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和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实现了对高频功放电路的几种外部特性的分析以及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理论数据一致,并且能显示出一些无法用电子仪器设备显示的波形和曲线,使结果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2.
基于Multisim的变容二极管特性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对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静态调制特性和动态调制特性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路的各项性能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在仿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曲线拟合,拟合数据与理论相一致,并且能显示出一些无法用电子仪器设备显示的波形和曲线,使结果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3.
基于Multisim的非线性电路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非线性电路进行频谱分析,来探索高频电路的仿真实验技术,并使之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对几种非线性电路的频谱分析以及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理论数据相一致,并且能简化复杂的数学推导,使结果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4.
运用处理信号的EMD方法和Matlab软件分析处理高频数据,得到了高频数据的各个频率以及时间尺度分量。这些分量具有更精细的属性特征,从中可以提取出高频数据的一些本质属性,从而更精确地分析和解释原始高频数据,利用EMD分解对含噪声的数据进行噪声剔除处理,得到信噪比品质较好的数据形态,对估计和预测高频数据的走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用EMD分析高频数据对于研究金融市场的经济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EDA软件Multisim2001的功能和特点,并利用其先进的高频仿真功能对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其各种外部特性仿真分析结果,实现了其功能验证.该实例充分表明,Multisim2001可为高频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二极管的特性研究中,同时引入了Multisim和Excel软件,应用Muhisim对二极管的特性进行测试仿真,应用Excel对测试结果进行曲线拟合、显示,相比传统的实物电路测试更加方便和快捷,相比传统的手绘特性曲线更加精确和直观,通过对仿真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二极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频工况下电路的性质而建立低压放电的电压-电流特性模型。模型中的常数通过实测放电波形获得。仿真模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且上有高频特性和低频调制特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设计一个FIR数字滤波器,将掺杂在语音信号中的高频噪音消除,并分析比较消除高频噪音前后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窗函数法设计的FIR数字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带外噪声,提高话音质量,对实现语音信号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ANSYS在三维高频电磁场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磁场问题理论复杂以及与理论及实际应用背景密切相关的ANSYS仿真软件参数设置不易掌握的问题,讨论了应用ANSYS软件进行三维高频电磁场仿真分析所涉及的有限元分析和电磁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叙述了根据电磁场知识进行参数设置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意义,研究了高频电磁场问题的详细解题步骤及为了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所必须注意的事项.对混凝土中含有钢筋的3个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频率激励下的微波散射分析及仿真计算,并获得混凝土外电场分布数据.仿真数据与理论定性分析和实测的电场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和准则的块式数据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和准则的块式数据检测技术,是一种对时变色散信道数字信号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该技术利用数据块中的已知训练符号对信道特性进行跟踪并对未知数据进行检测.采用简化的Cholesky矩阵分解算法,可减少系统复杂度和运算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消除高频信道上的码间串扰,更适用于高频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  相似文献   

11.
船舶大空间舱室火灾烟气填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船舶大空间舱室池火烟气自然填充的试验研究,分别采用修正的适用于热驱动浮力流的N-S方程组、LES方法的场模拟程序和双层区域模拟程序对试验场景进行了模拟研究,对烟气层的沉降规律和烟气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烟气在大空间舱室内的沉降速度很快;烟气层的温度较低,对于以温度作为阀值的探测器和消防喷头很不利.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区域模拟和大涡模拟均可以较好地预测大空间舱室内火灾烟气的填充规律,大涡模拟能获得比试验和区域模拟更完备的物理场信息;模拟计算时,池火的上升和下降可简单按照t2规律设定;试验采用热电偶法和摄像法来判定烟气层高度时,热电偶法容易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自然通风作用下计算机房夏季热环境能否满足学生舒适度的需要,通过对计算机房实地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以部分测量参数作为模型的边界条件,利用CFD软件对计算机房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计算机房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趋于一致.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找到计算机房通风不良的位置,并对该处的设计缺陷提出相应建议,对计算机房的热舒适性做出分析,且对机房空调设计给出具体建议.结果表明,自然通风作用下计算机房夏季热环境不能满足学生舒适度需要,且计算机房应当安装空调.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沪蓉西八字岭分岔式隧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将静态电阻应变技术和光纤应变测试技术应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并通过应变测试得到洞室周围关键点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将试验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证明,只有将电阻应变片测试技术和光纤应变测试技术有机结合,才能得到较好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损伤累积理论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估算工程构件的疲劳寿命,建立一种基于损伤累积理论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对6种损伤参量进行修正,计算得到在单轴、双轴比例、双轴非比例、三轴比例和三轴非比例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损伤累积规律,建立一种幂指数形式的损伤演化方程,估算疲劳寿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单轴疲劳载荷作用时,损伤累积规律是线性的;多轴疲劳载荷作用时,损伤累积规律是非线性的;由这种方法预测的双轴比例、非比例加载的疲劳寿命与试验值吻合得很好.得到一种可解决三轴非比例加载疲劳问题的寿命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所需由试验确定的常数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尺寸可拆式钢筋桁架模板在施工阶段的截面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其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以及受力机理。并分别采用荷载挠度曲线法和极限弯矩法计算了截面特性。分析表明:施工阶段可以采用上下弦连续的桁架计算模型,荷载挠度曲线法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偏差较大,其原因是:试件破坏过程由变形控制,而非强度,以及由于连接件与钢筋的相对滑移产生的附加挠度,极限弯矩法计算值与理论值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简支或等跨连续(两跨)梁计算模型的最大无支撑长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lean环中的几个上三角矩阵环。通过将clean环的定义推广到任意环(不必有1),得到若R 是clean环,G 是阶为2的群,满足一定条件,群环RG 也是clean环;证明了一些上三角矩阵环是强clean环。最后 推广了一些结论,得到一些上三角矩阵环是强f飊clean环。  相似文献   

17.
偏高岭土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煅烧制度制备的偏高岭土进行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只采用X衍射光谱的分析方法是不能说明煅烧出来的偏高岭土是否具有良好的活性;采用碱吸收法可区分偏高岭土是否具有活性,但其吸收量的规律与3d抗压强度的规律不一致;钙吸收法不适用于评价该系统中偏高岭土的活性;采用压缩测强法可以较好评价偏高岭土的活性大小。而最有效评价偏高岭土活性的方法是直接用偏高岭土制备土壤聚合物并养护到一定龄期下的强度采评价.其它方法应与其规律相一致.但此方法耗时过长,不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OpenSEES软件中材料本构模型参数、轴压比和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柱数值模拟的影响,采用OpenSEES软件中非线性纤维单元对4根以弯曲破坏为主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拟静力试验中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数值模拟应考虑P-Δ效应,Concrete02材料λ参数值建议取0.1~0.2,钢筋强化系数可不考虑或仅需设置0~0.01的较小强化系数值;高配箍率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延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商业软件CFX4.3和自编程序,建立了三维非稳态HTAC加热炉内热过程的CFD仿真系统,并以国内某HTAC加热炉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的换向燃烧组织方式对HTAC加热炉内多烧嘴喷射射流的卷吸、燃烧现象以及钢坯在炉内的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段同侧换向控制的HTAC加热炉能获得很好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基本满足高质量的钢坯加热需要,但该炉在生产条件下的温度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在今后设计和操作中应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全同侧换向控制的火焰布置方式不利于钢坯的均匀、快速加热;而采用交叉换向控制的火焰布置方式可以改善加热炉内的流场和温度分布,更有利于满足钢坯的加热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