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采用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对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梳理。通过研究张珂作品,对其设计手法进行解析,探寻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关系和场所精神的营造。研究成果表明,张轲的建筑设计手法是对批判性的地域主义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思潮的温和补充和创新,希望通过该文的研究,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2.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基于现代主义所发展出来的建筑设计思潮。通过对肯尼斯·弗兰普顿的专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的分析,总结出消隐与显现是这种思潮的两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最近一个得到国际大奖的国内建筑作品进行分析,说明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这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提出,实质上来讲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一种针对全球化压迫,传统文化与地区特色逐渐丧失的思考.它提出地域建筑探索过程是与全球化现代化融合的过程,同时批判性地域主义本身的批判性体现出对地域的探索应当是不断发展的.文章在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国内对地域性建筑探索的基础上,对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一些批判性的理解,探讨了其在当下对于地域建筑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芒福德地域主义思想的批判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楠 《世界建筑》2006,(12):115-117
本文从建筑设计的现实困境出发,通过对芒福德地域主义思想的批判性研究以及地域主义批判性建筑实践的考察,试图为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寻求一个“转换的结构”。芒福德的地域主义的批判性在于,他不仅对大同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持批判态度,而且对地方那种矫情的、虚假形式的地域主义持批判态度。这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不断地进行双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它在“地方”与“全球”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和对话。本文从5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地阐述。  相似文献   

5.
当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建筑类型单一、设计内容固定、建筑与地域脱节等问题,通过梳理建筑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结合建筑设计理论发展趋势,尝试在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中引入批判地域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教学载体设计为例,从教学培养目标、教学途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成果五个方面展开改革和探索,对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能动性、学生创新积极性以及探索具有非历史地域性、现代在地性的建筑设计方法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文化的“趋同”与地域文化符号化、表皮化的大背景下,以批判的地域主义为理论基础,重新审视该理论对我国少数民族直过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的适应性发展。通过干一它村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改造实践,提出回归本土居民的批判性思考,更多地关注民居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空间组织的地域适应性和地方依恋的地域载体,以弥补当下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在系统性考虑本土居民的需求上的缺失,探索传统民居建筑改造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7.
批判的地域主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沈克宁 《建筑师》2004,(5):45-55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它对以全球化和大同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它强调场址、地点和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溯性地介绍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历史脉络,通过对19世纪的风景造园运动、芒福德等对国际主义的批判及与传统地域主义的决裂、1981年批判性地域主义第一次被提出这三个阶段的介绍,在时间维度上梳理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从萌芽到探索再到正名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建筑思维,笔者探究了批判性主义与当代其它建筑理论的关系,即作为批判性的地域主义,其与其它地域主义的共性与区别。最后,以对巴格斯瓦德教堂的空间分析为例,解读了弗兰姆普顿所定义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核心六要素,从而从本质上了解了区分和识别批判性地域主义作品的特征,也就从建造手法层面上明确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硕士学位的一个研究型设计课程。学生们将地域建筑和特定艺术形式相互融合,进行了一次对批判地域主义再批判的设计尝试,并探索了当今多学科交织的环境中将批判地域主义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0.
柴克非 《四川建材》2016,(4):103-104
基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一些作品,探求相关历史美学主义在建筑用材、建筑结构和建筑细部等方面的技术策略方式。对经过长时期繁荣发展的批判地域主义建筑进行初步探讨,也是对地域主义建筑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陶思旻  王龙  翟宇琦 《福建建筑》2013,(7):14-15,60
"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两个方面都具有批判性质,一是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技术持批判态度,二是同时对怀旧的传统历史形式表示质疑。但近来此潮流似乎已经走入歧途(尤其是在中国),所有传统材料+现代形式的建筑都被冠以"批判地域主义"之名——这是否为一个本应相对严谨的理论又强行套上了主观的公式?本文试从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开始,将批判地域主义置于当下社会环境中进行一次批判性的再解读,讨论它在中国的研究意义以及出路。  相似文献   

12.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宾 《山西建筑》2008,34(8):53-54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批判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理论的阅读研究,总结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各自的特点,并对如何批判地面对世界文化和地域文化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极少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下,中外建筑师设计出一大批极具极少主义特征的建筑作品。本文以近10年中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作品为例,从建筑体量、建筑材料、建筑空间、建筑的抽象化表达这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极少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方法,并与日本建筑师的设计方法做对比研究,突出中国极少主义建筑所特有的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以此提高对极少主义影响下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理解,希望对日后我国的建筑设计及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对马里奥·博塔个人作品特点的分析结合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的阐述,对繁荣了相当长时间的批判地域主义作了一个初步了解,可以简短的理解批判地域主义为强调建筑和地域有各种微妙关系的,从当今普世文化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15.
陈少武  刘兴 《华中建筑》2011,29(5):12-13
该文通过对批判地域主义相关资料的阅读,分析其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进一步探讨对批判地域主义的理解,以及对该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传播学视角的平视理念出发,将张轲在西藏建筑实践中所提出的文化平视理念与批判地域主义思想进行对比,从建筑学专业视角对张轲所提出的文化平视理念进行总结.通过研究张轲在西藏的建筑实践,解析其在文化平视理念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手法,表明了文化平视理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在不同地域文化中进行建筑实践的思想出发点,为当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阿卡汉建筑奖置于批判地域主义的理论视野下,从分析获奖案例入手,探讨其体现出的批判地域主义的多重表现;文中讨论了在全球化、现代化带来的外部范式改变下,建筑如何寻求传统的连续性,以形成当代的地域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8.
从对马里奥·博塔个人作品特点的分析结合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的阐述,对繁荣了相当长时间的批判地域主义作了一个初步了解,可以简短的理解批判地域主义为强调建筑和地域有各种微妙关系的,从当今普世文化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19.
朱剑飞  孙成  张璐 《建筑师》2021,(1):4-16
本研究在西方批判地域主义论述和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象山校园设计比较研究之间,寻找批判对话.本文一方面回顾了西方批判地域主义的批判和发展,一方面阅读分析了杭州两个校园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本文在两条线索之间,提出了双向的批判性解读,也由此为当代中国建筑一些有影响的设计予以勾画定位.  相似文献   

20.
地域性建筑是以地域主义思想为理论原则来进行创作设计的建筑。狭义的地域主义也称为乡土地域主义,一个地区中的乡土建筑是当地居民长期创造的结果,在设计中我们往往通过一个地区的乡土建筑和地域性元素来寻找创作灵感和依据。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广西地域性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地域性特色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色,增强居住者对所在地域的归属感及认同感,提升整体文化底蕴和地域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