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烟幕透过特性对激光寻的武器制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某激光制导武器(1.064μm)的数学仿真平台,提出了烟幕对抗激光制导武器的仿真方法;研究了烟幕的干扰效果;给出了典型战场气象环境和3种典型投弹方式下不同透过特性(T=0%~100%)的烟幕对抗激光制导武器的仿真结果,对烟幕干扰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烟幕透过率T>69%时,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无影响;当烟幕透过率T<15%时,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有严重影响,致使激光制导武器飞行发散。  相似文献   

2.
激光精确制导技术及其干扰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阔  冯源 《飞航导弹》2011,(2):80-84
阐述了激光制导武器制导原理和抗干扰技术,从激光测距距离欺骗干扰、激光有源角度欺骗干扰、激光高重频干扰、强激光压制干扰和无源烟幕干扰五个方面分析了对激光精确制导武器的干扰技术,为地面重点目标防护激光制导武器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激光制导武器高重频干扰技术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激光高重频干扰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干扰效果,研制了高重频干扰下的激光制导武器弹道仿真系统.以比例制导的激光制导炸弹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干扰前后炸弹的制导电压、制导误差角、航向角和弹道,给出了干扰后弹着点的分布.研究认为激光高重频干扰使激光制导武器在不断的航向调整中水平速度下降,飞行时间缩短,导致激光制导武器飞行距离不能达到攻击目标所需的距离,是一种有效的对抗激光制导武器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烟幕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 《兵工学报》2006,27(4):681-684
研究了烟幕干扰设备对光电成像系统和光电制导系统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烟幕对观瞄用光电成像系统干扰效果的定性评估可以按照干扰对目标识别的影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定量评估可以采用实施干扰前后图像之间的相关函数作为评估指标,按照相关函数值的大小将干扰效果划分为3个等级;烟幕对跟踪用光电成像系统的干扰效果可以根据光电成像系统能否输出有效跟踪脱靶量以及脱靶量是否超出正常跟踪精度的3倍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对于光电制导系统,可以根据实施烟幕干扰后制导武器的脱靶量是否超出正常制导精度的3倍或杀伤半径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并根据干扰成功率的大小划分干扰等级。  相似文献   

5.
对光电制导系统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卫 《弹道学报》2005,17(3):53-59
研究了光电干扰设备对光电制导系统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针对3种不同的干扰试验方法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对于仿真试验,可以根据实施干扰 后,制导武器的脱靶量是否超出未受干扰时正常制导精度的3倍,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并依据干扰成功率的大小划分干扰等级;对于实弹干扰试验,可以根据脱靶量是否超出正常制导精度的3倍,或杀伤半径来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对于模拟飞行干扰试验和地面试验,可以根据导引头的跟踪脱靶量是否超出导引头正常跟踪精度的3倍,或导引头在靶平面上的跟踪脱靶距离,是否超出应用该种导引头的制导武器的杀伤半径来判定干扰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6.
《飞航导弹》2021,(4):20-26
现今激光制导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介绍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激光制导武器,包括激光制导炸弹、导弹、火箭弹,以及含激光半主动制导的多模复合制导武器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的特点;并在发展多模复合制导、激光导引头小型化等多方面,提出了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航空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应用在航空制导武器的红外成像制导、激光制导、毫米波制导、多模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地磁场、网络中心、视觉仿生成像、电磁指纹等新制导技术。应用新的制导技术,可显著提高航空制导武器的制导精度,提高武器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烟幕是传统的遮蔽、迷盲手段,在2次世界大战中都曾大出风头,由于烟幕能吸收,散射可见光、红外光、激光等,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对抗武器。烟幕对抗的作用和原理 60年代以来,军用光电技术获得了大幅度的进展,出现了多种新型光电探测器和光电制导武器系统,大大提高了光电制导武器在一般烟雾和夜间等不良能见度条件下的命中精度。例如,红外成像探测器材能够在漆黑的夜间,透过薄雾、伪装和树林观察目标,这类装备已在夜视器材  相似文献   

9.
中程空地电视遥控指令制导导弹光电干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安  李辉  何胜强  王安丽 《兵工学报》2005,26(6):849-853
研究了电子对抗与干扰对中程空地电视遥控指令制导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面有源干扰站和云层、烟幕对空地导弹的干扰情况。通过仿真系统对于扰类型及其干扰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干扰条件下导弹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0.
激光角度欺骗干扰信号超前时间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童忠诚 《兵工学报》2008,29(5):633-636
激光角度欺骗干扰信号超前制导信号的时间决定了激光导引头是否将干扰信号当作制导信号处理,从而决定了激光角度欺骗是否有效。从探讨激光角度欺骗干扰信号能够进入激光导引头波门且超前制导信号的概率出发,利用激光制导武器光电干扰仿真系统,仿真得到了激光角度欺骗干扰概率与时间超前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时间超前量小于波门宽度的1%时,才能保证激光角度欺骗干扰有效。  相似文献   

11.
舰载激光引偏干扰系统的安全引偏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爽  张晓辉  孙春生 《兵工学报》2015,36(11):2135-2140
针对舰载激光引偏干扰系统的安全引偏距离选择问题,基于舰载激光引偏干扰系统的作战机理与水面舰船的冲击因子破坏标准研究了舰载激光引偏干扰系统安全引偏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舰载激光引偏干扰系统应对不同激光制导武器时的安全引偏距离,分析了激光制导武器的飞行速度、入水角度以及装药量等相关参数对安全引偏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制导武器的装药量与飞行速度是影响安全引编距离的主要因素,激光制导武器的装药量增大会使安全引偏距离增大,飞行速度增大则会造成安全引偏距离随入水角度发生剧烈变化。研究结果对舰载激光引偏干扰系统的安全引偏距离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卫 《兵工学报》2005,26(6):751-753
研究了光电干扰设备对激光测距机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区分激光距离欺骗干扰和激光致盲干扰,分别分析了它们对激光测距机的干扰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对激光距离欺骗干扰效果的评估,可以根据实施干扰后测距机的测距误差是否超出无干扰时的正常测距精度的三倍判定干扰是否有效,并依据干扰成功率的大小将干扰效果划分为若干等级。激光致盲干扰设备对测距机的干扰效果可以依据致盲激光对测距机测距精度、测距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激光末制导炮弹欺骗式干扰的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末制导炮弹欺骗式干扰仿真需建立其弹道、外部环境和欺骗式干扰等模型.弹道模型由炮弹无控自由飞段、惯性制导滑翔段和末制导段按比例导引制导率建立.外部环境模型据臭氧、水蒸气等对激光吸收透过率和云、雨、尘散射透过率建立.欺骗式干扰仿真模型由真假目标在导引头探测器上形成的激光弥散斑的能量建立.通过设定欺骗式干扰发射机位置和干扰发射功率、真假目标距离,采用Simulink仿真即可计算出炮弹的脱靶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两种适用于评估对制导武器上应用的各类引信干扰效果的评估准则:干扰成功率准则和杀伤概率准则,并讨论了它们的应用条件。干扰成功率准则以实施干扰后引信是否提前启动、瞎火或改变正常工作方式判定一次干扰是否有效,依据多次试验的干扰成功率评估引信干扰效果和确定干扰效果等级。杀伤概率准则依据对引信实施干扰后装有引信的制导武器对目标杀伤概率的大小,或干扰前后杀伤概率之比,或干扰后杀伤概率的下降率评估引信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验激光制导炸弹半实物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建立了激光制导炸弹的飞行动力学、运动学方程及其计算程序,将激光制导炸弹、激光目标模拟器、五轴转台与仿真计算机联接,构建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半实物仿真实验,获得仿真数据;运用制导炸弹的概念和飞行力学理论校核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无人机挂载激光制导炸弹实施投弹试验,分析、对比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高重频激光对激光导引头的干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激光制导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导引头的编码体制和抗干扰措施。介绍了有源激光干扰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针对试验现象,分析了高重频激光对不同编码体制的激光导引头的干扰机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概率分析的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扰环境的复杂性和抗干扰措施的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电子干扰条件下的效能评估方法。运用概率分析方法,建立电子干扰设备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干扰成功的概率计算模型,以及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电子干扰效能评估模型,并给出了效能评估步骤。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为实现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效能的定量评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