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品     
正西安市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将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来源:西安日报日前从西安市食药监局获悉,为切实保障我市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西安市将开展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工作,实现产品可溯源、安全可追踪、风险可管控、责任可追究。按照要求,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信息记录应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记录信息包括原料验收、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为强化食用植物油生产监管工作,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下发《关于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指导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溯源、安全可追踪、风险可管控,不断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用植物油产品安全。《意见》提出,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记录重点包括原料验收信息、生产过程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产品销售信息、人员设  相似文献   

3.
对2014—2016年北京市市售食用植物油质量进行调查,分析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和存在的质量隐患,提出了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保障对策和建议。即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管理技术、提高和完善食用植物油标准体系、加强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宣传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月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目的是通过指导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溯源、安全可追踪、风险可管控。《意见》提出,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记录重点包括原料验收信息、生产过程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产品销售信息、人员设备信息等。《意见》针对食用植物油常见风险隐患和掺杂造假等,提出黄曲霉毒素B1控制、苯并(a)芘控制和物  相似文献   

5.
HACCP在植物油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植物油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安全,通过在植物油厂推行HACCP体系以控制植物油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可有效控制植物油产品安全性和产品质量,减少产品的安全风险。该文研究在植物油厂建立HACCP体系关键环节和控制措施,为各类植物油企业推行HACCP体系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全球3大食用植物油消费国之一,虽是消费大国但植物油料的对外依存度较高, 60%以上的油料需要进口。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区域优势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集中度、质量追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食用植物油作为高风险产品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产业概况、标准体系、质量安全风险和监管措施进行介绍,幵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加大企业主体责仸的落实、引导企业建立HACCP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建立的分析方法以其准确、快速、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转基因成分和掺假检测。从DNA含量极少且完整度较低的食用植物油中提取到高质量DNA是影响基因检测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食用植物油中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和基因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杨朝慧 《中国油脂》2021,46(12):69-78
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15—2020年2 701 份我国食用植物油抽检不合格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不合格植物油的品种、包装规格、产地和产业链主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植物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过氧化值和酸值超标、苯并(a)芘超标、黄曲霉毒素B1超标、溶剂残留量超标、非法添加乙基麦芽酚和脂肪酸组成不合格是导致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运用交叉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别识别了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在不同植物油品种、包装规格、产地和产业链主体中检出频率和检测值的差异,旨在为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应对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进而提高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食用植物油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其安全性是消费者和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 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就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进行分析, 对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归纳总结, 从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角度, 分析了抽样工作、检验工作、报告审核3个方面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并运用部分实例, 重点阐述了在食用植物油抽检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拟为规范抽检流程、防控风险、保障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局组织系统内专家一行5人,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3国开展进口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检查。这是国家质检总局首次派出官方检查团对输华食用油主要输出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检查。检查团与印尼农业部和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代表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架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检验监管措施和实验室资源配置等情况;在棕榈油育苗园、种植园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交  相似文献   

11.
食用植物油作为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尤为重要。确定植物油加工中原料验收、碱炼、脱色和脱臭为4个关键控制点,通过正态分布随机函数生成模拟生产数据,筛选4个关键控制点的食用植物油危害因子(如重金属、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和质量因子(完整粒率、损伤粒率等)数据进行植物油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植物油加工中4个关键环节的相对风险值、风险指数和综合风险指数,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算法。研究表明,食用植物油加工中的预警系数为0.95较为适宜,同时对原料验收、碱炼、脱色、脱臭4个环节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为保证食用植物油加工环节的安全性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结合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法(PCA-SVM)对7种市面上常见的食用植物油进行了分类研究。首先运用PCA法对预处理后的各食用植物油的1H-NMR谱图积分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选用前2个主成分作为SVM的输入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再对测试集样品进行预测,以实现食用植物油的种类鉴别,并与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网格划分法优化得到模型最优核函数参数值为1.7411,最优惩罚参数值为0.3299,以最优参数建立的PCA-SVM食用植物油分类模型对测试集的分类正确率为100%,高于SIMCA分类法的61.90%。建立的1H-NMR结合PCA-SVM法食用植物油分类模型,可以快速、有效的鉴别食用植物油种类,适合实际食品检测工作中建模样本有限的实际,为食用植物油的品质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开展风险调查,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质量安全风险包括生产原料重金属污染风险、食用油现制现售经营者产品掺假和以次充好风险、"地沟油"风险、消费不当导致的品质指标不达标风险、真菌毒素污染风险、苯并[a]芘和溶剂残留风险、增塑剂污染风险、超限量使用抗氧化剂的风险。针对以上风险,本文提出了适应国内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的监管建议,对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完善食用植物油监管制度体系,保障植物油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DNA的食用油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掺假检测、转基因检测、品种溯源鉴定等领域,但食用植物油的DNA提取技术一直是其应用和发展的瓶颈。该文对常用食用植物油的DNA提取方法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各技术的优势和缺陷以及食用植物油DNA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现行食用植物油标准进行了梳理,同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食用油脂标准,对食用植物油重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我国现行植物油标准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原因,从油料作物的种植、储藏、加工运输、社会管理体系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洋 《中国油脂》2022,47(4):1-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的持续走低,提高我国本土食用植物油料的供给、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和官方信息,整理出2000—2019年我国传统八大食用植物油料的产量数据,并结合相关研究计算得出对应历年食用植物油本土供应量,同时建立Holt双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模型对我国本土食用植物油料和油脂的总供给进行预测,结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发展规划,进一步分析当前制约我国食用植物油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国家制定食用植物油料油脂发展规划,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食用植物油精炼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艺,综述了食用植物油精炼技术中各环节的影响因素,以及生产中易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食用植物油风险监控体系,通过对标我国与欧盟现行植物油污染物限量相关的现行标准,分析二者对植物油中污染物最高限量的差异之处。结果表明:我国对植物油中污染物的限量种类少,且最高限量均高于欧盟标准。针对对标结果,为改进和完善我国植物油安全生产和监管提供参考,建议增加我国植物油污染物限量项目,严格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水平和污染程度进行监测评价。2016—2017年对广西14个地级市共抽检监测食用植物油3 821份,按照 GB/T 5009 检测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黄曲霉毒素B1、总砷、铅和苯并(a)芘,并依据 GB 2716—2005对食用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抽检食用植物油总合格率为 92.04%;2016、2017年食用植物油合格率分别为96.70%和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种类看,玉米油、芝麻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合格率分别为100%、93.75%和99.61%。花生油合格率最低,为87.83%,黄曲霉毒素B1超标是花生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检出率为8.85%。从包装看,预包装食用植物油的合格率(99.70%)明显高于散装(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环节的合格率最低,为88.01%。广西玉米油、芝麻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相对而言抽检合格率较高,花生油合格率较低,应加强花生油的抽检监测和监督管理,通过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积极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持续深化小油坊专项治理,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逐步推进广西食用植物油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