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解决抽水试验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周期长、操作复杂的问题,以天津某场地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微水试验为例,采用Hvorslev模型、Cooper模型和Bouwer&Rice模型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并与抽水试验结果对比,Bouwer&Rice模型分析潜水含水层微水试验数据求得的渗透系数与抽水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范子福  李锋 《人民长江》2009,40(11):8-9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关键性工程,为保证施工用水,在黄河北岸施工供水水源地进行大口径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施工供水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稳定流、非稳定流理论计算,提出渗透系数k为16~18 m/d,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得出影响半径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接近,故影响半径推荐值为1 113 m,并根据开采试验,确定单井可开采水量为177 m3/h。  相似文献   

3.
微水试验是一种简便且相对快速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野外试验方法,但在国内实际勘察中的应用偏少,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疑虑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总结已有微水试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水试验模型平台,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微水试验、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法求参结果分析了微水试验的可靠性。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激发方式下的微水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在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微水试验结果和传统的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结果相比偏小,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结果是微水试验结果的1.75倍、1.55倍,不同试验方法对含水层地下水的扰动强度不同,尺寸效应是造成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三个抽水井、四个观测井进行的抽水试验,利用两种确定影响半径的公式,分别计算得出单井试验时覆盖层的渗透系数,并利用群井抽水试验,将三个抽水井假想成一个大口井,计算得出覆盖层渗透系数,通过综合比较这些不同结果,最后确定了采用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5.
抽水试验成本较高,耗时长,而单孔抽水试验获取的试验数据有限,且紊流、井损等因素对水位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参数计算精度;同时,实际抽水试验常在多种复杂边界条件下进行,如试验孔有临河时,需结合多种含水层模型,使实际抽水试验条件尽可能与理论模型条件相近,选择合适的模型计算,相互比较验证,求取岩土体渗透系数;将计算成果与有其他水文地质试验结果比较,综合确定渗透系数,进一步提高了岩土体渗透系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求解黄土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流量-时间配线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割离井法的流量-时间配线法反求抽水过程黄土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并与裘布依公式法、割离井公式法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黄土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选用流量-时间配线法求解精度高,可以减少繁琐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根据稳定流井流理论,抽水过程观测孔的水位降深值S和观测孔到主井的距离的对数lgr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Dpp软件包的图像处理功能,对实测点据在平面内进行拟合,确定了抽水井影响半径为172 m,确定了抽水过程Q-S、q-S关系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总结抽水试验水跃值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建议采用阿勃拉莫夫经验公式计算水跃值,提出了在工程实践中可行的3种消减水跃值的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的应用验证,表明未考虑水跃值计算的渗透系数误差较大,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从常规吕荣值计算公式出发,分析了用压水试验中的吕荣值作为衡量岩体透水能力定量指标存在的不足,推导出均质条件下压水试验中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状态下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完善了压水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法。选取锦屏一级水电站帷幕灌浆检测孔实测压水数据,采用稳定流及非稳定流方法分别计算其渗透系数,结果表明在短历时压水中采用非稳定流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小于稳定流的计算值。因此,采用非稳定流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在基坑降水设计中,渗透系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降水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目前工程上通常采用现场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增加了时间成本以及工程造价,为此提出了一种计算稳定渗流场渗透系数的有限单元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现场抽水试验,并考虑了水跃现象的影响,基于能量损失率最小原理计算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采用该方法计算了两个工程案例,求得了两个案例渗流区域的渗透系数,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对渗流场的分析与降水工程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抽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测定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的试验方法,对基坑降水、坝基渗漏等工程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但因计算中水文地质参数的选择不同,最终的计算结果往往会出现偏离实际工程情况。文章就牡丹江江心岛某工程抽水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单孔抽水法,多孔抽水法,水位恢复法及颗粒分析法等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水库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卢文喜  杨威  李俊 《水利学报》2007,38(11):1393-1396
通过裂隙在空间展布状况的测量,用统计学方法初步确定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获得渗透系数张量的主值及主方向。考虑到裂隙测量的误差,根据野外压水试验得到的单位吸水量,利用巴布什金公式计算岩体的各向同性渗透系数,对其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研究区裂隙岩体的修正渗透系数张量。并运用上述方法对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坝址区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各向异性特征,可为岩体渗透性分区及防渗帷幕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确定潜水完整井单井抽水试验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对潜水资源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水文地质资料,使用库萨金公式粗略计算了顺平县某单井的影响半径,分析了该井的α读数和自然电位特征,并利用抽水试验的观测井资料验证了α读数和自然电位与影响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α读数和自然电位与抽水试验影响半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两者在抽水井处出现最大值,而从抽水井向影响半径边缘处其值逐步下降,最后接近自然背景值;潜水完整井稳定抽水试验中常用的库萨金公式准确度较低,使用α读数和自然电位来获取影响半径,其结果可靠,在条件类似的中、细砂潜水含水层分布区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塔尔地区某燃煤电站冷却水计划回灌至煤层下部承压含水层,为了确保回灌的可行性,开展了一系列的抽水、注水试验。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了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渗透系数;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s~lgt曲线形态以及三段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判断出煤层下部含水层为稳定分布的承压含水层;采用补给影响半径的概念,基于三段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计算了合理的回灌井距;结合短周期回灌试验和设计要求确定了单井回灌量;通过对比稳定流抽水试验数据和短周期回灌试验数据,分析了回灌阻力,并确定了回灌阻力曲线;将长期回灌试验曲线划分为回灌阻力阶段和阻塞效应阶段,分析了阻塞效应。通过试验观测数据以及试验曲线的一阶导数,认为阻塞效应并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回灌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需要对地下含水层参数进行分析确定。结合托克托县地区抽水试验,运用MATLAB软件优化传统的Jacob直线图解法和标准曲线配线法,在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确定承压含水层导水系数T和渗透系数K,计算结果符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且比传统方法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理论的分析、实践和验证,参数校正后,利用稳定流裘布依公式和非稳定流水位恢复法进行求参计算与对比,结果显示,水位恢复法方法简单,计算容易,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济宁城区中深层含水层回灌能力研究基本空白问题,在济宁市任城区针对中深层孔隙承压含水层开展抽水-回灌试验,根据抽水试验计算中深层孔隙承压含水层导水系数和渗透系数,根据回灌试验计算单井最大回灌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含水层渗透性、导水能力强,含水层分布稳定且连续性好,单井回灌率达54.68%~79.67%,采用“抽1注2”回灌方式可实现100%同层回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洙赵新河滨湖区为研究段,在分布最广的地质单元中,布设水文地质探采结合孔,获取典型地层断面的地质条件,进行单井抽水试验,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计算典型研究区地层的渗透系数,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构建地质模型和水文地质模型,使用MODFLOW模块对野外抽水试验进行模拟研究,研究成果可用于群井抽水试验数值模拟,优化湖西滨湖区河道施工降排水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利用Aquifer Test软件对含水层抽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导水系数和弹性释水系数。通过模拟抽水试验,预测一定开采定额下的水位降深值、抽水影响半径,进行取水可靠性分析。通过实例证明,Aquifer Test软件在地下取水水源论证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计算流向竖井的下水水量时,检验裘布依公式的适用性,采用对称的园形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1、地下水水面:2、浸润线,假设井周围的土是各向同性的,下垫面为水平不透水层,(在r轴的水平上,图1),并且从上方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地下水面稍底于地表面。地下水具有常温,且为无压状态,用抽水的方法使地下水面保持不变,比不透水层高出h_0。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7,(12):57-61
在研究地下水污染修复、确定群井抽水的井间距、矿坑涌水量和渠道排水等问题时,需要采用稳定流公式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在稳定流公式中,当抽水试验的观测井数量大于2时,计算的影响半径和含水层参数是比较接近真实值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抽水试验设专门观测井,因此只能利用单井抽水试验非稳定流的影响半径公式进行求参,然而该时间变量函数包含了多个未知参数。为了简化影响半径的计算方法,将函数中的抽水稳定时长t和贮水系数μ*用工程试验的经验值进行替换,得到一个影响半径与含水层导水系数的简单函数,然后将Dupuit公式中的影响半径用此函数替代,最后通过牛顿迭代法能够同时得到影响半径和含水层导水系数的值。利用该简便公式计算的影响半径值与带2个观测井的Dupuit公式和Theis公式计算的值进行对比,发现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且该值与Modflow水流模型模拟的抽水试验最大影响半径接近。因此,可以认为该简化后的影响半径公式适用于松散岩类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求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