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解决机制砂干法制砂工艺中石粉的收集利用问题,文中通过对江西东乡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母岩材质的干法制砂收集石粉试验研究,以C30混凝土为例,每方分别掺入30、40、50、60 kg收集石粉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工作性能、经济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石粉掺量的提高,混凝土浆体饱和度逐步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逐渐降低趋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逐步增加。综合考虑,以控制掺入石粉掺量40 kg/m3为宜,通过适当提高混凝土减水剂掺量,混凝土工作性能得以改善,混凝土抗压强度得到提升,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低标号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标号混凝土中,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超过一定范围后,石粉含量的增加会使工作性能变差;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超过一定范围,石粉含量的增加会使力学性能变差。综合各项指标,在本研究范围内,石粉的最适合掺量为10%-1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超细石灰石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技术可行性,将超细石灰石粉以一定比例替代部分水泥和矿粉制备机制砂混凝土,研究超细石灰石粉和矿粉复掺比例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确定超细石灰石粉和矿粉复掺的最佳掺量。研究表明:在机制砂混凝土中适量掺加超细石灰石粉和矿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当超细石灰石粉掺量在20%~25%、对应矿粉掺量在15%~1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较好,28 d抗压强度为68.1~68.5 MPa,渗水高度为12.27~14.85 mm,碳化深度为0,28 d干燥收缩率为223.7×10-6~242.2×10-6。  相似文献   

4.
通过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弯曲韧性、早期塑性开裂、干缩和徐变等试验,研究了机制砂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流变性随机制砂掺量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机制砂掺量为70%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最好;机制砂取代河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但是会增大干缩;机制砂掺量在40%以内对混凝土的徐变有抑制作用,掺量超过40%会增大混凝土的徐变。  相似文献   

5.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试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质量分数)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以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孔隙率与孔径分布分析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强度及抗冻性能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下降,最佳掺量在10%左右,当石粉含量高于10%时,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工作性及耐久性能劣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微珠掺量(0、4%、8%、12%、16%)对高石粉含量机制砂C60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微珠能改善高石粉含量机制砂C60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1 h坍落度损失和倒筒排空时间,提高力学和耐久性能;当微珠掺量为8%~12%时,高石粉含量机制砂C60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石粉掺量对普通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石粉有助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石粉掺量每增加5%,混凝土配合比的砂率可相应降低2%;掺加石粉不会对抗压强度产生不良影响,但是石粉最佳掺量为10~25%。掺加石粉也有助于改善混凝土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石粉的资源化利用率,并降低高延性混凝土的材料成本,采用石灰岩石粉部分取代胶凝材料制备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研究石粉掺量对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直接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石粉掺量的增加,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的流动性略有下降,抗压、抗折强度降低。石粉掺量为30%和40%时,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显著提高,具有更优的变形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天然砂及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因素及水平下机制砂混凝土抗压、耐磨和抗冻性能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天然砂及石粉含量对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配合比下,一定石粉含量的纯机制砂混凝土抗压、耐磨及抗冻性能在不同程度上优于天然砂混凝土;当天然砂与机制砂混合掺配时,60%的天然砂掺量抗压强度达到峰值;对于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为15%时抗压强度达到峰值;10%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耐磨性能最优;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抗压、耐磨和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上存在一定相关性,综合考虑机制砂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10%~15%的石粉含量是最佳参考范围。研究内容及结论对后期机制砂相关性能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掺加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拌制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并通过各类试验研究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对于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经试验确定了机制砂中石粉的合理掺量,最终配制出既能解决混凝土用砂问题又能有效遏制混凝土开裂、满足规范及施工性能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并将其应用到现场施工工作中,对于机制砂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优化混凝土胶凝浆体的组成,进而来解决由高石粉机制砂制备C60自密实混凝土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硅灰高比表面积特性,对分散机制砂中的部分石粉进行研究,当硅灰的掺量为4.5%时为最佳。当砂率为42%时,可显著降低砂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影响。当石粉含量为7%时,可有效的将含有一定量的石粉的机制砂把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提高到最佳值,同时也能得到最高抗压强度的混凝土,并且通过研究发现,把石粉含量控制在8.1%以下,对强度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当混凝土具有250mm的初始坍落度、695mm扩展度、680mm J环扩展度为、几乎不具有3h坍落/扩展度损失、3.4s的倒坍时间、3.0s的T500时,高石粉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工程项目可应用此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使用机制砂替代河砂进行混凝土配制试验,重点研究了机制砂对河砂不同取代比例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外加剂掺量、水胶比、水泥用量以及机制砂种类等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进行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制砂对河砂取代率为15%~45%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力学性能较优;通过调整外加剂掺量、水胶比、水泥用量等参数可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且当P-减水剂掺量为3.3 kg/m~3,水胶比为0.41,水泥用量为210~220 kg时,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较优;优质的机制砂种类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石粉机制砂制备C60自密实混凝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混凝土胶凝浆体组成进行优化,利用硅灰高比表面积特性,分散机制砂中部分石粉,确定了硅灰的最佳掺量为4.5%。研究了砂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确定砂率为42%。分析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石粉含量7%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高,石粉含量控制在8.1%以下,不会对强度产生较大影响。制备出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250 mm,扩展度695 mm,J环扩展度680 mm,3 h坍落/扩展度损失较小,倒坍时间3.4 s,T500为3.0 s,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武汉某超高层混凝土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4.
夏云 《广东建材》2023,(9):54-56
机制砂是天然砂的最佳替代品,能够满足天然砂欠缺地区的用砂需求,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鉴于此,本文选取石粉含量不同的7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了机制砂中不同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石粉掺量在7%~10%时,在减少水泥用量的基础上,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该研究结论对机制砂混凝土生产时石粉含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浙江台州地区品质波动较大的凝灰岩机制砂,探究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不同批次凝灰岩机制砂、石灰岩机制砂及河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水泥混凝土,掺加20%矿物掺和料的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性能明显改善。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机制砂石粉含量、泥块含量、粗糙度与混凝土7,28 d抗压强度、电通量、开裂面积间的关联度,得到两个关联度矩阵。分析得出机制砂石粉含量是影响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主要因素,而影响机制砂混凝土抗裂性的主要因素是泥块含量。抗压强度与粗糙度的关联度最大,且石粉含量不超过一定范围时,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很小。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裂性受石粉含量、泥块含量的影响要比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更加敏感,受机制砂品质波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英质机制砂石粉,讨论了石粉含量对中低等级强度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选取三种不同岩性机制砂石粉,运用SEM、XRD等测试方法研究其对水泥水化产物及其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的掺入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石粉合理掺量应越小;石粉对水泥水化产物及其微观形貌影响较小;石粉含量变化引起细骨料(机制砂)级配优化作用是普通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机制砂中通常含有粒径小于0.075 mm的石粉,这也是机制砂区别与天然河砂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试验探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体积收缩变形、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及抗冻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流动性能降低,工作性能变差。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收缩变形先增大后降低,应考虑石粉掺入对混凝土收缩变形出现的不利影响。石粉的掺入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但同时也会导致混凝土弹性模量出现下降。掺加适量的石粉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石粉的掺入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较小,可忽略石粉含量变化对混凝土抗冻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掺量的石粉(按质量分数的0、3%、5%、7%、9%、12%、15%)掺入机制砂混凝土中,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与弹性模量试验,得到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最大时的石粉掺量,分别用Voigt上限、Reuss下限、广义自洽法和Mori-Tanaka方法预测不同石粉掺量下机制砂混凝土的有效弹性模量,并与规范中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有效弹性模量和实测弹性模量对比,比较哪种方法更适用于预测不同石粉掺量下的机制砂混凝土。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石粉掺量为12%;7 d实测弹性模量比规范理论弹性模量平均大12.70%,28 d实测弹性模量比规范理论弹性模量平均大18.54%;Mori-Tanaka法预测的弹性模量与实测弹性模量之间的相对误差最小,因此更适用于预测不同石粉掺量下的机制砂混凝土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粒径、掺量的石灰石粉对水泥胶砂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石灰石粉掺量对清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对比优选了清水混凝土施工脱模剂和模板。结果表明:水泥胶砂早期强度受石灰石粉细度和掺量的影响较大,在相同掺量时,粒径小的石灰石粉制备的胶砂流动性小、抗压、抗折强度大;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则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石灰石粉掺量为15%时,清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最优;水性脱模剂的脱模效果优于油性脱模剂和模板漆,不锈钢模板的脱模效果优于普通钢模板。  相似文献   

20.
针对贵州地区公路工程桥梁用高性能混凝土机制砂石粉含量高、粉煤灰质量差等问题,对不同石粉含量、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粉虽作为惰性材料,但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对混凝土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实际工程中,建议石粉含量控制在10%左右;Ⅱ级粉煤灰因其烧失量大、活性小对混凝土性能有着不利的影响;磨细复合掺合料可显著提升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因此,针对贵州地区优质粉煤灰匮乏的现状,建议将低等级粉煤灰与磨细矿渣进行二次加工磨细后再掺入混凝土使用。此外,根据研究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贵州地区桥梁用机制砂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