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韧性视角下的苏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至国家战略层面.而乡村振兴的真正目标不仅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更是要实现乡村自身的全面振兴,促使其绿色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探索韧性理念与乡村振兴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建构切实可行的乡村韧性评价体系,并对苏南地区的乡村韧性进行评价,针对基本判断结果与问题,从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人口多元、产业振兴、生态宜居和乡风传承"等方法和路径,从而探索一条苏南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脱胎于“精准扶贫”理念的“乡村精准规划”,已然成为“后扶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之一。基于十八洞村精准规划的实践经验,明确了时空维度影响下乡村精准规划的内涵及特征,架构了乡村精准规划“调研—分析—规划—监测—评估—反馈”的技术框架,进一步总结了乡村精准规划的时空要点:在空间维度上应推动三生空间优化调整,实现生产空间差异调配、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时间维度上要从全生命周期谋划乡村未来,做到规划前期明目标、规划中期多弹性、规划后期提效率。同时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从而形成长效的乡村规划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合村并居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建设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生态宜居"目标,以即墨区灵山孟沙河社区项目及其市政配套道路工程为例,进行乡村振...  相似文献   

4.
赵大光  杨正瑶 《城市住宅》2021,28(1):142-143
乡村振兴是提升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村庄规划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载体,只有在村庄规划合理、兴于产业、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利于发展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因此,做好村庄规划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景东县安定镇迤仓村为例,对云南古茶山周边村庄规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摘要  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 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相关文件指引, 再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策略,乡村问题一直都被国家高度关注。为助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刊编辑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组 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专家学者就乡村规划或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我国乡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两方面的共性问题,肖大 威教授提出要统筹内外资源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促进乡村提升内生动力,以支撑带动地区经济,并且重视乡村与外界的网络联系,将乡村 自身的发展与城镇化结合,实现乡村“宜业”建设。同时,改善乡村物质空间,注重文化传承,积极探寻“宜居”模式,实现“宜业宜居”的建设 与发展。关于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振兴,陈晨副教授认为应充分利用大城市“以城带乡”和挖掘乡村地区“内生发展”两种动力。一方面,善用城 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找准乡村发展的定位;另一方面,根据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区的产业基础,挖掘具有根植性的地方产业,善用社会资本和人才 优势,统筹规划,破解土地发展的瓶颈。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耿虹教授指出可以采用“产业在地性培育、空间适应性建设、文化活态性传承” 的振兴路径,即首先以脱贫与发展为根本目标,推动乡村产业向可持续的培育发育形态转型,提升乡村产业抗性;同时通过有序组织乡村空间建设, 促进生产与生态发展,保障生活环境健康与安全,并为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创建新的适应性设施环境与景观环境,进而保证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稳 步实现。为了解决以往乡村规划不落地的问题,蔡穗虹主任提出创新性的规划模式,包括充分衔接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不能触碰管控底线; 用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的空间响应;盘活零散低效闲置的建设用地,为农村发展新需求提供空间;采用镇域统筹、镇村联动的 编制方法,促进乡村地区合力发展;推动村庄规划成果入库备案,提高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 王竹教授从“阿者科”村实际建设中总结经验,表 示乡村振兴不能以“任务和指标”为导向,不能自上而下,而应是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开展“上下双向联动、体制内外结合”的组织机制创新, 最终达到“再造本土”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真实下的“经营与永居”。针对乡村发展过程乡村景观剧变的现象,陆琦教授提出了“山水·田·居” 的乡村景观营造模式,其中,“山水”表征的是自然景观,强调保护生态;“田”表征的是生产景观,在生产方式改变的情况下,新形成的生产场 地也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对话性;“居”表征的是聚落景观,也是乡村景观营建的关键。如上述专家所述,乡村振兴涉及乡村的产业发展、生态 保护、人居环境、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诸多方面,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是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以村庄聚落为载体统筹落实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综合性的新型规划。农业产业转型、乡村人口重构、地域空间功能转型、居住形态演变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核心要素。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规划核心要素发展特征并提出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7.
钟姝  李雄  张云路 《中国园林》2022,38(6):34-39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导向,首先对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实现机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发展目标、核心内容和特色所在。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出发,结合研究团队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黄山店村示范点建成案例,系统阐述了以支撑“产业兴旺”、实现“生态宜居”、促进“乡风文明”、推动“治理有效”、助力“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胡斌 《四川建材》2019,(9):63-64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号召,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本文对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对比分析,对实施乡村振兴、创建美丽乡村的途径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龚政 《城市住宅》2022,29(2):216-218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会面临一定的困境,需加强对乡村振兴要求的理解,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加强对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此,对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在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振兴的要求及乡村振...  相似文献   

10.
张雯倩  杨芳绒 《建筑结构》2021,(1):I0013-I0013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乡村建筑风貌的提升,大力助力于乡村振兴的实现。村中民居的立面改造,既要保留建筑的乡土特色,也要维持一个村子内的民居风格统一。同时建筑风貌也要与当地自然生态相生相融,较大限度保留住乡村原始风貌;要把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使乡村呈现美丽宜居新风貌。  相似文献   

11.
常维先  高菁  辛瑾 《城市住宅》2021,28(6):199-200
陕南地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发展建设将紧紧围绕"生态"二字展开.生态建筑技术是一种秉持绿色生态健康发展理念、实现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技术.将生态建筑技术引入乡村振兴中的陕南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以生态建筑技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通过分析陕南代表性区域——商洛市的生态资源、发展现状及生态建筑技术在商洛乡村发展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特征,分析生态建筑技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陕南乡村发展建设中的相关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走廊以解决乡村地区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为目标,通过整合沿线资源、强化对腹地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走廊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以成都龙门山前"蜀山乡韵"乡村走廊为例,探索乡村走廊空间振兴发展模式,研究廊道空间模型重构方法,通过识别乡村发展潜力极核,串联纵向发展轴带,形成辐射带动面域,构建"极核—轴带—辐射面"的空间格局,从产业、生态、文化、配套、土地五个方面制定振兴路径,引导乡村地区以线带面、连片策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云辉  陈一 《风景园林》2022,29(3):37-4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更具地域特色、更高建设水平的乡村景观为基础.选取成都市82个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系统分析了成都市乡村景观的营建手法与空间结构特征.首次提出农旅综合休闲模式、花卉园林观光模式、生态风景度假模式、人文民俗保护模式与特色产业体验模式5种乡村景观营建模式,总结出组团式、平行式、围合式...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曲山镇玉皇山村开展乡村风貌提升,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玉皇山村的乡村民居风貌提升作为规划布局和改造措施的总体思路,加强曲山镇玉皇山村庄民居风貌引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对北川发展全域旅游、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美丽北川、宜居乡村都具有积极意义;为曲山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打造玉皇山乡村旅游名片助力。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和良好载体,全域旅游面向区域多个村庄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社会参与,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平台.因此,乡村振兴可以尝试突破单一村庄规划或产业规划的单线思考,基于区域整体视角统筹区域内各乡村发展.文章以温州市泽雅镇为例,依托全域旅游构建,提出"文化IP引领"理念下,多元文态与形态、业态、生态四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体系.通过四大具体策略振兴乡村新文化、新空间、新产业、新景象,进而促进全域乡村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总结了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文件与政策信息等内容,以便大家查阅。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向和目标受到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的深入分析,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得以凸显。本文提出了创新设计的发展对策、生态保护的发展对策、地域文化特色的发展对策、乡村旅游以及旅游线路的合理布局。这一系列对策旨在促进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这些对策的提出都是为了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安徽建筑》2022,(1):35-36
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以构建"三生融合"的"乡村蓝图"为目标,通过明确主要问题,以保障生态空间、重构生活空间、激活生产空间为路径,实现了界首市未来乡村振兴的空间一张图,为界首市乡村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三农"短视频作为短视频分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通过阐述"三农"短视频的发展因素,系统分析"三农"短视频在地域分布、创作者类型和内容定位方面的特点,展示乡村在短视频中呈现的图景。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分类探讨"三农"短视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作用,针对性地提出乡村在短视频时代如何借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隆庆 《居业》2023,(6):85-87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着重改造乡村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广东省潮州市的浮洋镇木井村按照地方政府的部署,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对其他地区的同类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木井村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主要路径是改善村内的人居环境、完善生活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