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黠 《宁夏电力》2014,(1):59-61
针对某变电站231断路器合闸储能弹簧断裂,引发断路器拒绝合闸故障问题,通过金相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断路器拒绝合闸故障的原因是合闸弹簧材质不符合要求,质量不合格,引发合闸弹簧折断,造成合闸不成功,断路器辅助节点未切换,合闸线圈长时间带电而烧毁。  相似文献   

2.
以圆柱螺旋弹簧为储能元件的弹簧操动机构在我国开发及推广应用已有多年,其中分、合闸操作弹簧是弹簧机构的关键部件,是影响分、合闸速度和时间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典型分、合闸操作弹簧,装配在配套的弹簧操动机构中,通过模拟试验装置进行10000次分、合闸机械操作,测量操作弹簧外形尺寸、压缩负荷以及分、合闸速度和时间等特征参量,得...  相似文献   

3.
巴彦淖尔电业局在春、秋季检查时进行了断路器特性试验,35 kV系统中运行的ZW7-40.5型断路器所配CT19型弹簧操作机构由于弹簧疲劳导致断路器特性试验结果不合格,更换弹簧的方法费时、费力,因此研制了更换合闸弹簧的专用工具。该工具由把手、支架、传动连杆、上固定环、下固定环、轴销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现场更换合闸弹簧可单人完成操作,节省工时,同时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现场应用证明,更换合闸弹簧时,使用该专用工具可将更换时间由原来的2~3 h缩短为20 min,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弹簧操动机构的凸轮优化设计都是针对四连杆机构,对五连杆机构的凸轮优化设计研究较少,目前五连杆机构的凸轮设计还是依靠经验,无法使输出力特性与负载特性合理匹配,导致五连杆机构存在合闸速度大、合闸不可靠的问题。文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一种五连杆弹簧操动机构的凸轮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合闸过程中不同位移点的阻力矩,通过设置凸轮轮廓线上对应点动力矩的裕度,使输出力特性根据负载特性的变化进行合理匹配,以获得理想的合闸速度,提高合闸可靠性。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优化后的凸轮即使在合闸弹簧衰减20%能量后,依然能够合上,有效解决了五连杆弹簧操动机构依靠经验设计时合闸速度大、合闸不可靠的问题,并已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一起高压断路器动作特性测试数据不合格的原因;通过调整合闸弹簧预压量,使高压断路器的动作特性测试结果达到设备厂家标准;最后针对高压断路器弹簧严重疲劳问题,提出检修对策.  相似文献   

6.
快速接地开关作为高压开关电器设备的重要模块,通常采用弹簧操动机构作为其驱动装置,降低机构驱动弹簧操作功,能够有效地减小传动系统所受的冲击载荷,对提高快速接地开关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建立快速接地开关三维模型,开展动力学仿真计算,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驱动弹簧关键参数与快速接地开关合闸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驱动弹簧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驱动弹簧,既能满足合闸速度要求,又可实现驱动弹簧操作功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对一起由凸轮和滚轮距离不合格导致的典型220 kV弹簧断路器合闸故障进行分析,在进行故障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弹簧机构断路器工作原理,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运维检修措施,为今后设备施工、验收、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合闸弹簧作为断路器合闸的动力源,当发生疲劳失效时会导致断路器合不到位、拒动等故障.文中以某一12 kV真空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分析断路器合闸弹簧能量与负载的匹配规律,并通过试验得到断路器合闸所需的最小能量.通过模拟断路器长期不动作运行工况下的合闸弹簧长时间处于被压缩状态,得到合闸弹簧力随时间变化的静态应力松弛曲线;通过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某500kV变电站SF6弹簧操作机构断路器与许继WDLK862A断路器保护重合闸配合时,合闸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与断路器SF6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两种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断路器在发生某些异常,如合闸弹簧未储能或SF6压力低闭锁时,都应能及时闭锁重合闸;根据分析,运用中的两种方案均不完整,故提出了三方面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SF6弹簧操作机构断路器与重合闸配合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500kV变电站SF6弹簧操作机构断路器与许继WDLK862A断路器保护重合闸配合时,合闸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与断路器SF6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两种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断路器在发生某些异常,如合闸弹簧未储能或SF6压力低闭锁时都应能及时闭锁重合闸;根据分析,运用中的两种方案均不完整,故提出了三方面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