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志强  戴明慧  徐洋洋  曾智 《混凝土》2023,(7):151-155+160
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参与方维度出发,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Vague集理论,建立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的基本适配度指标和整体适配度指标均满足要求,模型拟合良好,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用来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评价活动,能够为各参与方进行质量管理和政府部门进行质量监督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评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提高相关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以适应装配式建筑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 COWA-G1 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 Vague 集理论对关键指标进行筛选,从而构建出全面系统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层级指标的内涵及特征采用 COWA 算子和 G1 法对其分别赋权,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建造全过程各阶段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青岛市万达小学建设项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综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预制构件的质量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现有的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不全面,因此对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亟待开展。在对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进行系统概述和分类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13家成规模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企业调查采样数据,构建了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六个方面以及18个二级指标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网络评价模型,并阐述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13家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总体处于一般水平;(2)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其他类别风险高;(3)建立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建筑部品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成要素,其选配质量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与性能。装配式建筑部品供应商的科学抉择对高水平建设装配式建筑至关重要。立足于装配式建筑部品的业主采购视角,对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建立了装配式建筑部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将被向量夹角余弦距离改进的TOPSIS法与ANP法相结合,并计算相应的贴进度进而将供应商排序择优,在考虑指标关联性的同时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视为工业化产品,总结归纳装配式建筑构件采购阶段和构件安装阶段影响建造成本的可量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采集示范项目大量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各动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各指标评价标准,为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设定评价标准值,为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装配式建筑具有资源节约、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在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缺乏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考虑,较少关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造成权重计算结果不尽合理。因此,构建基于模糊决策实验室分析法(FDEMATEL)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DEMATEL量化因素间的关联关系,结合模糊集理论解决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并确定其权重;再次,引入TOPSIS法明确各指标优先级和项目整体风险等级;最后,以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及措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PC装配式建筑规模逐年增长,但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仍沿用传统混凝土建筑质量评价体系,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首先通过文献法建立影响因素样本库,然后运用两次专家法对样本库进行了筛选,构建完成了PC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以期为未来PC装配式建筑质量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GB/T 51129-2015《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对工业化建筑的代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评价过程、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并针对建造过程中的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装修工程相关的标准及指标进行了梳理,提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评价的技术要点,以及通过评价开展建造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BIM技术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中的应用价值,结合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特点,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分析,以及从成本、工期、质量以及宏观评价指标对装配整体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一体化建造驱动下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更节约、建造工期更短、质量更具保障、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具优势。为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的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目标不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储备不足而导致质量风险问题频发的问题, 对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相关概念进行梳理, 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际案例,按照风险类型提炼出装配式建筑质量存在的四类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建立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模型,对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完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多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应用该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切实可行,并制定相应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四节一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其重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特点,引入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具体项目中,为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条件,研究现行标准对装配式建筑适用性的评估方法。标准的适用性评估内容从标准自身有效性、标准条款匹配性和标准内容支撑度 3 个层面展开,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基于传递熵和距离矩阵模型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得评估结果。选取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两本标准进行实证评估,根据 15 位专家的评估结果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标准的适用性评估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现行标准的制修订起到一定的基础和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质量的科学评价对把控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质量检测需求方视角,在分析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特点基础上,提出“需求—生产—性能”这一选取评价指标的指导思想,并依此构建了 PC 构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ANP 法确定指标权重,使指标体系更符合工程实践又解决了指标关联性问题;并运用向量夹角余弦法实现对 PC 构件的质量评价,通过数—形转换,规避了由于多重赋权造成的评价结果失真问题,使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准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等级,以"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作为准则层,收集和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构建了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对项目进行分解,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通过计算各作业单元综合权重和风险度确定风险...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果直接影响后续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质量,为有效解决设计阶段风险所造成的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问题,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角度出发,对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通过文献整理方法识别出该阶段主要风险并发放调查问卷,利用所获取的有效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成本受设计阶段风险影响较为显著,且主要来自于技术风险,设计—生产—安装各环节间缺少协同管理平台、构件划分不合理等是设计阶段率先考虑的风险因素。并提出该阶段发展建议,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推行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不仅在施工和技术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投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选用上也存在差异。从政策、市场、技术、经济及管理 5 个层面进行投资风险影响剖析,据此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以及 SEM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案例,实现对装配式项目投资风险的定量评价,为装配式项目的投资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管控建筑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当前研究主要关注整体风险,对各指标的风险识别和预防缺乏具体指导意义。通过对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建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有序比值法确定风险指标权重,进而构建基于级别特征值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模糊综合等级评估模型。此方法不仅能合理确定整体及各指标风险等级,而且能实现相同等级下的风险大小排序。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可为施工单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识别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不安全因素搜索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风险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战略计划、组织关系、科研力量、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与交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产业链成熟度、新材料、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部品集成化程度、构件制造成本是影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易叠加,极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因此需 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进行预警,做好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出发,结合装配式 建筑特点,逆向分析影响施工安全的主因,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权重,结合可拓综合评价法,将 安全预警等级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四级,逐层计算关联度,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 于具体工程,验证其可行性,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