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传统园林艺术中文人园的隐逸精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吕明伟  胡晓雷 《中国园林》2003,19(12):63-65
从文学艺术审美的角度,探寻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发展历程,通过论述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隐逸精神的发展与审美情趣,指出古典园林艺术中,如何从消极避世的“隐于园“的观念,向积极看待人生的“娱于园”的观念转变的,以及古典园林意境对于现代园林发展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杨晓东 《风景园林》2019,26(4):116-119
中国古典园林中竹文化的研究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中竹景观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竹的空间营造、种植形式等方面,而从品题学角度对传统私家园林中的竹文化系统研究得还比较薄弱。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景点题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南园林中的竹景点、常见题名意象及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竹在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应用非常普遍,常见的题名意象主要表达了道家的隐逸思想、儒家的比德思想、佛教的心无思想和民俗吉祥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人阶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三教并存的宗教观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景观空间融合的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华 《园林》2007,(5):22-23
大多数本土园林设计师在做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项目时,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常都会先定位于“传统”之上。他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传统的施工技术或者传统的构造方法,接着想到的是古典园林的形式、空间、图案和色彩,然后才会考虑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去实施。这个角度决定了他难以摆脱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形式的束缚。结果不但无法得到古典园林文化精髓,在形式和空间上也显得不伦不类。事实上,如果我们从现代景观空间的功能及形式出发,摆脱束缚,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景观空间中用不同形式表现,则能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景观设计中如何将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现代景观空间进行融合,值得设计师深刻思考。这里是主题表现之一:仁者乐山。  相似文献   

6.
杨晓东  许婷 《风景园林》2019,26(12):109-114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松柏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松柏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绘画、民俗等领域,在园林品题领域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以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景点名称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点、景点题名中的常见意象、松柏景题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唐代及以前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题记载较少,题名意象也非常单一;2)宋元时期虽然记载的松柏景题仍然不多,但是题名意象已经非常丰富;3)明清时期松柏景题的数量最多,题名意象也最为多元;4)历代私家园林松柏景点除直接以松柏名称题名外,以松风意象题名最多,其次是数量意象、岁寒意象、松阴意象等;5)松柏景题的精神内涵主要表达了历代文人对隐逸理想的寄托、高洁人格的追求、佛理禅思的寓意和对健康长寿的企盼。  相似文献   

7.
景观意象感知是传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尚不多见。首先以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园亭为研究样本,遵循意象传播中主客体交流的规律,综合利用游客GPS数据和问卷数据挖掘游客感知热点园亭;然后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赋权方法,对热点园亭的景观意象因子进行权重解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体系,并探明园亭景观意象感知的形成与传播途径,揭示园亭景观意象感知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体系能够较好量化游客对于园亭景观意象要素的主观认知,其中的意象因子感知权重与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较高的一致性。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可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景观意象要素进行精准设计,进而提升游客感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论从其体现的文化意境,还是设计手法上来说,对现代景观设计都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古典园林的三大特点:师法自然,巧于因借;含蓄内秀,小中见大;诗情画趣,无限意境。实地调查多例现代景观,分析得出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弊病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得形忘意"景观的立意不明确;虚实无度,景观设计平面化,各元素使用呆滞化;混乱组合,事无巨细,气韵顿失;满填满塞,局促不堪。基于此,提出将古典园林艺术特点运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实现开拓创新,自然重构;现代景观继承、发展古典园林意境;提炼和使用中国古典园林符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景观行业的发展,“新中式”景观风格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领域不断开拓和发展。其中,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是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要旨和园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景观设计的元素和符号。这种古为今用的设计风格不是单纯的复古主义,也不是现代设计中简单地融入古典元素,更多地采取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对意境进行提炼概括和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形成了一种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美学韵味又符合时代审美情调的设计风格。本文对新中式景观的流行趋势进行追溯,分析新中式景观从古典园林造景方法中的继承和发展,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和隐居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对其在同源文化国家中的发展现状探讨较少,且忽视了对其传承和异流特征的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调研,比较分析了中韩两国古代“隐士”的概念和隐逸思想,明确了中韩隐逸文化内涵的特点和异同之处。同时,从空间特征的层面,系统性地识别和比较了中韩两国代表性隐居园林“独乐园”和“独乐堂”,包括园林题名、选址环境、空间结构和构成要素等隐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韩两国隐逸文化的内涵和隐居园林空间特征具有相当多的相似性,但又有明显区别。韩国更加推崇儒隐,而中国隐居园林中的隐逸文化更加丰富。在“师法自然”和“自然崇拜”理念的影响下,中韩两国的隐居园林与城市的位置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空间隐蔽性和连接性的营造手法上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赵晓峰  陈知行 《中国园林》2022,38(4):127-132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对现代园林设计发展大有裨益。园林设计中常有水景的运用,以水点缀空间形成的景观是园林中很有意境的部分。水作为引导空间、点缀空间的要素,在造园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本文以圆明园为例探讨水与空间的交织,为的是清晰认识水景在园林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及产生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阆中古城地理环境及景观意向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曦 《四川建筑》2006,26(2):33-34,37
以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地理四科”即“龙”、“砂”、“水”、“穴”诸说,结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的五点要素来分析探讨四川盆地北缘的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以山、水、城三者共生为特点的城市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并结合阆中古城保护开发以及城市发展的现状,从城市景观建设的角度拓展传统风水理论更广泛的实践价值,并以此来作为现代山水城市景观营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董丽  郝培尧  胡晔  曹麟 《景观设计》2020,(1):117-121
引言中国五千多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古典园林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而植物景观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与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同于西方园林的规则式植物景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看似随意杂乱,实则独具匠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以自然美、外在美和意趣美使古典园林更加富有魅力。自然美园林是为了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自然景观。中国古人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希望在园林中打造天人和谐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李雅婷  邱坚珍 《风景园林》2023,30(4):130-136
【目的】月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也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以光景为研究视角,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和营造手法逐层分析,可探寻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价值。【方法】基于光景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园记、绘画、诗作等资料,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构景模式进行解析。【结果】总结了“空山对月”“水中月”“高台望月”“横斜带月”和“掬水月在手”5类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从月色光景的人、光、环境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出“移世界的视觉效果”“月相变化的时空体验”“仰观俯察的空间层次”,以及“多维度的感官渲染”4种构景特征,并从中归纳月色光景主要的营造方式。【结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营造不限于对亮度、照度和舒适度等的物理层面上的追求,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语境以及场域中人的思想感知。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雪意象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意象。探析古典文人园林中的雪意象,有利于了解古代文士阶层的造园美学思想,为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文人园林中雪意象的表达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人园居的生活美学和造园思想进行探究,从中考察文人精神和生活方式与造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士大夫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它肇始于魏晋,成熟于随唐,鼎盛于两宋。士园林产生和发展与士人隐逸文化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士大夫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审美情趣等的物象表现。要真正体味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不能离开对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特点和士大夫阶层隐逸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影响古典园林空间意境、感受及区域景观特色的重要视觉要素之一,最易被人感受和识别。随着园林研究的不断深入,色彩作为抽象的形式将再次得到重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将其色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苏州古典园林色彩体系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其所对应的美学规律,总结出苏州古典园林色彩体系对现代园林设计及苏州色彩规划的影响,进而创造具有苏州城市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色彩风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技艺水平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人瞩目。该文剖析了已经消失的常州古典园林——止园的造园布局手法,分析现代景观在文化传承时出现的问题,为现代景观文化传承提供方法指导。以常州止园为案例,该文论述了景观设计只有汲取传统造园布局蕴含的意义,坚持走文化传承的道路,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现代化园林。  相似文献   

20.
"流觞曲水"源自于古时上巳节的风俗,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兰亭雅事之后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也是后世历代文人追慕的目标,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景点立意构思的经典艺术蓝本,常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该文主要分析"流觞曲水"意向物化后的演变,并分析对比了几个典型的以"流觞曲水"为主题的园林,总结"流觞曲水"在园林中的运用,并由此得出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