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尽管深度学习因为强大的非线性表示能力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多源异构模态数据间结构和语义上的鸿沟严重阻碍了后续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虽然已经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大量的表示学习方法以探索不同模态间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并提高深度学习预测和泛化性能。然而,多模态表示学习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存在许多科学问题尚需解决。迄今为止,多模态表示学习仍缺乏统一的认知,多模态表示学习研究的体系结构和评价指标尚不完全明确。根据不同模态的特征结构、语义信息和表示能力,从表示融合和表示对齐两个角度研究和分析了深度多模态表示学习的进展,并对现有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科学的分类。同时,解析了代表性框架和模型的基本结构、应用场景和关键问题,分析了深度多模态表示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最新发展,并且指出了多模态表示学习研究当前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推动深度多模态表示学习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模态是指人接收信息的方式,包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方式。多模态学习是指通过利用多模态之间的互补性,剔除模态间的冗余性,从而学习到更好的特征表示。多模态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能够处理和关联来自多种模式信息的模型,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学科领域,具有日益重要和巨大的潜力。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图像、视频、音频、文本之间的多模态学习。着重介绍了多模态在视听语音识别、图文情感分析、协同标注等实际层面的应用,以及在匹配和分类、对齐表示学习等核心层面的应用,并针对多模态学习的核心问题:匹配和分类、对齐表示学习方面给出了说明。对多模态学习中常用的数据集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未来多模态学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面向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融合技术是指机器从文本、图像、语音和视频等领域获取信息实现转换与融合以提升模型性能,而模态的普遍性和深度学习的热度促进了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发展。在多模态融合技术发展前期,以提升深度学习模型分类与回归性能为出发点,阐述多模态融合架构、融合方法和对齐技术。重点分析联合、协同、编解码器3种融合架构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情况与优缺点,以及多核学习、图像模型和神经网络等具体融合方法与对齐技术,在此基础上归纳多模态融合研究的常用公开数据集,并对跨模态转移学习、模态语义冲突消解、多模态组合评价等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生物特征识别是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特征提取技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直接影响识别的结果。随着特征提取技术日趋成熟,学者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生物特征间的相关性问题。本文以单模态和多模态生物识别中的特征提取方法为研究对象,回顾了人脸与指纹的特征提取方法,分析了基于经验知识的特征分类提取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逻辑采样提取方法,并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对单模态与多模态方法进行对比。以当前多模态生物特征提取方法和DNA表达过程为引,提出了不同模态的生物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猜想,以及对这一猜想进行建模的思路。在多模态生物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对今后可能有进展的各生物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建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行为识别是当前计算机视觉方向中视频理解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视频中准确提取人体动作的特征并识别动作,能为医疗、安防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一个十分具有前景的方向。本文从数据驱动的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行为识别技术的研究发展,对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识别方法或模型进行了系统阐述。行为识别的数据分为RGB模态数据、深度模态数据、骨骼模态数据以及融合模态数据。首先介绍了行为识别的主要过程和人类行为识别领域不同数据模态的公开数据集;然后根据数据模态分类,回顾了RGB模态、深度模态和骨骼模态下基于传统手工特征和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方法,以及多模态融合分类下RGB模态与深度模态融合的方法和其他模态融合的方法。传统手工特征法包括基于时空体积和时空兴趣点的方法(RGB模态)、基于运动变化和外观的方法(深度模态)以及基于骨骼特征的方法(骨骼模态)等;深度学习方法主要涉及卷积网络、图卷积网络和混合网络,重点介绍了其改进点、特点以及模型的创新点。基于不同模态的数据集分类进行不同行为识别技术的对比分析。通过类别内部和类别之间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后,得出不同模态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手工特征法与深度学习法的区别和融合多模态的优势。最后,总结了行为识别技术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基于数据模态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GMM的多模态过程模态识别与过程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模态复杂过程的多变量、多工序、变量时变性以及模态转换时间不确定等多种原因, 导致面向多模态生产过程的监测问题十分复杂. 对此,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监测方法, 结合定性知识和定量知识, 解决了多模态过程监测中离线数据模态划分、稳定模态和过渡模态的监测模型建立以及在线数据的模态识别等关键问题, 最终实现了对多模态过程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张峰  李希城  董春茹  花强 《控制与决策》2022,37(11):2984-2992
随着网络平台上各类图像、视频数据的快速增长,多模态情感分析与情绪识别已成为一个日益热门的研究领域.相比于单模态情感分析,多模态情感分析中的模态融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受到认知科学中情感唤起模型的启发,提出一种能够模拟人类处理多通道输入信息机制的深度情感唤醒网络(DEAN),该网络可实现多模态信息的有机融合,既能处理情绪的连贯性,又能避免融合机制的选择不当而带来的问题.DEAN网络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跨模态Transformer模块,用以模拟人类知觉分析系统的功能;多模态BiLSTM系统,用以模拟认知比较器;多模态门控模块,用以模拟情感唤起模型中的激活结构.在多模态情感分析与情绪识别的3个经典数据集上进行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EAN模型在各数据集上的性能均超越了目前最先进的情感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深度学习领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模态信息进行推理和决策,其中视觉和语言信息是交互过程中重要的两种模态。在诸多应用场景中,处理多模态任务往往面临着模型架构组织方式庞杂、训练方法效率低下等问题。综合以上问题,梳理了在图像文本多模态领域的近五年的代表性成果。首先从主流的多模态任务出发,介绍了相关文本和图像多模态数据集以及预训练目标。其次,考虑以Transformer为基础结构的视觉语言模型,结合特征提取方法,从多模态组织架构、跨模态融合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比较不同处理策略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从数据输入、结构组件等多角度介绍模型的轻量化方法。最后,对基于图像文本的多模态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当前抑郁症患者人数正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化、年轻化。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面向音频、视频等模态信息的多模态抑郁症识别研究已成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热点课题。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面向音频、视频等模态信息的多模态抑郁症识别中的深度特征提取任务。为了系统总结和归纳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多模态抑郁症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心理学诊断方法,随后简要总结了现有的抑郁症数据集,并阐述了代表性深度学习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进展情况;然后,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面向音频、视频的多模态抑郁症识别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手工特征提取和深度特征提取,以及多模态信息融合策略;最后,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情感识别研究热点正从单模态转移到多模态。针对多模态情感特征提取与融合的技术难点,本文列举了目前应用较广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数据库,介绍了面部表情和语音情感这两个模态的特征提取技术,重点阐述了多模态情感融合识别技术,主要对多模态情感特征融合策略和融合方法进行了综述,对不同算法下的识别效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多模态情感识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程,总结了近三四年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根据三维人脸重构方法的数据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基于静态图像和视频序列的三维重构技术.重点对目前多特征和多模态识别技术进行了分类阐述,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算法并对其识别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人脸识别技术现存的研究难点,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Combined with China's educational reality a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OOC and SPO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mode of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MOOC + SPOC + multimodal classroom", and puts forward that blended teaching i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s the center and "learning" as the center. The classroom form of blended teaching is various and rich, which is defined as multimodal classroom, and the common forms of multimodal classroom are give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and gives the solutions. Based on Bloom's cognitive model and Dewey's "learning by doing" theory, the scheme takes cumulative assess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makes full use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such as rain classroom and mobile cloud classroom,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agi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coordin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rough practic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 are improved obviously.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中多模态模型的训练通常需要大量高质量不同类型的标注数据,如图像、文本、音频等. 然而,获取大规模的多模态标注数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昂贵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范式被广泛应用,能够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信息价值的样本进行标注,从而降低标注成本并提高模型性能. 现有的主动学习方法往往面临着低效的数据扫描和数据位置调整问题,当索引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更新时,会带来巨大的维护代价.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多模态模型训练的高效样本检索技术So-CBI. 该方法通过感知模型训练类间边界点,精确评估样本对模型的价值;并设计了半有序的高效样本索引,通过结合数据排序信息和部分有序性,降低了索引维护代价和时间开销. 在多组多模态数据集上通过与传统主动学习训练方法实验对比,验证了So-CBI方法在主动学习下的训练样本检索问题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育知识图谱研究多数面向文本资源,忽略了多模态资源对教育知识的解读作用及其自身丰富的特征表示。为了更好地推进后续研究工作,以多模态资源为切入点,对教育知识图谱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知识图谱的概念和分类;其次,综述了教育知识图谱的内涵,对教育知识图谱的定义、分类及其构建框架进行梳理;结合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方式,对教育知识图谱的构建技术进行重点介绍;最后,总结了教育知识图谱的相关应用,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目前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了深入发展,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相比,深度模型在许多任务上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然而,作为端到端的具有高度非线性的复杂模型,深度模型的可解释性没有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好,这为深度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深度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算法.针对图像分类任务,将可解释性算法分为全局可解释性和局部可解释性算法.在解释的粒度上,进一步将全局解释性算法分为模型级和神经元级的可解释性算法,将局部可解释性算法划分为像素级特征、概念级特征以及图像级特征可解释性算法.基于上述分类框架,总结了常见的深度模型可解释性算法以及相关的评价指标,同时讨论了可解释性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深度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和理论基础研究是打开深度模型黑箱的必要途径,同时可解释性算法存在巨大潜力可以为解决深度模型的公平性、泛化性等其他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