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日常教学中应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推动形成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局面。以“三寓三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印刷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改革创新之路,包括结合人才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内容;探索多元化教学路径,创新教学实施方式;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机制。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及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思政教育大背景下,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本文结合包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以塑料薄膜的阻隔性为例,对包装材料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有益探索,也为更多的理工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魏俊儒 《包装工程》2022,(S1):413-415
目的 中国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理念,与时代深度契合。将“课程思政”与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有利于构建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德树人目的。方法 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高校中国画课程入手,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重技法、轻理论”,专业教学与思政融合度不高,专业教师个人思政意识浅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论 提出了强化中国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增强中国画课程思政互动体验、注重经典作品解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健全中国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评价新时代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教学设计优化升级、教学目标系统重构、教学内容解构重组、教学资源迭代完善、教学评价多元高效、教学团队交叉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学思践悟”四位一体家具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运用数字资源共享、案例分析穿插、市场调研分析和创新设计实践等方法,通过案例实践,论证了基于“学思践悟”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实际成效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卢晓燕 《湖南包装》2020,(2):137-140
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路径及措施,并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构成"课程为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在线数字教学平台,通过典型的案例融入课堂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在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实现了课堂思政教学改革的最初目标。  相似文献   

6.
丁健 《上海包装》2023,(5):197-198+207
随着“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在高校教学中的深入推进,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新元素,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人才,成为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引入“三寓三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深入分析与提取包装版式设计中的传统特色闪光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与实践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真正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彭超 《中国包装》2023,(2):106-108
包装设计内涵丰富,是集包装结构和视觉传达为一体的系统性设计工程。本文研究课程思政与包装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探索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及实施路径,通过问题引导、故事讲述和分组研讨三法并举,达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党史教育的学习越来越受各大高校的重视。全面加强党史教育的学习,不仅是新时代对党的思想传播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使高校作为培养年轻人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针对当前高校党史思政教学存在的弊端,文章以建环本科课程《制冷技术》为例,提出一种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党史的新型教学方法,分析了《制冷技术》课程的党史思政元素,研究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党史教育与专业内容的融合点,通过课堂巧妙穿插党史知识、课下布置相关任务、实时普及职业精神等措施,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并穿插党史学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几年来高校在课程建设改革方面,特别是除了思想政治课之外,在其他专业课程都要融入思政元素,积极促使育人体系的完整。在此背景下,研究了"课程思政"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探索了公益广告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所需要改革方法、内容、路径等3个方面,进而探讨了选题、内容、质量改革以及进行成果拓展等多项举措来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公益广告设计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新局面。本文通过阐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必要性,以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深入挖掘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职业素养和爱国情怀。《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为其它理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使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变得愈发重要。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能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而且可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反馈与引导。鉴于此,文章提出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然后以课程教学进度、多方评价视角、提高教学效果为支点,构建了评估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旨在为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思政评价体系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苏州博物馆的思政教学资源,将模型制作课程与其有效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有创意思维和设计思维。分析苏州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与思政教育资源,阐述如何将模型制作思政教学与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并提出了融合实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本文提出了将二者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思政教育课程高水平发展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极有必要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媒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方法 在介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三位一体”培养理念,开展集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知识–能力–素质(Knowledge-Ability-Quality,KAQ)思政育人培养模式。同时,结合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党史故事融入课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在线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授课与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评体系等,并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访谈的形式改进教学方式。结果 92.0%的调查对象认为《食品添加剂》课程分值比例分配合理,并有96.8%受访者对教学模式表示赞同,可见教学改革已得到选课学生的普遍认可。结论 在《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求实创新、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等案例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作用,实现专业教育与品德修养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文基于战疫背景,以艺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主题融合教学实践为例,转变传统艺课堂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育人形式,深入挖掘艺课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融入高校艺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性探索,践行"课程思政+战疫艺课堂"教育教学新形式,厚植艺术专业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的关键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系统化设计解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融入性、教学形式的匹配性等问题。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课程思政"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以高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如何依据专业教学标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并分别以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单元为例,阐述了如何进行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陈美伊 《中国标准化》2023,(18):213-215
课程思政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强调育人先育德,将育人和育才结合起来。思政教育是要为国家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优良传统以及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Web前端开发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及软件开发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要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综合素质过硬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加速课程思政标准化建设研究,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本文对于课程思政标准化内涵进行说明,分析课程思政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Web前端开发基础课程思政标准化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印刷工艺及印后加工”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被认定为广东省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从该课程的学情分析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强调用“红色印刷”和“三全育人”贯穿教学设计全过程。该课程的课程思政理念与目标,实施方法与成效可为国内印刷类专业课及其他工科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或示范。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思政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思政教学的不足,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包装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课程思政在高校的研究和实践做出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隐性渗透性、交互融合性、多元引领性,针对课程思政实施中的师资、课程评价和辐射面等问题,高校应遵循协同性、融入性、联动性原则,围绕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推进全方位协同育人环节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  相似文献   

20.
刘俊 《中国包装》2014,(7):61-63
"中国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原发驱动力量,指明了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目标和实践性特点,同时赋予教师崇高的育人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发挥好高尚思想引领、潜心育人的基本职责,通过施教措施、方法的创新,做好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向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