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海上老油田挖潜的深入,以及受军事、环保等因素的影响,大斜度及大位移井逐渐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井型。大斜度及大位移井具有井斜大,稳斜段长的特点,一趟管柱难以同时实施射孔与放喷作业,严重制约着大斜度及大位移井完井时效。低密度微泡沫液放喷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下入平衡射孔管柱,校深方式可采用泵送电缆校深或随钻校深,射孔后将射孔枪起出射孔段,再根据负压值向钻杆内替入设计量的低密度泡沫液制造负压,坐封机械可回收式封隔器后导通流程进行放喷作业。该技术能够在大斜度及大位移井完井中一趟管柱同时实施射孔与放喷作业,无需在射孔后单独下一趟管柱进行放喷,节省完工工期,降低完井作业成本,提高射孔放喷效果。  相似文献   

2.
注水井作业时因井下存在压力,易发生溢流、污水落地等现象,造成环境污染。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对油田环保作业施工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环保作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确保安全清洁作业,实现注水井作业防喷及二次作业防喷的目的,开展注水井作业防喷配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油井常规修井作业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压井作业技术的研究,重点攻关解决了不压井情况下拆井口密封盒、起抽油杆柱、起下油管的防喷控制难题,配套形成了油井不压井作业技术与装备。现场应用表明,采用不压井作业技术避免了洗压井对油层的污染,解决了水敏性地区油井与高凝油、高含蜡油井常规作业存在的问题,作业后油井复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部分井产量上升,井底压力升高,导致生产管柱断、管脱和高压井需放压作业的问题,开展了高压井防喷、防落物技术攻关。设计了油空心桥塞、底阀、自扶正通具、滑落球座和防砂泄油泵组成的防砂防喷工艺管柱,同时设计置集丢手、锚定、坐封和缓冲机构与一体的井下防落物装,现场试验15口井,防喷5口,一次开关率100%;防落物10口,试验防落物装置抗击载荷折算100t。有效解决了放喷污染及井下落物大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苏里格气田压井难度大、易发生漏失、底部封隔器承受压差大、管柱锚定难度大等难题,严重影响了苏里格气田老井的开发利用。为迫切的解决这一难题,结合工程地质特征与测试现状,从低产井查层补孔工艺的压井技术、管柱设计等环节出发,对低产井堵漏压井技术、液压封隔器密封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低产井查层补孔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绒囊压井液"一核二层三膜"的堵漏压井技术、底部封隔器双向锚瓦卡封、加长水力锚的优选改进、三低气田储层改造的测试管柱等。研究成果在苏里格气田查层补孔井中推广应用3井次(苏x-11-4井、苏x-20-5井、桃x-12-18x),成功率100%,为苏里格地区三低气井安全、高效的测试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分注井密封性能,保证分层注水开发效果,对分注井封隔器失效进行了研究。发现封隔器胶筒结构、免释放机构和管柱蠕动是封隔器失效的主要原因。分别相应提出改进封隔器、优化设计锚定式分注管柱和提高作业质量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期间,普光气田膏盐地层蠕变导致多数气井发生套管变形,其中部分井变形严重,已经不能下入酸压生产一体化完井投产管柱,无法进行正常的投产作业。气田投产建设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分类投产"的投产思路,按照套变程度,将套变井分成轻度、中度和严重套变三种类型,分别设计出不同的完井投产管柱,特别针对严重套变井,创造性地提出"遇油膨胀封隔器+永久式封隔器"的管柱结构,满足了酸压作业与长期生产的需要。各种投产工艺在现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普光气田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水力切割技术是目前大修井打捞作业中的常用技术,尤其是打捞封隔器、多层防砂管柱等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对渤海油田某井切割经验,数据分析,讨论和总结水力切割的使用方法与改进措施,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力切割的单趟切割成功率,为日后相关切割作业提供相关技术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叙利亚Oudeh油田的地质特征及现场参数统计,对叙利亚油田水平油井修井作业难点进行整理.分别从含硫油气井压井及井控、抽油杆及泵防断落频繁、螺杆泵提高使用效率、热采封隔器使用等复杂问题入手,总结了适合叙利亚含气稠油油田水平井修井作业相关配套技术及管理方法.通过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对类似地区的水平井修井施工作业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叙利亚Oudeh油田的地质特征及现场参数统计,对叙利亚油田水平油井修井作业难点进行整理。分别从含硫油气井压井及井控、抽油杆及泵防断落频繁、螺杆泵提高使用效率、热采封隔器使用等复杂问题入手,总结了适合叙利亚含气稠油油田水平井修井作业相关配套技术及管理方法。通过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对类似地区的水平井修井施工作业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堵水作业施工过程中,丢手细分封堵管柱是和正常机采采油完井工艺管柱是在丢手部分分开进行两趟作业进行的,需要先起下一趟丢手堵水工艺技术管柱,在下入一趟正常生产所需的机采工艺管柱,其作业时作业施工周期较长,不仅增加了施工工序,提高了作业施工成本,而且在施工现场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细分堵水井的作业施工效率大大降低我们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堵水及完井作业施工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集成式油井堵水完井工艺研究。并通过5口井的现场试验应用,其达到了简化施工工序,提高作业时效,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而且还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该新型集成式油井堵水完井工艺值得在丢手细分封堵管柱井中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的不压井不放喷作业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不压井不放喷作业技术措施,达到清洁环保的作业条件,提高石油井下作业的效率,解决压井作业的一些技术难题,有效地保护了环境,满足HSE体系的规定,成为新型的井下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封隔器在多油层开采过程中起到分层的作用,封隔器的工作一般包括坐封、锚定、丢手和解封等步骤。耐高温Y245大通径防砂封窜封隔器可耐温350℃,能在高温蒸汽驱井中顺利坐封,防止油气在地层间窜动造成层间干扰;助解卡机构可协助封隔器解封,具有解封容易,解封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注入井施工作用中地层流体上涌导致的井口溢流问题,分析了常用防治技术特点,提出了在井下预置防溢管柱设计方案。考虑压力不平衡而带来管柱上顶的安全隐患下,优选出了最佳方案。现场试验井在整个起管柱过程中油管未发生液流喷溢,起出的油管内无存液,验证了预置式防喷溢管柱的工作可靠性和对油管喷溢的有效控制,实现了安全环保作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目前油管堵塞器在不压井作业技术中的应用机理的研究,综合分析了其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和措施,使不压井作业油管内部防喷工具在现场应用更具实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压井是将具有一定性能和数量的液体泵入井内,依靠泵入液体的液柱压力相对平衡地层压力的过程,或者说压井是利用专门的井控设备和技术向井内注入一定重度和性能的修井液,建立压力平衡的过程。压井的目的是暂时使井内流体在作业施工中不喷出,方便作业。压井要保护油层,要遵守“压而不喷,压而不漏,压而不死”三原则。在粱101井第1层试油施工中由于井底情况特殊,六次压井作业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作一个总结,以便在以后的作业施工中作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间喷井或补孔后有溢流井,一般都采取压井作业。在压井作业中,洗井液易进入地层造成油层的污染和损害。采取不压井作业是保护油气层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压井作业一方面可以省去用于压井作业的压井液及其处理费用;另一方面,由于油气层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油气层的产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地下的油气资源。文南油田目前研制应用的防喷泵工艺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库曼斯坦气田主要位于东部,气田经过20多年的开发,气井进入相对低压低产期,土库曼当地修井能力受限,因生产需要,要求捞出全部封隔器并成功投产,但大修打捞存在封隔器资料不清、4 1/2in油管严重腐蚀、弯曲打捞困难,地层漏失严重及漏失后投产不出、投产诱喷困难等难题.中石化胜利修井从2003年开始进入土库曼气井施工,经过近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超低压气井修井系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几年喇嘛甸油田所采用的不压井丢手工具在作业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因为滑套开关内滑套下移造成开关失效的情况,同时,常用丢手工具通常需要下放两次投送管柱才能实现不压井作业功效,不仅增加了作业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作业施工效率。对此,经过我们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不压井作业丢手施工具体情况和滑套开关内滑套下移造成开关失效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式不压井丢手工具的研制。并通过现场29井次的应用,滑套开关内滑套下移造成开关失效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作业施工效率。因此,该工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业井施工中压力上升较大,地层溢流容易引发管柱失稳、上窜,油管自井筒飞出,出现伤人事故,存在安全风险。应用一种防喷技术,将防喷工具安置在管柱下部,在措施施工后,坐封于产液层上部,从而将上部井筒与下部高压产液层分隔,避免溢流失控。该工艺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