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木本油料发展现状分析与供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始终低于40%,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家食用油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耕地红线的制约与木本油料的独特优势,使得发展木本油料成为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的最优解。以油茶、核桃、油橄榄为例,利用宏观数据,从供需两端分析了我国木本油料的发展现状,进一步量化了食用木本油在总体食用植物油中的占比并分析了木本油供需不匹配的原因。研究发现:截至2017年,我国木本油的总供给量在食用植物油总供给量中的占比为4.02%,总需求量在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中的占比也仅为3.00%,而且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供需占比低、空间不匹配,重建设轻管理、缺良种单产低,传统思维影响大、消费结构不合理,企业低效竞争、产品建设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木本油料、积极引导居民消费,强化科技支撑、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宽产品深加工链等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提升本土木本油在食用油中的比重,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相似文献   

2.
段卓冉  曲洪建 《丝绸》2020,57(2):47-54
为剖析服装产业集群价值创造机理,运用扎根理论,建立40个服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子范畴,主轴编码提炼出区域产业优势、成长环境优势、竞争合作优势、动态创新优势和网络结构优势5个主范畴。结合文献分析,构建服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协同度对价值创造影响的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服装产业集群5个竞争优势对集群价值创造有显著影响,协同在服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对集群价值创造的影响中介效应显著。从服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影响要素角度提出建议,通过优势协同实现服装产业集群价值提升并推动中国服装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玉米油市场上,生产玉米油的品牌有西王、长寿花、金龙鱼、福临门等,没有出现领军品牌,大多企业都立足于本地或区域范围进行市场推广,仅有个别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本针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培育和引导。就目前而言,位居前三甲的玉米油企业皆为专业生产玉米油的企业,多品类食用油企业也开始涉足玉米油产业,各路兵马纷纷准备在这蓝海一战,单品类食用油企业如何保持自己专业发展优势?他们在与多品类食用油企业竞争的同时又要小心自己的哪些短板?  相似文献   

4.
世界橄榄油市场格局及其对我国油茶产业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产、消费、国际贸易、价格等方面介绍了世界橄榄油市场格局以及我国油茶产业现状。预计到2022年我国油茶籽油产量可达98.5万t,而高档食用油的潜在市场为80万~146万t/a。橄榄油将与油茶籽油竞争高档食用油市场,橄榄油在品牌、质量、饮食文化等方面优于油茶籽油,受汇率、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油茶籽油的成本价可能高于橄榄油,建议国家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皮革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王鹏生  李天铎 《中国皮革》2005,34(15):24-25
分析了中国皮革行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形成条件与竞争优势,认为我国皮革行业已经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皮革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有成本优势、外部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皮革行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形成条件与竞争优势,认为我国皮革行业已经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皮革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有成本优势、外部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现行统计口径,油料加工业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胡麻籽和葵花籽加工业(注:实际上大豆和棉籽也是制作食用油的原料),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油料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资源结构不断向优势主产区集中,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区位优势,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食用植物油的供给和消费增长较快,食用油的供需结构基本实现了平衡。因此,我国油料加工业的产业发展已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芹  陈继祥 《纺织学报》2006,27(11):66-69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具有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集群化发展模式是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全球价值链治理是全球价值链中权力拥有者协调和组织分散于全球各地的价值创造的活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治理者常常处于设计和营销环节,获得了大量的附加价值。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制造环节,与治理者的治理关系属于半层级,必须遵循治理者制定的规则和标准。根据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能再依靠低成本的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必须提高营销水平,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正确发展和纺织服装治理者的关系,同时嵌入多条全球价值链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笔者以“中国文具之都”宁波市为例,通过对其文具产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必要性,并详细论述实施标准化战略对文具业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后就文具业在实施标准化战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本文以"中国文具之都"宁波市为例,通过对其文具产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必要性,并详细论述了实施标准化战略对文具业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后就文具业在实施标准化战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各种挑战。通过对我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现状、加工过程中危害物质深度分析欠缺、小品种油料资源的全面化市场调研欠深入、植物油营养评价和特殊人群的专用食用调和油研究开发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面临机遇与前景展望,推广油脂精准适度加工新模式,系统开发我国油料资源,研究食用油营养学价值,开发特殊人群的专用食用调和油,为推动油脂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汉中 《中国油料》2010,(2):300-302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形势、油菜产业在食用植物油供给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推动以"三高"(高油、高产、高效)为标志的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第四次飞跃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HACCP在食用油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在食用油行业中的应用,指出食用油行业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为了使HACCP体系更好地应用于食用油行业,不仅要注重加工中的安全操作,而且更要加强食用油在流通领域及食用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关注力度,提高HACcP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并对食用油产品进行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开展风险调查,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质量安全风险包括生产原料重金属污染风险、食用油现制现售经营者产品掺假和以次充好风险、"地沟油"风险、消费不当导致的品质指标不达标风险、真菌毒素污染风险、苯并[a]芘和溶剂残留风险、增塑剂污染风险、超限量使用抗氧化剂的风险。针对以上风险,本文提出了适应国内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的监管建议,对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完善食用植物油监管制度体系,保障植物油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该文简要介绍我国食用油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食用油工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其 危害,提出我国食用油工业健康持续发展主要对策。即加快食用油质量管理体系HACCP建设;加 快我国食用油企业重组与整合;建立健全食用油标准体系;实行和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法制和 道德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废弃油脂收集监管和利用体系;及食用 油质量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发检测棉籽油特征标志物锦葵酸和苹婆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法, 实现食用油中棉籽油掺假确证性鉴别。方法 利用碱式甲酯化方法对油脂样品进行酯化, 正己烷提取脂肪酸甲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滤去固体沉淀, 使用选择性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 采用外标法定量, 以特征标志物来判别是否掺假棉籽油。结果 本文建立的食用油中锦葵酸和苹婆酸高灵敏检测技术能实现掺假食用油中5%棉籽油准确验证。与基于全谱脂肪酸结合化学计量学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可鉴别大豆油中掺假10%棉籽油比较,本方法更优。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食用油中苹婆酸和锦葵酸高灵敏检测技术, 为实现其他食用油中掺假棉籽油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上存在用低值低价油脂掺伪高值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这不仅损害食用植物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我国食用油脂产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了对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总结了国内外现阶段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进展,这些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对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油脂氢化是油脂工业重要的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油脂的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在部分氢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反式脂肪酸.鉴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目前关于催化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控制反式脂肪酸的生成量方面.就各种催化剂对食用油氢化反应的异构化影响进行讨论,重点介绍食品工业中使用的镍及其他诸如铜、金和铂族金属等非均相催化剂对反式脂肪酸生成量的影响,对非均相催化剂及与催化剂相关的载体、处理方法等诸种因素对顺式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张羽霄 《中国油脂》2021,46(1):117-120
考察组从种植情况、消费情况、企业加工情况、市场情况等方面对纳米比亚3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食用油加工业进行考察。考察组了解到白玉米、小麦和珍珠粟是纳米比亚的三大主食作物,白玉米和珍珠粟来源主要是当地种植,小麦来源主要是进口。纳米比亚国内只有一家食用油加工企业,其余市售食用油均为进口,且大部分来自南非。该调研结果可为国内相关人员了解纳米比亚粮油状况以及国内粮油机械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快速无损识别,为公安实战中打击“食药环”犯罪提供参考,借助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类别、品牌食用植物油进行了多层次分类识别工作。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和一阶导数预处理消除基线和其他背景干扰,使得重叠峰发生分离,从而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提取特征波长,结合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CS-ELM)模型对不同种类和品牌的食用植物油进行分类识别,同时对比随机森林模型与CARS-CS-ELM融合模型在食用植物油快速分类检测方面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基于CARS-CS-ELM融合模型对3类植物油样本总体进行分类,其分类准确率达到85.19%,其中小磨香油、花生油、玉米油样本训练集的品牌分类准确率依次为92.5%、100%、96.7%,测试集品牌分类准确率均为100%,而随机森林模型的9个品牌食用植物油分类准确率仅为80%。综上,CARS-CS-ELM融合模型对食用植物油快速分类识别效果较好,可为食用植物油的无损快速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