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建洲 《包装工程》2022,43(16):268-273
目的 梳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概括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现状,总结书籍设计流行趋势,丰富书籍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对书籍的内容和形态、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书籍阅读体验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书籍设计理念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重要演变。结果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书籍设计内容、形态、功能、作用、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结论 在信息传达方式与通信技术深度发展的全媒体背景下,书籍设计出现了信息视觉化设计、交互式用户体验设计、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艺术性表达设计等多种新型设计理念,这些全新的书籍设计理念拓宽了当下书籍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卢雅然 《包装工程》2020,41(20):255-258
目的 探索书籍设计在情感化设计理念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发展趋势及其具体的设计策略。方法 从书籍设计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引入情感化设计来对书籍设计进行影响,深入分析情感化设计的含义及其对读者的情感在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的深刻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情感化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必须重视视觉、材质和造型等细节,然后将视线聚焦于儿童读者群体和老年读者群体进行具体的情感化书籍设计,进一步明确情感化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结论 书籍的情感化设计能够赋予内容以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在满足基本的书籍功能需求的同时,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让书籍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实现合理化、多元化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概念书籍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孟庆红 《包装工程》2014,35(4):123-126
目的以信息时代概念书籍设计的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未来书籍发展的新思路。方法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概念书籍的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结论概念书籍的出现反映了当代书籍设计的一种需求,也是书籍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努力,才能为我国当代书籍设计的动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林妍 《包装工程》2020,41(6):300-302
目的探究新思维作用下的儿童书籍设计创新方向,分析其中的多样化设计思路及具体策略。方法以书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为牵引,以儿童对书籍的多元化需求为基础,从当前我国儿童书籍设计的现状着手,分析其中所凸显出来的缺乏本土文化、缺乏趣味性、插图老套、设计混乱、形式单一等问题,总结儿童需求视角下的书籍设计原则,强调愉悦、益智、审美、安全等方面的发展,从民族性、互动性、人性化以及感官体验中探寻具体的创新设计思路与方式方法,最后从整体视角审视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儿童书籍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除了积极面对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与阻碍,还要探索与协调好设计思路及基本原则,获得适应国情和时代发展的儿童书籍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积累了30多年的从图书策划创意到书籍的整体装帧设计经历,从图书出版专业的角度,谈书籍设计的文化传承、创意表现与市场功能关系。让初学书籍设计者充分认识书籍设计的重要性,理解图书策划创意与书籍设计、制作完成的系统化工程要素,提升自身的学养。通过"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书籍设计的功能与作用""书籍设计的创意与表现"三块内容来简单阐述自己对于书籍设计理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川 《包装世界》2014,(6):97-98
全球化作为现今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大到社会格局、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它的影响正渗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的书籍设计也同样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前进。但过于的吸收、模仿西方的书籍设计,缺失了我们原本的特征,从而不被世界所认可。随着近几年带有明显本土特色的中国书籍设计频频在国际大赛中获奖,中国的书籍设计走上了国际的舞台,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国际化与本土化设计的反思。本文着眼于探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得书籍设计更具本土特色,如何运用传承来表现书籍设计的本土化着手,了解不同各个国家在书籍设计中的各具特点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现代幼儿书籍设计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通过阅读书籍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力、观察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在今后表达及交流协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书籍作为幼儿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熊艳辉  程建 《包装工程》2021,42(4):185-190
目的 研究休闲审美在当代书籍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表达方式.方法 首先,通过引用休闲概念分析休闲与审美的关系,阐述书籍设计现状,指出书籍设计与休闲审美的关联之处;其次,归纳休闲审美在当代书籍设计中具体的表现特征,并结合当代具体书籍设计案例加以阐述;最后,提出书籍设计中的休闲审美表达,要在符合设计伦理观念、消费意识与技术理性的制约下进行,并以书籍设计案例验证结果的可行性.结论 书籍设计中的休闲审美表达拓宽了当下对于书籍设计艺术审美常用的分析方法.从实践层面来看,蕴含休闲审美的书籍设计不仅能与读者产生互动交流,缓解读者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之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沉浸在书籍的休闲感受之中,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愉悦.  相似文献   

9.
李晨 《包装工程》2019,40(10):262-264
目的探索书籍设计中理念与形式的创新之路。方法以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变革为由,引申出设计行业的最新变化,接着更进一步就书籍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展开论述,指出书籍设计的创新已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分别从整体性、民族化、互动性、创新性等角度论述发展路径,最后再一次结合概念化书籍设计、隐喻性书籍设计、趣味性书籍设计进行创新性尝试,对书籍设计的审美、创意、技术等层面的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与概括,给设计师以明确的路径指引。结论书籍设计中的创新性理念的实践是必须的,也是成功的,它告诉我们在重视书籍文化意蕴和功能性的同时,还要将创意、趣味、互动等内容融入其中,给读者更好、更直接的阅读体验,给书籍设计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儿童性侵案件频发,且受侵对象低龄化,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幼儿性教育缺失.本文根据我国幼儿性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缺失的原因,并对目前市场上性教育相关产品进行了竞品分析,探讨了幼儿性教育产品的设计方法,以期对幼儿性教育产品研究与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夏丽君  王迪 《包装工程》2011,32(8):16-18
介绍了虚空间艺术的定义、性质以及书籍设计中虚空间的内容。结合案例说明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功能性:创造书籍和谐与舒适的视觉美感;使书籍设计的主题突出;引发读者联想和深化书籍意境。探讨了书籍设计中对虚空间在数量、在书籍空间秩序营造、在与书籍信息节奏层次相呼应方面的要求。分析了虚空间在书籍封面、扉页、内页中的应用。从而揭示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古籍印本版式对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湘媛 《包装工程》2014,35(18):104-107
目的研究我国古籍印本版式对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影响。方法从我国古籍印本入手,对传统古籍印本版式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印本版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着眼于现代书籍版式设计表现,从文字排列、符号元素、留白变化、审美特征等方面探讨古籍印本版式对现代书籍版式的影响,并以具体事例加以论述。结论旨在说明传统古籍版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取其精华是书籍设计民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当今国内外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方法),重点对其插图的色彩设计进行探析(目的)。色彩作为设计元素之一在书籍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当今读图时代书籍插图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在书籍设计尤为重要,插图色彩在书籍整体节奏、语言表达、对阅读过程的缓解、色调和整体数量安排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论)。恰当而完美的书籍插图色彩应用和搭配,会对读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读者产生带入感,左右读者的情绪,还会传递出特定的文化、情感、心理、内涵和其他信息,插图色彩设计在当今书籍设计中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国民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逐渐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对数学世界的初探,重点是帮助幼儿对数学形成初步的认知,合理运用自主数学教玩具可有效提升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帮助幼儿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自制数学教玩具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幼儿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园自制数学教玩具的设计依据,重点对其设计要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书籍的标题字体设计是书籍内容的集中表达,是书籍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是书籍艺术性的表达。其字体选择含盖电脑字体、书法字体和设计字体。书籍设计师应该努力寻找书籍内容与标题文字在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切入点,不断开拓思路。文章从字体类型与信息传达两个方面来阐述,标题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洪缨  霍文彤 《包装工程》2017,38(20):78-81
目的研究障碍设计在书籍创新设计中的多种应用与表现。方法重新解读障碍设计的概念,分析将其引入到书籍创新设计中的可行性,并结合障碍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论述其独特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体验。同时,提出障碍设计必须受制于书籍的内容与形式,并与之保持高度统一的观念。结论在兼顾书籍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理性运用障碍设计打开书籍设计的新思路,强化书籍的艺术性,给读者带来崭新的阅读体验,加强读者与书籍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7.
王原  杨丹丹  孟刚  王娜娜 《包装工程》2022,43(24):403-412, 419
目的 以江苏书籍设计的佳作为例,探讨江南文化影响下,书籍设计的文化特质与设计创新,为当代书籍设计寻求可依循的创新策略。方法 梳理江苏书籍设计的典型作品,特别是“最美的书”获奖作品,归纳出江南文化影响下江苏书籍设计的文化特质。辨析书籍设计常见的评价方式与创新维度,如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三位一体说,世界最美的书四标准等,阐述书籍设计创新实践的可能维度。结论 江南诗性文化孕育下的江苏书籍设计有着三种文化特质:士人气质、烟火气息与匠人精神,其自身的设计实践也成为新江南文化的当代演绎。以设计师为创作本位,总结书籍设计创新的四个维度:有情(主创能共情,五感可传情)、有意(立意出妙思,创意可发想)、有理(定位有理据,方案认同高)、有据(形象有所依,工美巧实现)。  相似文献   

18.
汪开庆  黄荣敏 《包装工程》2006,27(2):217-219
书籍设计的美感和魅力已不仅表现在"封面"的创新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性、精神性和人性化上,当代中国书籍设计把握着这个时代特征,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设计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佩琳 《包装工程》2011,32(4):101-103,107
通过对历史发展的纵向横向比较,定位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设计实践和调查活动出发,从设计者和读者的视角探寻书籍设计新语言。使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应以书籍的"国"字作为设计导向,把中国的特有文化传达给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20.
刘哲 《中国科技博览》2011,(32):506-506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本文主要论及鲁迅先生所设计、或参与设计的书籍封面,从民族性、西方艺术的借鉴、插图版画的直接运用等方面一窥其设计创意,美学情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