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等离子喷涂Fe3Al-Al2O3陶瓷梯度涂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FeAl-Al2O3陶瓷梯度涂层,并对涂层的结合硬度、显微硬度及抗热震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涂层设计为成分的阶梯过滤,实现了成分和组织的连续梯度变化,没有明显的组织突变和宏观界面,梯度涂层的组织表现出宏观不均匀性和微观连续性的分布特征。其结合强度较高,涂层的显微硬度值在含75%Al2O3的区域达到最高值。基体与涂层的界面是基体-涂层体系中的薄弱环节。FeAl-Al2O3梯度涂层的800℃抗热震性优于Al2O3涂层。  相似文献   

2.
含MoSi2热障梯度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添加MoSi2和未加MoSi2的ZrO2-A1/Ni梯度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的比较,并结合微观组织和能谱对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Si2在热震过程中发生了反应,添加MoSi2可提高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添加MoSi2和未加MoSi2的ZrO2-Al/Ni梯度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的比较,并结合微观组织和能谱对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Si2在热震过程中发生了反应,添加MoSi2可提高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涂层对工程陶瓷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勤俭  张建华  刘煜  李敏 《工具技术》2000,34(12):10-12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SG4工程陶瓷基体上成功制备了Al2 O3 涂层 ;利用差热分析 (DTA)方法对Al2 O3凝胶粉末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对线切割、粗磨、精磨、Al2 O3 一次溶胶涂层和Al2 O3 二次溶胶涂层试样的抗弯强度进行了比较 ,并通过观察Al2 O3 一次溶胶涂层和Al2 O3 二次溶胶涂层试样表面和断面的SEM形貌 ,初步分析了表面改性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溶胶涂层弥合基体表面微裂纹是提高抗弯强度的根本原因 ;Al2 O3 溶胶二次涂层试样表面质量好于一次涂层试样 ,可以更好地弥合基体表面微裂纹 ,使基体的抗弯强度更高。因此溶胶—凝胶法是陶瓷表面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并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Al-TiO2-B2O3,采用热化学反应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玻璃/陶瓷复合涂层(放热体系涂层),研究了该涂层的物相组成、截面形貌、抗热震性能、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能;并制备了不添加Al-TiO2-B2O3的常规粉煤灰玻璃/陶瓷复合涂层作为对比涂层。结果表明:放热体系涂层中产生了NaB15、TiB2、Na2B4O7、Ca2Al2SiO7等新相,涂层界面结合良好,显微硬度最高可达到700HV0.1,在700℃室温的热震次数可达50次以上;其耐磨性能相对Q235钢和常规玻璃/陶瓷涂层的分别提高了9.67倍和0.63倍。  相似文献   

6.
功能梯度Al2O3涂层残余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l2O3/316L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聚变反应堆第一壁的候选材料。为避免制备过程中因材料之间热物理性能差别产生的热应力过大造成材料的失效,须对梯度材料进行合理的热应力缓和设计。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成分分布指数、梯度涂层厚度和梯度层数目等参数对Al2O3/316L功能梯度材料残余热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体积分布指数p=1.0时所受热应力最小,涂层承受压应力作用;梯度层数为9时热应力缓和效果最好;梯度层厚度不宜过大;将非功能梯度材料与优化后的功能梯度材料的残余热应力进行比,结果显示:功能梯度材料缓和热应力效果十分显著。最后利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梯度涂层测试涂层残余应力,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对电弧喷涂几种不同陶瓷增强相的Fe复合涂层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在20钢基体上喷涂含陶瓷TiB2/Al2O3,TiB2-Cr3C2,TiB2,Cr3C2及TiB2-Cr3C2-Al2O3的管状喷涂丝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RD对涂层的微观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中含有TiB2,Al2O3,Cr3C2,Cr3O2等陶瓷相。通过对涂层常规性能测试表明,含TiB2/Al2O3和Cr3C2的涂层孔隙率较低、结合强度高、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及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A1/Ni-ZrO2功能梯度材料中添加MoSi2后,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其机理是:MoSi2沉积层细密,提高了表层和次表层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了涂层的结合强度;在高温时,MoSi2通过化学反应生成SiO2填补了裂纹,提高了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SG4氧化铝基工程陶瓷上成功制备了Al2O3-ZrO2 涂层。利用差热分析(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Al2O3-ZrO2涂层的物相组成、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分别对精磨、热处理、Al2O3-ZrO2涂层试样的抗弯强度和Weibull模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2O3-ZrO2涂层可明显改善工程陶瓷的表面质量;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无明显界面层;涂层试样的抗弯强度和Weibull模数均比未涂层试样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日 粒平均尺寸小于100nm的Ni-30Cr-12Al-0.3Y微晶涂层;并对基体和涂层在1050℃下的抗循环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体经过2次循环后,氧化膜即出现剥落,基体表面形成的氧化物主要是NiO和Cr2O3,保护性能不及Al2O3;而微晶涂层在循环氧化过程中形成Al2O3保护膜,经过100次循环后Al2O3氧化膜仍完好无损,真空热处理提高了涂层氧化膜形成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
二硫化钼(MoS2)振动涂敷技术通过将四度空间振动台、蜂窝状振动盒、鼓风机、抽风机、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等组合运用,实现了振动与分离功能,采用特殊的 MoS2造粒料并设计合理的操作工艺,实现了小型金属零件 MoS2振动涂敷经实际生产验证可替代人口涂敷,零件经涂敷后具有表面光滑、无浮粉、环保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相同材质刀片基体上分别涂覆不同种类的PVD涂层制成试验刀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等对刀片涂层进行对比分析,用试验刀片分别对2Cr13不锈钢进行高速干式铣削试验,分析各涂层对刀片磨损形貌及其损坏机理的影响,对比各刀片的切削寿命,以优选出最佳涂层。分析结果表明,未涂层的刀片寿命最低,Ti Si N/Ti Al N涂层为最佳涂层,Ti Al Si N涂层刀片高温性能较好,双层结构Al Ti N涂层较Ti Al Cr N涂层和单层Al Ti N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和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玻璃表面纳米Ti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Sol-Gel方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透明的TiO2纳米薄膜。对溶胶的制备工艺、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及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薄膜的最佳烧结温度为650℃,加热速度为2℃/min,在此温度下烧结薄膜具有高的结合强度。XRD分析表明薄膜为锐钛矿晶型,对醋酸的光照降解试验表明,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表面ZrO2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沉积法,经热处理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ZrO2陶瓷涂层。研究了不同前处理工艺对ZrO2陶瓷涂层的影响,FTIR、SEM等分析结果表明:ZrO2涂层致密均匀,锆元素和氧元素在微区分布均匀。采用差重法、浸泡试验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了涂层在1000℃的抗高温氧化性和在硫酸介质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ZrO2陶瓷涂层提高了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胡希川 《工具技术》2005,39(7):25-29
采用金相分析方法对αAl2O3复合涂层梳刀在高速精密切削加工中发生失效(即刀具塌尖、耐磨性差及寿命降低等)的质量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便快速、准确地检测涂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熊继  文斌  沈保罗 《工具技术》2003,37(7):28-30
研究CVD法制备的Al2 O3 涂层其不同的结晶形貌对刀具使用寿命等的影响 ,着重阐述在Al2 O3 涂层过程中 ,通过添加催化剂的方法可以获得所需晶型  相似文献   

17.
阀门零件表面二硫化钼涂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表面技术的分类及特点,阐述了阀门零部件二硫化钼涂覆技术的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18.
用纳米压入法测量硼化铪涂层的弹性模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Nano IndenterⅡ对硼化铪,石英和硼化铪/硅等膜/基结构进行纳米压入测量。通过对测得的载荷一位移曲线进行处理,得到硼化铪涂层的弹性模量为188.78GPa。实验表明,较软基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所得的评定值失真,用KING提出的评定模型也未获得较好的结果。因此,最大压入深度应在保证压头尖钝化和薄膜表面质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太大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最大压入深度。  相似文献   

19.
将La2O3纳米颗粒添加到氨基磺酸镍镀液中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复合镀层中La2O3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A/dm^2、镀液温度50℃、搅拌速度800r/min、镀液中La2O3含量30g/L;与纯镍镀层相比,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光滑、组织致密均匀;其显微硬度也高于纯镍镀层,并随着复合镀层中La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气相反应、反应沉淀和溶剂热诱导法实现了IF-MoS2、IF-WS2纳米粉体的宏观量制备.分别用化学共沉积方法在硬铝基体上制备Ni-P-(IF-WS2)复合镀层,磁控溅射和激光溅射技术在硬铝合金和钛合金基体上制各(Ni,Mo)/IF-(Mo,W)S2梯度纳米复合涂层和IF-(Mo,W)S2/(Ni,Mo)-IF-(Mo,W)S2多层纳米复合涂层.用划痕仪、球-盘式摩擦仪评估纳米涂层的结合力及其在真空(10-2 Pa)和大气中的摩擦磨损性能.Ni-P-(IF-MoS2)化学复合镀层的硬度、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明显低于Ni-P化学镀层.梯度和多层复合结构有利于涂层与合金基体结合力的提高.(Ni,Mo)/IF-(Mo,W)S2纳米梯度复合涂层和(Ni,Mo)-IF-(Mo,W)S2/IF-(Mo,W)S2纳米多层复合涂层在不同环境下都有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含无机类富勒烯(IF-)WS2或MoS2的纳米复合涂层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