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5 kV固态复合开关的原理、结构、性能进行阐述,分析10 kV与35 kV固态复合开关的拓扑电路的异同,对这种新型开关应用于投切容性电流的暂态过程及效果进行仿真,论证35 kV固态复合开关实现大容量电容器无冲击投切的可行性,对装置的具体配置与参数进行校验,最后通过35 kV/100 A固态复合开关实际装置的运行试验效果验证该新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无功补偿领域用真空接触器投切并联电容器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种方式会造成电流冲击、过电压和开关重燃。介绍了一种高电压等级固态复合开关(SSHS)的工作原理、辅助电抗器设计、推荐主接线型式、投切策略、装置组成、仿真及相关试验。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的高压SSHS设计可快速、频繁、无冲击地对电容器组进行投切,且在高电压电力系统下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鹏  刘岩  贺建纲  张远 《电气应用》2012,(16):80-85
总结了传统10kV补偿系统中投切电容器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电力电子器件与真空开关并联使用的固态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组的投切方法,介绍了固态复合开关的设计方法及控制方式,并介绍了固态复合开关在天津铁厂中的工程应用,指出固态复合开关在无功补偿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信号处理器多机控制系统的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及抗干扰措施。该装置采用晶闸管为开关投切并联电容器 ,投切控制策略为改进的“十三区图”法 ,实现了 10 k V系统无功自动补偿 ,并对电力电容器组提供了全方位保护 (过压、过流、欠压等 )  相似文献   

5.
IGBT型固态开关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态开关技术是用户电力中一种新型电气设备投切控制技术。本文着重对IGBT型固态开关进行了研究。设计了IGBT型固态开关的基本结构和构成方案,进行了全导通控制实验,SPWM导通与关断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GBT全控器件构成的固态开关完全可以实现电气设备的快速投切控制。  相似文献   

6.
吴功祥  江和  张培铭 《江苏电器》2009,(7):28-30,52
通过对无功补偿装置在投切电容过程的仿真研究,寻找最佳控制方案,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最优控制,并对复合开关的断相保护、电容器保护、晶闸管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出快速无弧无涌流高可靠性的智能复合开关。  相似文献   

7.
新型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当前高压无功补偿领域采用常规机械开关投切电容器组开关合闸时触点弹跳产生过电压,分闸时易重燃及不可频繁操作,而采用串联固态电子开关需要相应的动、静态均压及同步触发电路导致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高压投切开关的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采用降压变压器、交流接触器、低压可控硅构成新型高压投切开关,利用变压器短时过载与空载运行来投切电容器组完成无功补偿。理论推导及仿真试验均表明该装置具有响应时间快、投入无涌流、无关断过电压、价格适中的优点,证明该装置特别适用于中等容量的高压无功补偿系统。  相似文献   

8.
石化企业10(6)kV无功补偿装置投切普遍存在电容器及其投切开关检修频繁,电容器容量三相不平衡保护跳闸导致投切失败、主绝缘击穿、熔断器熔断及电容器使用寿命缩短,严重时发生母线停电、电容器本体故障起火、开关重燃及爆炸等事故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智能相控开关在石化企业10(6)k V无功补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复合开关是低压1140V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中电容器的投切开关,适用于对矿井电网无功功率补偿电容器的通断控制。在借鉴以往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复合开关实现电流过零时切除电容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动作过程,描述了主电路的接线方式,分析了复合开关控制电路的结构及其工作机理。复合开关投切无涌流、无谐波、功耗小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使其在矿用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中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站用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合理设计站用电系统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动作逻辑。以糯扎渡直流输电工程普洱换流站为例,根据主接线形式、运行要求和具体运行工况,对10 k V备自投的五种运行工况分别设计了备自投充放电逻辑和十三种动作投切逻辑,对400 V备自投单母分段运行方式设计了两种动作投切逻辑。同时,对备自投装置的定值整定原则及定值配合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推荐定值。所提出的备自投方案经现场实际运行证明:通过10 k V和400 V两级备自投装置的配合,在各种运行工况下某路或某两路站用电源失电时备自投装置都能快速动作投切至备用电源,无需降低直流输送功率或停运,大大提高了直流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低压无功补偿投切电容装置选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明琪  徐洪 《电气应用》2007,26(11):S44-S46
着重分析低压无功补偿投切电容装置(接触器投切电容装置、晶闸管投切电容装置、复合开关投切电容装置)的工作原理;同时介绍各自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勇 《电气制造》2013,(12):41-42
介绍了近年出现的国内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的投切核心部件——机械式接触器投切装置、晶闸管投切装置和复合开关投切装置,阐述各类产品工作原理的同时,还介绍了各型装置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模块投切电容器,晶闸管在电压过零时导通,电流过零时关断,避免了合闸涌流的冲击。本文对晶闸管投切时电容器上的能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晶闸管最佳开通和关断时间,确保晶闸管导通时无合闸冲击电流。  相似文献   

14.
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补偿控制精度低,功能单一,电容器投切过程易产生较大的涌流,引起系统过电压。为此,设计了新型的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配合零投切复合开关完成低压配电无功补偿相应功能。控制器硬件上采用dsPIC33F系列处理器和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MCP3909构成,软件上采用准同步采样算法对电网参数进行采集和计算。经试验测试,该设计能够精确控制,分级补偿,过零投切,对系统无功功率进行有效补偿,显著提高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片机(AT89C52)无功补偿复合开关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怀忠 《广西电力》2006,29(5):23-25
针对电磁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投切电容器在无功补偿装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AT89C52)并应用于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复合开关。该复合开关与接触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相比,其主要优点在于它既有晶闸管过零投切电容器时电网浪涌电流小的优点,又有接触器闭合时晶闸管无功耗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长沙220 kV芙蓉变电站开关偷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长沙220kV芙蓉变电站开关偷跳事故的原因,现场测试了芙蓉变无功投切过程中的过电压水平及220V直流电源系统压敏电阻的伏安特性,并对D25多功能智能电子设备进行了电磁兼容及高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事故与系统开关投切及无功投切的过电压无关。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由智能控制器实现20k 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灵活切换的技术方案,介绍了以STM32嵌入式ARM芯片辅以外围电路所构成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装置的硬件主体设计,对接地模式选择、故障特征与类型判断、电阻投切回路检测、电阻投切时刻控制、高阻接地故障判断、间歇性接地故障判断等软件设计思路进行说明。装置整定与测试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实现电压、电流实时监测,并通过故障特征判断,完成中性点接地方式切换,可明显提升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同时满足设备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模块投切电容器,晶闸管在电压过零时导通,电流过零时关断,避免了合闸涌流的冲击。本文对晶闸管投切时电容器上的能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晶闸管最佳开通和关断时间,确保晶闸管导通时无合闸冲击电流。  相似文献   

19.
基于DSP的TSC综合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TSC综合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采用定点DSP芯片TMS320LF2407A 作为控制器的核心,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准确检测出电网中的各项参数,投切补偿电容器时以各相所需的无功功率为控制量,以固态继电器为投切开关,三相共补与分补相结合,实现对三相不对称冲击负荷的快速响应,有效地防止过补偿和投切振荡。  相似文献   

20.
故障录波装置是研究现代电网、分析继电保护动作与设备故障原因的重要基础和理论依据。主要针对一起110 k V变电站三条10 k V出线线路开关同时跳闸、造成下级10 k V配电室全停的复杂事故,以故障录波信息为理论依据加以分析,得出由于其中一条10 k V线路遭施工外力破坏,且10 k V配电室中母联开关故障导致三条线路开关同时跳闸。通过对母联开关进行试验和解体分析,确定开关故障的原因为真空灭弧室真空度不满足要求。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今后分析此类故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