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科幻电影起源于1938年,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的形势下,国产的科幻电影也在进步与发展。1938年,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诞生,为后续科幻电影的发展与革新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国产科幻电影在起步阶段发展缓慢,但科幻电影一直在稳步前进,在2019年以《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为代表的国产高质量科幻电影横空出世,其中《流浪地球》在空间叙事和构建视效奇观上突破了传统科幻电影的困境,同时展现了鲜明的人文关怀精神。本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分析电影的物理空间叙事和心理空间叙事,论述空间叙事视角下电影的人文关怀表达,阐述电影空间叙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丹尼斯·维伦纽瓦凭借《降临》《银翼杀手2049》《沙丘》这几部优秀影片成为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明日之星。在科幻类型电影的外衣下,维伦纽瓦将作者意识融入影片中,创作出极具“作者电影”气质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美学风格和连贯的主题表达,也为商业类型电影与作者意识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参考。本文从“作者论”的角度出发,从独具风格的诗意影像、科幻母题下的人生哲思、商业类型下的作者意识三方面来分析维伦纽瓦在其科幻电影序列中的作者风格。  相似文献   

3.
作为2021年下半年的黑马电影,《扬名立万》融合了多种元素:剧本杀、元电影、喜剧、悬疑。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巧妙的构思、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一大批受众。本文将从创作手法、人物形象以及影片的多重内涵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扬名立万》这部电影,揭示影片中人性的善,探究导演对电影艺术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上海“孤岛”时期,由于遭受过战火的侵袭,经历过动荡,彼时电影产业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了变化。在这一时期,起初电影界粗制滥造的影片充斥着银幕,直到1939年由张善琨担任制片,以乐府民歌《木兰辞》为创作文本制作了影片《木兰从军》,电影质量才有所提高。该片一经上映便与先前的武侠、神怪影片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反响,在唤醒民众爱国救亡意识的同时,为历史古装片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因此,本文聚焦“孤岛”时期《木兰从军》这一代表性影片,分析片中故事题材的突围、叙事手段的嬗变和思想意识的觉醒,探讨“孤岛”时期历史古装片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5.
电影《PTU》继承了银河映像一贯的美学风格,同时运用更加极致的视听元素对叙事空间的建构进行了探索,即黑色掩盖下的光影视觉中心、有限时空下的剧情发展、符号化的造型意象,将影片的黑色风格推向极致与浪漫化。相比以往二元对立的中国香港警匪电影,《PTU》中多维叙事空间建构的视听表征使得电影中人物形象、身份的属性比较模糊,这对杜氏电影甚至对香港本土警匪类型片的创作与研究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吉尔·德勒兹的《电影Ⅱ:时间-影像》是为数不多从哲学角度解读电影的著作。德勒兹将电影视为思维的运作过程,延伸了电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电影《地久天长》完美地体现了德勒兹的电影哲学观念,本文主要分析该影片中的纪实美学、非线性叙事、景深镜头、经验叙事模式,并结合“时间-影像”理论,对影片的深层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主旋律电影逐步探寻创作新思路,创新传统叙事方式,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赢得了各年龄段受众的普遍认可与赞誉。《长津湖》作为目前中国电影史上投资和制作规模最大的战争题材影片,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片,影片带来了全新的影像表达方式、叙事范式和思想内涵,展现出史诗质感的恢宏影像,成为新时代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典范。本文基于詹姆斯·凯瑞传播仪式观理论视角,认为《长津湖》在构筑“共识”、对媒介事件的意义整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方面,为主旋律电影的转型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维度与路径,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背景下,技术与终端、内容与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强化了电影创作者、电影叙事内容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本文结合媒介融合对IP电影叙事创作及传播的影响,以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其所采用的打造鲜明符号、创作新式情节、构建现代叙事观及观众参与创作等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片的发展在21世纪迎来了转变,进入“新西部电影”时代。在新西部电影众多的题材分支下,西部犯罪题材影片虽数量不多,但品质尚佳。这其中以《西风烈》、《无人区》两部影片表现尤为突出。新西部电影在传承了西部电影对地域文化的热忱之外,在影像话语、叙事节奏、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复杂的现实语境下如何实现西部电影的当代化转型,并且辅以类型化的运作,成为新西部电影创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晓春 《世界广播电视》2009,(10):52-52,54-56
今年3D电影的势头格外猛烈,《闪电狗》、《怪兽大战卫星人》、《月球大冒险》《冰河世纪3》、《飞屋环游记》……3D电影风暴从好莱坞席卷中国,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而且赢得了出色的票房。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商业3D影片是去年9月放映的《地心历险记》,影片上映一周便拿下2100万元票房。在当时只有80块银幕的情况下.平均每块银幕赚取70多万的票房.远远高于一般的影片,同时这部影片在美国拿下了1亿美元的票房;  相似文献   

11.
电影《霸王别姬》和《蝴蝶君》作为两部悲剧类故事片,在社会背景、叙事画面、情绪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共通性,并且这种共通性大多是影片中的戏曲、歌剧元素所赋予的。戏曲与歌剧分别作为两部影片的前文本对其中人物塑造、情节推动和主题表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使电影与戏曲/歌剧呈现出一种相互交织的状态。但同时它们对戏曲、歌剧元素截然不同的再运用策略,也让电影在呈现戏曲、歌剧内容时,仍能保持自身内容和思想的独立,由此得到不一样的悲剧叙事效果。基于此,本文根据前文本分析《霸王别姬》与《蝴蝶君》的表达异同。  相似文献   

12.
法国著名电影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电影叙事结构的八大组合段理论,为后人留下剖析电影叙事结构的重要理论依据.叙事组合段理论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之上,有力地推动了电影理论的发展,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合理可行的切分模式,通过组合段理论将影片叙事结构进行梳理,可以较为清晰地拾取影片的脉络.本文就使用叙事组合段理论来分析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从而更好地对该片进行分析与读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自诞生之初就承载着国家主流价值观传播和国家软实力建构的使命任务。面对新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要将“中国叙事”和“人间烟火”相结合、类型叙事和表达方式相结合、价值承载和传播策略相结合,力求创作出适应时代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本文主要就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内核策略、未来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怡 《西部广播电视》2023,(6):135-137+141
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韩国古装电影《思悼》,为历史电影创作提供了一个真实还原历史文化语境的经典范本。与以宫廷斗争为聚焦点的同类历史题材作品不同,《思悼》的历史悲剧以儒家伦理结构之下的王室父子关系为叙事核心。在戏剧冲突的建构上,主要表现人性与其所在的历史情境之间的冲突。不仅如此,《思悼》的创作构思及美学风格亦深受传统中国儒家文化及古典文艺理念浸染。中国古代的文艺美学理念在电影的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塑造及影像语言等多方面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对剧作的主题、冲突、结构、人物塑造及时空意义重大。韩国爱情片的人物关系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是为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剧作者进行的虚构,与电影的幻觉叙事相得益彰并与影片的次类型密切相关。本文以《假如爱有天意》中的人物关系设计为例,讲述韩国电影爱情片中的人物关系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栾伟琦 《西部广播电视》2023,(7):167-169+240
《四海》是2022年春节贺岁档的电影,在播出以前就获得了很多人关注,但是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以后,《四海》的口碑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电影评分在后期也逐渐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四海》的票房惨淡。但是,《四海》这部电影有着非常浓厚的内涵,细细品味也会回味悠长。为此,本文将结合《四海》的叙事形态与叙事策略等,细致分析这部电影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7.
影片《妈妈!》作为导演杨荔钠“女性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曲,延续了《春潮》中对于女性主义及母女关系的探讨。两部影片皆突破了将男女置于二元对立局面的传统认知,男性角色仅仅作为客体参与影片叙事的建构。并且,通过“女性化的水隐喻”与“动物化的女性隐喻”两种隐喻手法的运用,电影集中呈现了自然与女性紧密依存的关系,体现出了杨荔钠电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8.
王祎 《西部广播电视》2014,(14):119-120
在资本规律主导的当今电影市场,武侠片、警匪片、都市片海量涌现,工业题材的电影作品却乏善可陈,影片《钢的琴》是其中少有的优秀作品.该片延续了导演张猛的惯用题材,用黑色幽默的讲述、风格化的叙事和符号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手段,勾勒出中国经济转型期东北重工业基地下岗工人的生存群像,展现了中国本土电影创作的社会观照和人文情怀.在物质至上的消费社会,工人逐渐丧失昔日的光环.重现工人的主体性,是我国电影创作的应有观照,也是电影艺术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依据AIDMA理论,在电影上映时期,影片信息的传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概念传播期(主题、定位、信息点)、元素传播期(情节、视觉、演员组合、故事特点)、价值传播期(消费利益、观影体验、创作价值)和促销传播期(时间、提示、特定促销利益)。2022春节档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营销策略比较完善,获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基于此,本文将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为例,分析电影发行前后不同阶段的宣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主流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内容架构,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兼顾受众的人文诉求和情感期许,融合了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创作特点,成为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以受众需求为基本导向,当下新主流电影在叙事角度、叙事题材、叙事类型与审美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创作特点:个体化叙事满足了受众的认知、情感需求;转变叙事题材,平民英雄的塑造满足受众的自我评价需求;丰富的叙事类型与多元审美,顺应了受众参与社会与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