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喂给方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在配备双分梳辊的JWF1612型转杯纺改装机上进行纺纱试验,并对纱线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通过F检验方差分析和Tukey HSD检验表明:双分梳技术纱线的力学性能、条干CV值、细节(-30%)和毛羽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单分梳技术,单、双分梳技术对成纱粗节(+35%)的影响无区别,即双分梳技术有利于提高混纺纱的成纱质量;更换纤维条的喂给位置、不改变分梳辊规格,对成纱效果的影响不明显;纺纱效果与分梳辊规格相关性大,且与其齿向无关;使用双分梳辊JWF1612型转杯纺纱机时应注意温湿度调节、设备状态良好,纱线通道光洁,以避免因粘缠而引起断头率增加,纺纱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纺27.8tex纯棉纱时纺纱工艺参数及转杯纺纱机关键部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捻度、转杯转速、分梳辊转速的最佳工艺组合,得出了关键部件类型对成纱质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假捻盘类型、转杯直径、引纱管类型、凝聚槽类型、分梳辊类型,其最优组合为转杯直径38mm、分梳辊类型OS21、假捻盘类型为光滑、...  相似文献   

3.
转杯纺纱技术具有高速高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转杯纺因单分梳辊的配置不适合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而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DFO)转杯纺技术的提出为这类混纺纱开发提供了可能。概述了DFO转杯纺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其与传统单分梳转杯纺在纺纱器气流场分布方面的异同,探讨了2路独立喂入的纤维在纱线中的混合与分布情况,指出了DFO转杯纱质量提高的原因以及DFO纱线结构的特点。此外,综述了DFO转杯纺技术在纱线产品设计和面料开发方面的进展,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DFO纺纱器的完善和颜色与结构变化花式纱的开发是其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聚酰亚胺纤维的可纺性,扩大转杯纺纱产品种类,用DHU Z01型转杯纺纱试验机纺棉型聚酰亚胺纤维,在对分梳辊和假捻盘组合进行优选的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转杯纺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转杯纺纺制棉型聚酰亚胺纤维纯纺纱工艺可行,OK40型分梳辊和陶瓷螺旋假捻盘组合试纺的纱线性能优良;转杯纺工艺中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顺序及其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70)、分梳辊转速(6 kr/min)、转杯转速(45 kr/min);除此之外,假捻盘、分梳辊等器材专件的类型也是影响转杯纺纱线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52 Nm碳化毛/Viloft/长绒棉15/25/60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碳化毛、Viloft和长绒棉的性能特点、物理指标以及混纺纱生产的工艺流程.针对原料基本不含杂质、易损伤的特点,采取多混和、少打击、少落棉,降低分梳部件的转速,放大梳理隔距,使用纺化纤类型针布以减少纤维损伤、便于纤维转移,在转杯纺纱机上成功纺制出该混纺针织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传统牛仔纱颜色单调、织物风格单一,且存在染色污染的问题,从牛仔纱线花色设计出发,详述选用黑白粘胶纤维、通过改变不同颜色纤维组分比例,在双分梳转杯纺单头试验机上纺制5种双节花色变化牛仔纱的方案设计;选取颜色风格为灰黑的牛仔纱,以分梳辊转速、转杯转速及成纱捻度3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比不同试验水平所纺的纱线性能,优选出最佳纺纱工艺组合及其织物织造工艺。指出:在分梳辊转速为7.5 kr/min、转杯转速为50 kr/min、纱线捻度为65捻/(10 cm)的条件下,纺制的牛仔纱质量较好,织物具有明显的灰黑牛仔风格;采用双分梳转杯纺技术、改变原料组分及交替比例的纺纱模式,能直接进行牛仔纱色彩设计,生产方便高效且过程环保;增加有色原料组分变化比例及变化次数,可纺制出多节渐变的花色牛仔纱。  相似文献   

7.
从转杯纺纱的发展历史入手,针对转杯纺纱技术可以适纺各种纤维原料,且成纱均匀度好、杂质少、耐磨性好、伸长大等特点,重点论述了使用转杯纺纱技术纺制36 tex亚麻/棉混纺纱的工艺实践,分析了转杯纺纱机用纺杯、分梳辊、假捻头、喂给机构、输出机构和卷绕机构等关键器件的主要工作情况;指出合理选择转杯纺纱机各配件器材的材质及处理工艺,改善其各项性能,可以提高成纱质量及转杯纺纱机的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型转杯纺因单分梳技术的限制只能纯纺或者混纺性能相近的纤维原料却难以生产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的问题,以及基于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新型转杯纺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传统型转杯纺的成纱机制以及双喂给转杯纺技术的特点,并对比分析了传统型转杯纺纺纱器和双喂给转杯纺纺纱器的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样纱试纺实验,分析比较了传统型转杯纺和双喂给转杯纺转杯内部流场分布特征,包括转杯内涡流、气流速度以及压强分布,同时也进一步对比分析了2种转杯纺成纱系统所纺纱线的成纱结构及其成纱性能,验证了双喂给转杯纺纺纱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顺利开发18.2 tex 70/20/10精梳棕棉/Newdal/纳米绒转杯纺混纺针织纱,针对棕棉、Newdal纤维和纳米绒的性能特点及纱线混纺比,采取混合成卷、两步混料的纺纱工艺路线;和毛加油工序重点解决了纳米绒静电大、易损伤、成卷难、易缠绕罗拉胶辊等问题;通过优化各部件的速度与隔距,梳棉机的针布型号,并条工序的道数、并合数、后牵伸倍数及定量,转杯的规格和转速,分梳辊的转速及针布型号等,保证了该混纺纱的顺利开发,成纱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探讨在BD480型转杯纺纱机上纺制C 18.2 tex的最佳工艺。在做好原料选配和工艺路线选择的基础上,对熟条定量、转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排杂负压等工艺参数进行优选,采用Burmaster MB2+电子接头技术,利用BD480型转杯纺纱机的一系列优势,成功纺制出满足用户要求的C 18.2 tex转杯纱。认为:纺制的C 18.2 tex转杯纱最优工艺为熟条定量24 g/5 m,转杯速度90 000 r/min,分梳辊速度8 000 r/min,工艺负压5 000 Pa,排杂负压1 100 Pa。  相似文献   

11.
探讨转杯纺纺制精梳彩色棉针织用纱的生产工艺.选用配比为75%的棕色棉和25%的本白棉混和纺制了24 tex针织用精梳转杯纱,对精梳落棉率、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并对精梳彩色棉转杯纱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梳落棉率为23%、转杯纺分梳辊速度为6 700 r/min、转杯速度为42 000 r/min时,精梳彩色棉转杯纱质量好,其质量优于普梳彩色棉转杯纱和普梳彩色棉环锭纱.认为在转杯纺纱机上开发精梳彩色棉细号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半自动接头转杯纺设备,以棉纤维流中短绒率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研究分梳辊的规格、转速和分梳时间对纤维流中短绒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三因素影响重要程度的排序为分梳辊规格、转速和分梳时间;纤维流短绒率会随分梳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为接头质量的提高和成纱质量的分析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优化乌拉草棉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针对乌拉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乌拉草纤维预处理、采用称重原料混和工艺、优选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并对转杯纺工艺中分梳辊速度、转杯工艺及纺纱张力等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棉/乌拉草75/25 36tex混纺转杯纱采用较优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7 000r/min,分梳辊速度7 300r/min,成纱捻系数420时,乌拉草混纺转杯纱可顺利生产,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丝/毛转杯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杯纺对纺织纤维具有较强的适纺性,特别是下脚纤维的开发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我公司在转杯纺纱机上陆续开发了桑蚕细丝纱、麻/绵、麻/粘、毛/粘混纺纱等品种,对转杯纺纺制非棉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开发了丝/毛65/3540tex混纺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亚麻Lyocell混纺纱转杯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亚麻Lyocell混纺转杯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对亚麻原料预处理、选择合理的原料混和工艺、前纺各工序优选工艺参数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对分梳辊速度、纺杯直径与转速、捻系数、阻捻盘形式及纺纱张力等转杯纺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质量得到提高。亚麻/Lyocell 70/30 24 tex混纺转杯针织纱的较优转杯纺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5 000 r/mim,分梳辊速度7 300 r/min,捻系数370。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转杯纱质量,分析转杯纺技术优势,通过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生产18.5tex纱、14.8tex纱以及14.8tex纯棉色纺纱的生产实践,从原料、混棉混色、清梳联和并条工序、条子长短片段均匀度、关键器材与工艺优化、成纱质量方面说明转杯纺设备及器材选用及工艺设计要求;从棉花染色方法、色棉混合方法、色纤维混用比例、色结控制和生产环境温湿度调控说明转杯色纺纱的技术控制要点。指出:转杯纺流程短、效率高、用工省、成本低;优选原料,优化纺前各工序工艺参数,选配好纺杯、分梳辊等关键器材并优化纺纱工艺,可保证转杯纺纱机纺出高质量的细号纱,以进一步拓展转杯纱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转杯混纺纱不仅具有耐磨性好、弹性足、抗起毛起球的优良性能,而且纺纱效率高。为了探讨不同假捻器对山羊绒/棉转杯混纺纱性能的影响,在RFR30转杯纺纱机上使用不同假捻器、转杯进行纺纱,测试并比较转杯纺山羊绒/棉混纺纱(混纺比12/88)的纱线性能。结果显示:对于线密度为23 tex和30 tex的山羊绒/棉混纺纱,盘香式陶瓷假捻器比4槽金属假捻器与光滑金属假捻器纺制的混纺纱线的毛羽少、强力高、条干CV值低。U型转杯混纺纱线毛羽较多,V型转杯纺混纺纱线条干较好。采用盘香式陶瓷假捻器,随着转杯速度的增加,纱线条干CV值增加、强力减小。山羊绒/棉纤维转杯混纺纱的实际纺纱线密度小于理论纺纱极限线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市场对交替式段彩纱的需求,基于转杯纺双分梳纺纱技术,用黑色和白色粘胶在转杯纺纱机上纺制交替式段彩纱。通过分析成纱机理设置试验方案,通过图像采集纱线外观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转杯直径、捻度、转杯转速和分梳辊转速对过渡段纱线长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渡段纱线外观颜色大致呈由黑到白逐渐过渡的渐变色;过渡段纱线长度主要集中在转杯周长的1~2倍,且转杯直径越大,过渡段长度越长;过渡段纱线断裂强度小于纯纺段纱线强度,是纱线强度最弱的位置;过渡段纱线断裂强度随着捻度、转杯转速和分梳辊转速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9.
TQF268型转杯纺纱机纺制涤棉混纺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纺制涤棉起绒纱,提高成纱质量,通过纺纱试验,对纺纱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在转杯纺工序优选纺杯型号、分梳辊型号以及合理配置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等参数,使T/C 65/35 59.2 tex转杯纱成纱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厂有捷克产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5台,除1台引纱罗拉带沟槽外,其余均为光面罗拉。根据市场调研、预测,我厂研制开发80/80tex牛仔布,为满足质量标准,采用转杯纺纱进行试织。根据工艺要求改车试纺,经测试成纱条干水平均达不到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设备上查找了影响成纱条干水平的因素。(1)纺杯凝棉槽有毛刺、硬伤,凝棉槽积杂多,造成条干不匀。(2)分梳辊齿条磨损,齿尖钝锉,齿条嵌花,影响分梳效果。(3)龙带打滑,分梳辊转速降低,纤维开松及转移不良。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组织维修工对纺杯、分梳辊进行了全部拆检,个别部件进行了更换,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