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辉敏  方熙  赵曙辉 《印染》2012,38(12):9-12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对棉织物进行热致变色功能整理,研究了整理液中热致变色材料所占比例、焙烘条件及改性剂等因素对所制备织物热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hTES)改性硅溶胶整理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热致变色材料所占比例和焙烘温度对热致变色织物的变色能力影响较大;PhTES改性硅溶胶整理织物具有较好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其物理机械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针对热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效果的影响因素,选用棉纱为经纱,热致变色粘胶长丝纱为纬纱,设计织造了3种不同纬密的机织物,对其变色前后的颜色空间(L*、a*、b*)进行测试,并分析加热时间、测试温度以及测试方向等参数对热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对织物的明度及色相影响不显著;测试温度对明度及色相有显著影响。随测试温度升高,织物明度提高,偏红程度减弱;织物沿经向、纬向的明度高,偏红程度低,测试方向对织物明度和色相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热致变色纤维在织物中的应用及变色效果的测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讯     
正我国在智能纤维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实现超长电致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制备日前,东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王宏志教授团队首次实现了多色彩电致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制备,纤维长度可达百米以上,并且纤维器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环境稳定性(如机械稳定性、水洗稳定性、光照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通过设备定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的生产生活需要,就热致变色材料而言,可逆类是最具研究价值的材料。文中综述了各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性能和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及其研究进展,还介绍了有关于纺织服装类的热致变色材料制备方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热致变色材料独特的功能性,对其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热致变色材料的分类、变色机理以及介绍了热致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和材料制备方法。基于对热致变色材料的不断研究,未来其应用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纺织品中,变色纺织品是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文章从变色材料的分类着手,综述热致变色、湿敏变色、感光变色、电致变色四类材料的变色原理、变色性能、主要制备工艺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进行未来的展望,以期为变色材料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拓展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四、变色纤维变色纤维是最近开发的“趣味纤维”中的一种。它的基本原理是:把变色材料(Chromic meterial)封入微胶囊中,把微胶囊分散到聚氨基甲酸酯系列的树脂液中,再在坯布表面涂层。所谓变色材料是感应光、热、液体、压力、电、电子线等外界刺激而发色、消色或变色的材料的总称。外界刺激能是光,则称光变色。其他还有热变色、溶液变色、电变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2,38(15):51-52
0前沿 颜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颜色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信号.最近几十年,外部刺激会使颜色发生可逆变化的变色材料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光致变色是通过光的诱导产生颜色变化,热致变色是热的作用使颜色发生变化,离子变色则是通过离子的作用使颜色发生变化等.这些变色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有应用,如采用光致变色镜片制作的护目镜,婴儿调羹上的热致变色温度指示器等.  相似文献   

9.
用涤纶热致变色长丝(玫红变白色)作为经纱和纬纱,设计织造了平纹、斜纹和缎纹3种组织、不同密度的9种机织物,分别对其变色后的色彩明暗度L~*、红绿色调指数a~*和黄蓝色调指数b~*进行测试,分析了织物组织和纬密对热致变色涤纶长丝机织物变色效果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纬密和织物组织对热致变色涤纶长丝机织物的变色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随着织物纬密减小,明度略有升高,色相略有减弱;颜色变化由快到慢的顺序基本为缎纹、斜纹、平纹。研究结果对热致变色纤维在机织产品上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智能变色材料在纺织业掀起了一波热潮,其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纺织品传递信息,纺织品通过颜色的变化又向人们传达信息,赋予纺织品科技与智能并存的功能。文中综述光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材料分类和应用范围。介绍智能变色材料在针织服装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智能变色针织服装未来在纺织行业会向柔性、舒适、安全、多功能的智能可穿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是生产玻璃膜片、玻璃纤维和玻璃纳米粒子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该法因所用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简单易行而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种技术使得合成各种化合物成为可能,如pH传感器、离子传感器、发光材料以及热致变色材料、生物活性化合物等等。现在正尝试将溶胶-凝胶法与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用以制备具有新的、独特功能的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是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作为纤维素溶剂。所得纤维含有高达30%(w/w)的SiO2纳米粒子。通过检测改性纤维的机械性能来观察改性剂对纤维的影响。同时采用热重分析、WAXS、X射线扫描、29S—NMR固态光谱分析来检测改性纤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而言,材料对于完善产品的功能和丰富产品的内涵以及产品的形态美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在产品功能、设计角度、人文关怀等方面特有优势与案例。同时研究其在产品设计中利用的优势、影响及运用现状,为感温材料在未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致变色防伪纸及其防伪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外光致变色特种功能材料(颗粒状)在普通浆料体系中的留着机理和成形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从光谱角度,对紫外光致变色功能材料与植物纤维混合抄造防伪纸的防伪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柔性应变传感器灵敏度较差、应变范围较窄、牢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聚氨酯细丝为芯,以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为鞘的应变传感纱线,并采用热致变色油墨为保护层,使应变传感纱线兼具变色功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传感纱线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电子万能测试机和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和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穿插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间,形成了导电性能良好的三维导电网络;变色传感纱线灵敏度最高达32.31,应变范围可达100%,可用于人体微小运动检测;在4 V的低电压下即可迅速升温至60℃,能够实现主动变色的附加功能,为发展变色响应快、颜色可调控、使用稳定性高的热致变色材料和传感材料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推动碳纳米材料在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变色纤维与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  陈娜 《针织工业》2010,(3):24-24
<正>变色纤维或织物是在其生产中添加某种具有特殊结构,在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刺激后具有可逆性自动改变颜色功能的物质。主要可分为光敏变色和热敏变色。1光敏变色  相似文献   

16.
以环氧树脂做为壁材,咪唑类催化型固化剂进行固化,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对热致变色材料进行微胶囊包封,制得了密封性能、透明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溶剂性能良好的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颗粒。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在无外加电极下的柔性变色问题,提出一种同轴三明治结构的电致变色液晶纤维的制备方法。采用连续涂层法制备以导电纤维为内导电层,导电水凝胶为外透明导电层,聚合物分散液晶为电致变色层的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对导电纤维种类、聚合物分散液晶体系组分等对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形貌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炭黑掺杂锦纶为芯材的导电纤维,当胆甾相液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氯甲烷质量比为15∶1∶8时,制备的电致变色液晶纤维有明显的3层核壳结构,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其驱动电压为40 V,响应时间为9 s。所制备的无外加电极下电刺激响应液晶纤维器件可为纺织品智能柔性显示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变色纤维与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变色纤维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或结构的、在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条件刺激后可以自动改变颜色的纤维。变色纤维目前主要品种有光致变色和温致变色两种。前者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可以产生变色现象,而在另外一种波长的光线照射下(或热的作用),又会发生可逆变化回到原来的颜色;后者则是指通过在织物表面粘附特殊微胶囊,利用这种微胶囊可以随温度变化而颜色变化的功能,而使纤维产生相应的色彩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也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正阳光变色之变色纤维及其类型所谓变色纤维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或结构的、在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条件刺激后可以自动改变颜色的纤维。变色纤维目前主要品种有光致变色和温致变色两种。前者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可以产生变色现象,而在另外一种波长的光线照射下(或热的作用),又会发生可逆变化回到原来的颜色;后者则是指通过在织物表面粘附  相似文献   

20.
热致变色材料制备及微胶囊包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热敏玫红TF-R1,(隐色染料)、双酚A(显色剂)和十六醇(溶剂)为原料,制备了有机类热致变色复配物,其最佳质量比m(热敏玫红TF-R1):m(双酚A):m(十六醇)为1:5:60.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甲醛[n(脲):n(甲醛)为2:3]预聚体(简称脲醛树脂).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热致变色复配物为囊芯,制备了微胶囊,并测试了微胶囊的结构、变色性能、耐溶剂及耐酸碱性等.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基本没有影响变色材料的变色性能,而且提高了其耐溶剂性和耐酸碱性,从而扩大了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