急调查处置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13.
滑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单纯采用地质分析缺少依据。基于云南省金沙江两家人水电站左岸滑石板顺层岩质边坡在1996年10月28日发生滑坡的事实,在大量地质勘查基础上,采用简易滑块对滑坡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满足滑体与滑面特性的滑坡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滑坡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滑面摩擦系数、滑体强度等因素对滑坡堆积、块度、滑坡速度的影响规律,对比后期的勘查成果对当时滑坡情况进行了反馈分析。该方法可为后续滑石板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及灾害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藏扎木弄沟地质灾害治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成明  张彩霞 《人民长江》2015,46(18):26-28
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的扎木弄沟是一条高频滑坡泥石流冲沟,地质灾害频发,危害性大,治理艰难。为寻求可行的治理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通过分析扎木弄沟地质灾害发生原因,探讨了开挖泄洪洞排泄洪水的处理方案。从湖区淹没水位、滑坡体壅高湖水位对下游的影响、泄洪洞断面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泄洪洞规模。可为特大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后治理,防止造成次生洪涝灾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库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着塌岸、滑坡崩塌、浸没等7个方面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在移民迁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遇到了诸如回填砂地基、人工高边坡等问题。在对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综合性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主动介入、效益优先”的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16.
长距离的输油气管道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类型多样,空间分布差异大;会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也会引起土壤结构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西南地区的贵阳—重庆成品油管道工程为例,对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进行了汇总、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其破坏机制和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生态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研究成果对输油气管道工程的水土保持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建设中,开挖和填方是两种最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加剧了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在对宜昌市猇亭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以魏家湾滑坡为典型实例,重点探讨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城市地质灾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出人工填土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滑坡进行了破坏机理分析和后期稳定性以及泥石流危险评价。结果表明:魏家湾滑坡今后发生整体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前缘发生再次破坏的可能性也较小,后缘发生局部破坏的可能性较大;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值为0.434,属于中度危险,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有较大可能发生坡面泥石流。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分析了TBM在隧洞掘进过程中坍塌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详述了防止围岩坍塌应采取的措施.TBM在不良地质段掘进时,针对各种不良地质体的性质、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施工地质灾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根据经验简要总结了TBM快速通过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表明:研究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51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地质灾害规模均以小型为主;空间上,地质灾害70%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75%以上分布在坡度为25°~55°的斜坡,55%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斜坡中,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岩性上,地质灾害80%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中。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控制因素为降雨、江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20.
秦鑫  陈洪凯 《人民长江》2017,48(21):74-79
针对矿区地质环境保护问题,通过分析大量有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矿山开采制度、矿区环境评价与监测技术、矿区地灾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发现:国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着眼微观层面对土壤、水质等方面的修复,而我国矿山地质保护绝大多数尚停留在工程治理层面,法律保障、矿山恢复保证金、矿区绿色复垦技术是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建议矿区地质灾害保护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矿山灾变机理、矿山防灾与生态修复技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应急方法、系统与设备等方面,并解读了各研究方向主要思路。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减灾理论研究与防治工程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