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Web的同步协同虚拟实验室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在分析了基于Web的同步协同虚拟实验室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同步协同电路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框架和功能,并着重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的协同虚拟实验室是基于虚拟原型、基于计算机协同支持,由虚拟元件和虚拟实验平台组成的虚拟实验室,是现代远程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它的建立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伸缩性、适应性和交互性。在介绍基于Web的协同虚拟实验室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Web的电路协同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框架和功能,并对开发电路协同虚拟实验室过程中所涉及的并发控制策略、信息协同处理和可视化电路计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分布式环境中复杂产品协同开发的装配设计需求,研究基于协同虚拟环境的装配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提出分布式条件下支持多用户实时交互操作的协同虚拟装配方法,包括复杂场景高分辨率实时渲染和多通道沉浸输出方案。以此为基础开发分布式协同虚拟装配环境,并通过面向汽车整车的多用户协同虚拟装配实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证明,用户可在该系统中完成复杂产品的协同虚拟装配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虚拟仪器实验室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框架模型,以NI的LabVIEW7.1为软件开发工具,设计并开发出一系列虚拟仪器,并使用HTML编程语言把虚拟仪器制作成网页向外界发布,支持远程网络实验,并设计了虚拟实验室网站,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用户可以在网络上随时随地访问虚拟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样机的协同设计技术是将协同设计技术应用到虚拟样机的开发过程中 ,可以大大简化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 ,大幅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费用 ,提高产品的系统级性能 ,获得最优化和创新的设计产品。针对虚拟样机技术的特点及其与协同设计的关系 ,提出虚拟样机协同设计的方法 ,并对虚拟样机协同设计环境基本结构及实现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基于Web的协同虚拟实验室特点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基于Web的协同电路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框架和功能,并时开发协同电路虚拟实验室过程中所涉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虚拟样机三维表现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样机是一种新型的基于一体化产品和过程开发策略的新的设计、开发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协同虚拟样机的基本概念和样机设计过程中对可视化的要求,接着对虚拟样机三维表现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对支持虚拟样机分布表现的虚拟样机软总线技术和同步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的发展现状,针对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系统协同设计的需求,提出了机车车辆虚拟样机调度平台,基于研究现状对该平台进行了功能的完善.按照协同的观点规范了机车车辆虚拟样机各部分的任务,并采用数据管理、子系统调控、文件管理、工作流管理、系统安全等技术,研究了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机车车辆虚拟样机调度平台的关键技术,开发了分布式网络工作环境下协同的机车车辆虚拟样机调度平台.通过初步试运行,表明该平台能有效地支持分布式网络工作环境下机车车辆虚拟样机的协同开发.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并行工程环境下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协同设计与仿真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提出虚拟样机协同设计与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整体解决方案,研究面向虚拟样机的数字化多领域集成建模理论与方法,建立面向虚拟样机开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管理与冲突协调模型,提出面向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开发的多学科协同设计、协同仿真和智能决策支持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协同支持环境,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样机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并行工程环境下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协同设计与仿真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提出虚拟样机协同设计与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整体解决方案,研究面向虚拟样机的数字化多领域集成建模理论与方法,建立面向虚拟样机开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管理与冲突协调模型,提出面向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开发的多学科协同设计、协同仿真和智能决策支持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协同支持环境,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协同虚拟实验室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远程教学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网上协同虚拟实验室的出现,使远程教育更趋完善,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伸缩性和适应性。该文设计了协同虚拟实验室的一种基本框架,论述了协同虚拟实验室应具有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协同实验中的并发控制策略,最后指出了协同虚拟实验室设计中用到的其它关键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群体感知技术、组播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Virtual Manufacturing represents the emerging approach the enterprises can use to improve their processes, introducing new products more quickly in the market in a cost effective way. The fundamental idea is to create an integrated and synthetic environment, composed of software tools and systems such as Virtual Reality and Simulation to support such process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irtual Manufacturing (VM) environment,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areas and the resulting benefits. The role of Simulation Lab and ITIA-CNR in applying the VM is discussed,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currently carried out by the institutes are presented and two significant cases developed as example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cept are shown. Received: February 2005/Accepted: January 2006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的虚拟物流实验室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虚拟物流实验室设计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基于Web的虚拟物流实验室构架,并设计了实现方案.运用3D 软件结合VRML建立虚拟场景模型,通过Java 3D对模型文件的调用实现虚拟场景的构建.调用Java 3D类库实现场景漫游、人机交互等功能,并对虚拟模型进行优化、重组.最后建立一个虚拟实验室的场景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开发效率以及系统的沉浸性与交互性.  相似文献   

14.
虚拟仪器代表着仪器仪表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它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该设计选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利用AT89C2051单片机对其进行控制,并通过串口与测试现场的服务器进行通信,服务器利用LabVIEW的DataSocket技术对采集到得温度数据进行实时的发布,远程客户机的数据接收、数据处理和温度显示功能均由LabVIEW软件编写的程序来实现,充分体现了"软件就是仪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虚拟现实系统组成要素为基础,分析了设计虚拟场景的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VRML的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足够的实践来支撑。目前,与网络软件方面的实践,多数学校都能安排,但是网络硬件设备方面的实践,很多学校并不具备条件--主要的问题是投入大。这里介绍了用BOSON NetSim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它经济、灵活,非常适合学校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17.
牛龙平 《计算机工程》2006,32(20):284-285
虚拟数字机是仿真实计算机的一种系统软件,该文介绍了虚拟数字机系统的设计思想、框架结构和关键技术,给出了基于虚拟数字机应用的实例,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虚拟制造技术,从面向产品伞生命周期的角度,以汽车发动机VE型分配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实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虚拟设计、虚拟样机、虚拟装配、有限无分析、虚拟加工仿真等,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文利用该研究力’法重点分析了VE型分配泵传动部件易断裂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给出了解决方案。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将虚拟制造技术应用于产品的开发与改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SUMMIT Lab and William LeRoy Heinrich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were honored to be the 2002 awardees of the Satava Award for Virtual Reality in Medicine. Since the award, the group has followed two main threads of research, which we describe below. The first, “building a high-performance, network-awar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has investigated the framework and components needed when students in multiple locations collaborate using computation-intensive simulations and large image datasets. The second thread, “online, interactive human physiology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as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physiology models embedded in 3D visualizations of virtual patients in naturalistic medical environments. These environments support immersive, experiential learning where students act as medical providers and manage authentic medical events and crises. These research efforts, and our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in the chapter below.  相似文献   

20.
Virtual manufacturing systems provide a useful means for products to be manufactured ‘right the first time’ without the need of physical testing on the shop floor. Earlier research was mostly on developing a virtual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Over the years, simple graphical 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 gave way to complex multi-science predictions. Virtual systems such as Virtual Machine Tool, Virtual Machining, Virtual Assembly, Virtual Tooling and Virtual Prototype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upport virtual manufacturing. Different systems and approaches have different targeted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xisting virtual systems. Their focuses and approaches (i.e. virtual reality, Web-based technique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hardware interactions and STEP-NC-based methodologi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ystems, we have categorized them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application domains. Discussions and concluding remarks are given based on the re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