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支承辊润滑系统是轧机支承辊轴承的集中稀油润滑设备,由于现场环境恶劣以及过滤方式、过滤装置的缺陷,造成了系统污染甚至于润滑效果下降.文中针对原有系统进行设计改造,尝试设计采用了回油过滤方式.独立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的磁网一体化过滤装置,新的过滤装置投入运行后过滤效果明显提高、系统润滑效果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高速主轴的油雾润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鹏展 《轴承》1991,(2):27-30
叙述了油雾的润滑特性;采用不适当的油雾润滑装置与润滑方式是影响高速主轴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提出了高速主轴油雾润滑装置的气动系统,并对系统中各种元器件的性能及选择原则作了详细的介绍。附图4幅。  相似文献   

3.
油气润滑滚动轴承试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气润滑技术的特点,研制了一台可以用于油气润滑滚动轴承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具有对加载、转速、油气润滑的供油量、供气量、进气位置等参数的调整功能,能对滚动轴承外圈温度变化过程进行测试。通过一组具体的试验,证明该试验装置达到了预期的功能要求。与传统的连续供油润滑方式相比,采用油气润滑方式,可以使滚动轴承的温升速度大大降低,表明油气润滑与传统润滑方式相比的确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自润滑单元、循环润滑系统、集中润滑系统等3种常用润滑系统的特点、功能及适用范围,指出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应对机械设备各部分的润滑要求作全面地分析,确定所使用润滑剂的类型及其性能,尽量减少润滑剂和润滑装置的类别。  相似文献   

5.
《机械传动》2015,(11):22-26
首先对滚珠丝杠副的两种通用润滑方式的润滑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对于滴油润滑,基于Hamrock-Dowson公式,计算分析了最小油膜厚度随丝杠转速的变化情况,使用膜厚比计算判定,滚珠丝杠副在该方式下的润滑属于边界润滑;对于脂润滑,通过研究滚珠对丝杠的运动及几何关系,计算分析了滚珠速度随丝杠转速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滚珠丝杠副在该润滑方式下易导致较大温升。为改进上述两种润滑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动态涂覆式脂润滑方式以适应高速滚珠丝杠副的润滑需要,并通过摩擦力矩平稳性实验和温升实验研究,证明了所提出的动态涂覆式脂润滑方式的润滑效果要优于滴油润滑。  相似文献   

6.
当前企业生产中多采用切削液辅助车削42CrMo钢,存在断屑难和环境污染重的问题,相比于切削液冷却方式,微量润滑体现出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和洁净无毒等诸多优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微量润滑技术是否可以替代切削液冷却方式并且获得更优的断屑效果,基于双喷头微量润滑的冷却装置,采用单独前刀面、单独后刀面和前、后刀面同时微量润滑三种冷却方式,与传统切削液辅助加工进行对比,分析冷却方式对车刀断屑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切削力与加工表面形貌确定最优冷却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前、后刀面同时微量润滑的方式效果最优,相比传统切削液冷却方式,前、后刀面同时微量润滑的方式所获得的切屑长度可缩短35.9%,切削合力降低14.7%,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34.7%。因此在车削42CrMo钢时,微量润滑技术在设备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考虑作为一种更高效洁净的冷却润滑手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合制冷技术研制一种低温最小量润滑供给装置,分析低温最小量润滑切削的冷却润滑作用,通过干切削、常温冷风、最小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低温冷风、低温最小量润滑(低温MQL)5种冷却润滑条件下高速车削钛合金的切削温度、切削力对比试验,研究低温MQL在高速车削中的冷却润滑性能。结果表明,5种冷却润滑条件中,低温MQL能够最有效降低切削温度,且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其降低切削温度的效果更明显;低温MQL优异的冷却效果有益于微量润滑油润滑作用的发挥,使其对切削区的润滑效果优于MQL,有效地降低高速车削钛合金时的切削力,改善刀具前刀面摩擦状况。  相似文献   

8.
设备润滑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于1999年10月中旬,在北京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交流会议,这次技术交流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设备润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仅就这次技术交流会议所涉及的润滑机理、设备润滑方式、润滑装置、润滑油品等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拉丝润滑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润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滚压式拉丝润滑装置.该滚压式拉丝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和设置在润滑油箱内的拉丝模压块、拉丝模以及两个以上的滚压辊,所述的润滑油箱内具有箱体隔板,拉丝模压块安装在箱体隔板上,润滑油箱一侧的端面挡板与拉丝模连接,且拉丝模压块顶在拉丝模上.设计具有结构合理、紧凑,能增加金属丝表面的油膜,提高拉丝质量,提高拉丝模使用寿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锯片铣刀铣切加工中使用蜂蜡干式冷却的装置,使用方法,蜡液配方,使用效果及优点,这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金属切削加工冷却润滑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厚度为纳米量级的液体正十六烷润滑膜,在球-盘点接触区内的分子排列结构开展实验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在线测量系统,基于偏振拉曼光谱技术和相对光强膜厚测量技术分析处于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润滑膜分子排列结构和成因。结果表明:接触区内十六烷静态液膜的分子主链平行于固体表面,但在摩擦平面内的取向随机分布;较低速度下液膜分子排列结构与静态液膜相近;进入弹流润滑状态后,液膜分子排列结构呈无序的流体状态;在膜厚处于薄膜润滑阶段时,液膜分子有沿滚动速度方向取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一系列模拟试验全面分析对齿面润滑性能的诸多影响因素:齿轮设计、磨合技术、润滑油选择(或研制)、齿面润滑系统结构及供油参数调整等。同时,文中也介绍了模拟试验方法,并阐述对齿面润滑性能评价指标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A general solution for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load capacity is obtained for hydrodynamic bearings with non-Newtonian lubricating fluid films. The flow behaviour index of the power law model assumed for the velocity profile is shown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bearing performance.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load capacity of a thrust bearing, by way of example, may be increased to several-fold with increased values of the viscometric exponent.  相似文献   

14.
M. Debicki 《Wear》1979,52(1):13-26
Lubricating phenomena are described thermodynamically. Tribological parameters, in particular pressure and relative sliding speed, are related to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tribological system such as thermodynamic potential, enthalpy and entropy. On this basis tribological thermodynamic models of the viscosity, flow properties and lubricating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are deduced. Changes of lubricating performance in a tribological system are 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such tribological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A tribological thermodynamic model of lubricating phenomena is therefore obtained which with the use of suitable thermodynamic data for optimum tribological parameters allows the prediction of the lubricating performance of tribolog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舰用防锈汽轮机油为抗氧防锈型汽轮机油,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很难就水分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进行有效评价。利用高频往复试验机和Timken试验机,用改进的试验方法考察了含水量对舰用防锈汽轮机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区分性较好,可用于油水乳化液润滑机制的研究;水分降低了舰用防锈汽轮机油的润滑性能,当汽轮机油含水量超过0.5%时,汽轮机油的极压抗磨性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丁二酰亚胺优秀的分散性能使得发动机润滑油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没有抗氧化及其他润滑化学性能,因此民其他添加剂复合使用。文章通过使无灰分散剂金属化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含锡的丁二酰亚胺配合化合物。实验表明所合成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分散,抗氧化及极压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钼酸铵和醋酸为原料合成纳米MoO3,并采用四球机考察纳米MoO3在润滑油、润滑脂中的抗磨性能。结果表明,纳米MoO3与油酸、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抗磨协同效应,在锂基润滑脂中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尤其在高添加量和高负荷下作用更为明显。这表明纳米MoO3作为固体润滑剂,能够提高润滑油、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Sulphonation process residues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re not exploited in line with their scientific or economic potential. The traditional routes for disposal of these residues can contribute to pollution, whereas various chemical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produce valuable products with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present work deals with the utilisation of sulphonation process residues. It is found that economic utilisation of sulphonation process residues from the petroleum industr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 1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obtained with other available products demonstrated their efficiency and value.
  • 2 Production of highly paraffinic oils with low aromatic content, with potential for use as spray oils, and the utilisation of their residu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oil‐soluble neutral and overbased calcium sulphonates, to be used as detergentdispersant additives for crankcase lubricating oils.
  • 3 Regeneration of used lubricating oils and use of their residu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water‐soluble sodium sulphonates for use as surfactants.
  • 4 Reducing the aromatic and sulphur content of kerosene for eventual employment as a carrier solvent for household in secticide.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应用神经网络训练和数字化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摩托车链条自动润滑装置进行系统建模与性能预测研究。针对反向传播前馈BP网络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采用L-M优化计算的方法,设计了4输入1输出三层25个神经元的摩托车链条自动润滑装置BP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输入变化时系统的性能,而且可以分析当系统的结构参数改变时系统的动态性能,为系统的建模、分析和变参数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和设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润滑液的电润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湿性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倾向性,可以通过润湿角描述,是评价润滑液渗透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研究润滑液的电润湿性,搭建电润湿润湿角测量装置,对施加负高电压的润滑液润湿角进行测量,得到不同电压下不同润滑液的润湿角变化情况,结合仿真分析施加负高压液滴润湿角变化机制。结果表明:润滑液润湿角受外加电场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电压越大,润滑液润湿角越小;在润滑液中加入纳米颗粒可提高润滑液的电润湿性能;在同等电压下,与去离子水、去离子水基纳米流体、蓖麻油、蓖麻油基纳米流体、葵花油相比,葵花油基纳米流体的电润湿性能最好;对润滑液液滴施加电压后,液滴各位置压力场与速度场发生变化,其顶部压力场较大,速度指向液滴内部,边缘压力场较小,速度指向液滴外部,进而导致润湿角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