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丹丹  陈丽华 《纺织导报》2021,(2):56-58,60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经纱采用棉纱,纬纱选用热敏变色粘胶长丝纱,设计织造了5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机织物,对其变色前后的颜色空间值、三刺激值、彩度以及白度等颜色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织物组织及纬密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及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组织对织物明度、彩度和色相偏红程度影响显著,对白度影响不显著。平纹织物的明度和白度最高,缎纹织物的彩度和色相偏红程度最高;织物纬密对明度影响显著,对彩度、白度、色相偏红程度影响不显著,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色相偏红程度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涤纶热致变色长丝(玫红变白色)作为经纱和纬纱,设计织造了平纹、斜纹和缎纹3种组织、不同密度的9种机织物,分别对其变色后的色彩明暗度L~*、红绿色调指数a~*和黄蓝色调指数b~*进行测试,分析了织物组织和纬密对热致变色涤纶长丝机织物变色效果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纬密和织物组织对热致变色涤纶长丝机织物的变色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随着织物纬密减小,明度略有升高,色相略有减弱;颜色变化由快到慢的顺序基本为缎纹、斜纹、平纹。研究结果对热致变色纤维在机织产品上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设计光致变色斜纹织物,探讨光照时间与光照循环次数对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疲劳性的影响,测试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灵敏性与变色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光致变色明度增大,有色色相快速降低,变色灵敏度降低;长时间暴晒会导致光致变色微胶囊凹陷、破裂,最终丧失光致变色性能。光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光致变色纤维纺丝时应适当加入光稳定剂或光降解抑制剂;织物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交织方式对光致变色织物变色效果的影响。以变色粘胶长丝及普通粘胶长丝为纬纱,织造了3种纬纱配比的平纹织物,测试了织物变色前后的有关颜色指标,包括三刺激值、颜色空间、彩度、光泽度、K/S值、光谱反射率等;通过一元方差分析了各项指标与织物变色效果之间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纬纱交织方式对织物色相、明度、彩度影响十分显著,对光泽度和K/S值影响不显著。认为:通过合理设定纬纱配比,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光致变色织物。  相似文献   

5.
林辉敏  方熙  赵曙辉 《印染》2012,38(12):9-12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对棉织物进行热致变色功能整理,研究了整理液中热致变色材料所占比例、焙烘条件及改性剂等因素对所制备织物热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hTES)改性硅溶胶整理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热致变色材料所占比例和焙烘温度对热致变色织物的变色能力影响较大;PhTES改性硅溶胶整理织物具有较好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其物理机械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选用增稠剂PDC、粘合剂101-APF,研究热致变色染料微胶囊在真丝织物上的印花工艺,通过测试印花织物的K/S值、色度值、摩擦牢度和变色性能,得出热致变色染料在真丝织物上印花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增稠剂PDC 2%,粘合剂101-APF 12%,色浆pH为8~9,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2min。在此条件下,印花织物干摩擦牢度为4-5级,湿摩擦牢度为3级,对变色染料的变色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胆固醇类液晶在热致变色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采用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为壁材,胆固醇油醇碳酸酯和胆固醇壬酸酯的混合物为芯材,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胆固醇液晶微胶囊。对制备得到液晶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特征、热学性能以及热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乳化速度为6 000r/min、芯壁质量比为3:2、微胶囊包覆时反应溶液pH值为4.0的条件下,制备的液晶微胶囊粒径分布在10μm左右,微胶囊具有致密的壳结构、表面光滑的球形形态,以及良好的热致变色性能;它可在34.4 ~38.0 ℃的温度区间内,依次显示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变化;其变色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适合用于热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敏变色织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变色反应,紫外线消失时恢复到原来颜色。文章通过采用数码测色法探讨了在5种不同紫外光辐照强度下,5种紫外变色织物随着时间变化颜色的响应性能,研究发现:当紫外光辐照强度不变时,紫外光敏织物颜色达到稳定后,不会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改变;织物的色相H与饱和度S均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变化,在紫外光辐照下,变化速度先快后慢,最后达到稳定;织物变色稳定后的颜色色相H和饱和度S受紫外光辐照强度影响显著,尤其是饱和度S与随辐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与时间无关。基于上述结果,通过系统表征该类织物变色过程中的颜色色相和饱和度,就可以建立紫外光辐照强度和颜色HSV特征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通过紫外光敏变色织物的颜色变化反向表征紫外强度,并给出可视化颜色预警指示,开发出新型针对紫外线防护的功能性纺织品。  相似文献   

9.
姜黄染色织物的pH值敏感变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李潇 《纺织学报》2017,38(4):80-84
为开发pH值敏感变色织物,研究了pH值对姜黄染色织物颜色变化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提取物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测试了不同pH 值条件下姜黄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姜黄染色织物的上染率、K/S值和染色牢度,利用颜色特征值对姜黄染色织物在不同pH值下的变色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植物染料姜黄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姜黄素分子在碱性条件下会电离成阴离子,引起颜色变化;随溶液pH 值的增加,姜黄提取液的吸收峰会产生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提取液在酸性条件时呈黄色,当提取液pH 值大于8 时,溶液呈红棕色;姜黄对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好于棉织物。在pH值由中性向碱性转变时,姜黄染色织物会产生显著的变色,染色织物色相值变小,颜色由黄色域向红色域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一种有效的温变色功能纺织品,采用溶胶微球法制备温变色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探讨染料浓度、染色pH值及时间对织物K/S值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染色织物温变色机制,考察了温变色涤纶织物的温变色可逆性、温变色响应速度及时间。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6g/L,pH为6,染色90min条件下,染色织物的K/S值为11,干、湿摩擦牢度均在4级以上,水洗变色牢度为4级,沾色牢度为5级,染色性能较好。温变色染料在热作用下由于电子转移导致共轭体系减小使染色织物在30~55℃由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温度降低,织物颜色恢复深蓝色,温变色差为30,变色响应速度为17s-1 ,响应时间为1s,因此,溶胶微球法温度响应变色涤纶织物具备灵敏且可逆的温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1.
徐旭  张弦 《印染》2013,39(4):27-29,33
对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阳离子染料染色,通过改变染料用量、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测试染色后纤维的上染率及K/S值和L*、a*、b*值,以探讨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的质量分数为4%(omf)时,上染率和K/S值达到最大值。而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明度有所降低;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上染率不断提高,纤维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高的上染率,染色深度逐渐增加,K/S值提高,明度不断降低;染色时间以30 min为宜,其后,表观色深和明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天然绿色棉混纺纱及其交织物的色彩特性。测试了天然白棉、棕棉和绿棉的色差值,采用绿棉和白棉纤维制得了6种混和比例的散纤维团、混纺纱和交织物,运用CIELCh和CIELAB等色彩空间进行色彩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绿-棕、白-棕、白-绿天然混和棉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色差,通过合理设计混纺比例可以提高天然彩色棉的色彩丰富性;增加白棉含量可以提高混纺纱及交织物的明度,降低色彩纯度,但对色相角影响较小;在白绿棉相同混和比例下,明度值按散纤维团、交织物、混纺纱顺序递减;色彩饱和度混纺纱大于交织物;色相角按交织物、散纤维团、混纺纱顺序递减;交织过程增加了织物明度,但降低了织物色彩的纯度。认为,上述试验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把握彩棉混纺纱线及织物的色彩特性,正确选择原料混纺比,合理配置纺纱及织造工艺,提高彩棉色彩丰富性,促进彩棉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织物的防紫外线研究大多在整理剂和整理工艺,而在织物的颜色对于防紫外线性能的研究方面相对薄弱。文章选择了真丝(蛋白质纤维)织物,通过数码印花的方式利用活性染料染得HSV模式下的试验样品色块。测试了在UVA和UVB波段各色块的紫外线屏蔽率,探讨在颜色模式HSV下,色相、明度、饱和度对真丝织物防紫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色相为9、54、108、234及270时,紫外线屏蔽率高;色彩明度越低,紫外线屏蔽率越高;色彩饱和度越高,紫外线屏蔽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经SJ系列氨基有机硅柔软剂整理的漂白,染色苎麻,麻织物的颜色特性参数变化的测试分析情况。结果表明:氨基有机硅柔软剂对大多数染色麻织物具有增深作用。特别深色品种,增深作用显著,此外,对白度,明度,彩度,色相,色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氨基有机硅种类,用量及焙固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敏变色材料与储能材料复合,以制备热敏变色储能织物。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涂层织物K/S值、变色性能以及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热敏变色材料的含量在1.5%~2%即可达到较好的变色效果;在应用方面,热敏变色材料与储能材料均匀混合后涂层较为适宜。当相变材料的添加量为10%、涂层浆料涂覆量为60 g/m2时,制备的热敏变色储能织物性能较好。扫描电镜图片和织物水洗测试显示,热敏变色材料和储能材料与织物的粘连很牢固,水洗对织物的储能性能和变色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结晶紫内酯(CVL)微胶囊为变色剂、聚乙烯醇(PVA)为聚合物基体,采用湿法纺丝制得不同组分的PVA/CVL热敏变色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热量热仪等表征了热敏变色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热敏变色纤维表面较为光滑,微胶囊在纤维基体中分布均匀;热敏变色纤维的化学组成几乎没有变化,变色温度达到29℃时会出现熔融吸热峰;微胶囊的加入对纤维的力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断裂强度随微胶囊的加入而急剧下降,微胶囊的最佳添加量在5%~7%;热敏变色纤维的吸湿性较纯聚乙烯醇纤维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的涂层工艺,选取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将自制的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整理到织物上。对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涂覆量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当焙烘温度为140°C,焙烘时间为3 min,涂覆量为50 g/m时,经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涂层整理后的织物变色性能和储能性能较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热敏变色储能微胶囊在织物上能够很好的黏附固着,保证了整理织物性能的耐久性。涂层整理后织物的DSC测试结果显示,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良好,其起始相变温度为32.5°C,潜热值达到7.388J/g,调热值达到1137.752J/m2。  相似文献   

18.
变色纤维与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  陈娜 《针织工业》2010,(3):24-24
<正>变色纤维或织物是在其生产中添加某种具有特殊结构,在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刺激后具有可逆性自动改变颜色功能的物质。主要可分为光敏变色和热敏变色。1光敏变色  相似文献   

19.
智能变色纺织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芳  梁庆忠  路硕等 《印染》2014,40(19):10-12
采用涤纶长丝梭织物为基布、防水透湿PU为涂层胶,制备光敏变色功能涂层材料;研究光敏颜料用量对涂层变色效果、光敏颜料拼色效果的影响,并对光敏变色涂层材料的颜色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光敏红MC、光敏蓝SMC与PU涂层胶相容性良好,智能光敏变色涂层纺织材料光敏变色效果明显;随着光敏变色颜料用量的增加,材料颜色深度增加,当颜料用量达到4%后,材料颜色深度变化不再明显。光敏红MC与光敏蓝SMC拼色后,可获得新色谱。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丝网印花将温敏变色微胶囊印制在棉织物上,研究微胶囊用量、黏合剂用量对印花棉织物颜色深度、耐皂洗色牢度、温变色可逆性的影响,并将红、蓝色的温敏变色微胶囊和黄色染料以不同质量比混合拼色获得热响应连续多变色性能,随温度升高可在不同温度点连续变换3种颜色,在冷却过程中依次恢复。当微胶囊用量为10%,黏合剂用量为18%时,棉织物K/S值最大,耐皂洗色牢度达5级;经过30次升降温测试,印花棉织物仍具有良好的颜色深度、温敏变色性能以及较好的温变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