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材料、能源、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知识于一身的综合技术平台.根据目前调查情况看,智能机器人教学主要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与其他活动课中开展,大多数学校的机器人教学仅仅围绕各类机器人比赛而展开,主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的相关设计与制作.因此,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平台,它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机器人比赛中,由于过分追求比赛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的中小学已经把智能机器人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比赛及其相关的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文在阐述中小学机器人比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探讨高等师范院校机器人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中小学生智能机器人的比赛层出不穷,当大家在为比赛所获得的成绩欣喜之余,是否思考过我们开展的机器人活动除了是第二课堂的教育性、科技性、趣味性活动以及比赛获奖外,还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更为实质的意义?经过对“机器人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中学信息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突破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教育》2004,(9):118-118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了机器人教学的相关内容,配合新课标双龙电子公司所生产的双龙智能机器人包括虚拟智能机器人与实体智能机器人可以满足大中小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中小学生智能机器人的比赛层出不穷,当大家在为比赛所获得的成绩欣喜之余,是否思考过我们开展的机器人活动除了是第二课堂的教育性,科技性、趣味性活动以及比赛获奖外,还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更为实质的意义?经过对"机器人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中学信息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突破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为了给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一个研究与测试平台而提出的一个标准任务。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说,与用计算机对人类的象棋比赛研究相比较,机器人足球比赛将研究对象从过去计算机象棋的单智能体对单智能体发展到分布式多智能体协调对抗,将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7.
双龙电子的图形编辑软件控制伺服电机智能机器人(实体智能机器人及虚拟智能机器人),可用SL-DIY02-4与SL-DIY02-3组成机器人硬件主机板,作为积木式机器人学习控制、创新、开发应用。另一种用SL-DIYD2-9板,作为伺服电机机器人专用控制板,SL-DIY02-9板最多可接32路伺服电机,作为比赛创新作品应用。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研讨会暨足球机器人比赛将于 2 0 0 4年 1 0月 2 7~ 2 9日在武汉举行 ,热烈欢迎从事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教师、学者、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参加本次大会 .现将大会征文及足球机器人比赛参赛队报名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范围(但不限于 )  ·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机器人智能控制、路径规划·基于网络的机器人结构与控制·机器人传感技术、智能传感器·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与应用·特种机器人及其应用·足球机器人、仿生 (人 )机器人·机…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教育》2005,(7):103-103
双龙电子的图形编辑软件控制伺服电机智能机器人(实体智能机器人及虚拟智能机器人),一种可用SL-DIY02-4与SL-DIY02-3组成机器人硬件主机板,作为积木式机器人学习控制、创新和开发应用;另一种用SL-DIY02-9板作为伺服电机机器人专用控制板,SL-DIY02-9板最多可接32路伺服电机,作为比赛创新作品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领域,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针对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为教学和实践服务的问题,分析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定位和实验体系的建立过程,提出以科研和竞赛促进实验室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设有7大项目,分别为机器人灭火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创新展示竞赛、机器人论文竞赛、机器人擂台赛和中型组机器人足球赛。同时,“第四届中国教育机器人论坛”亦在比赛期间举行,有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以教育机器人及其教育价值为主题进行研讨。自2000年上海广茂达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推动创办“智能机器人大赛”以来,共培训了2000多名教师,每年有几十万中小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现在智能机器人已进入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科技活动的水平已位居世界前…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于2003年11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的150多支队伍参赛,参赛选手从小学生至博士生,最小的年仅8岁。本次大赛共有7个比赛项目,既有专业研究人员参加的中型组机器人足球竞赛项目,又有小学生也能参加的机器人灭火比赛。本次大赛项目和参赛者的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标志着中国智能机器人竞赛已开始走向成熟。本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设有7大项目,分别为机器人灭火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创新展示比赛、机器人论文比赛、机器人擂台赛和中型组机器人足球赛。同时,“第四届中…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教委规定高中新课程标准“通用技术及信息技术”由14个模块组成。双龙智能机器人中有虚拟智能机器人与实体智能机器人组合互动、联动,也可各自独立工作,其中12个模块的知识和智能机器人的知识吻合,有将近90%以上的吻合度,这得益于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电脑的普及.中小学以“机器人平台”学习单片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器人创新开发等新技术、新知识。智能机器人简称“机器人”.机器人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应适教育的需要,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法。机器人的核心控制部件是单片机及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材《简易机器人制作》将于2007年全国推广.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至高点也是机器人技术.所以“机器人”是青少年学习各种知识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可分实体智能机器人与虚拟智能机器人)这一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教育领导部门具有教育超前意识。制订了首先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开设“简易机器人制作”课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渗透性、前瞻未来性、创新实践性的学科。它融合了造型技术、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充分地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智能技术的结晶。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学校开展机器人教学,而大部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多以第二课堂、科技小组、学校社团进行。我在学校通过七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数字化的机器人学习的模式,达到投资经费少,见效快,可在全体中小学生中进行智能机器人编程教学的数字化学习模式,这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大力促进中小学智机器人教育教学的一次革命,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智能机器人数字化编程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robocon比赛机器人,提出并开发了一种面向用户的、图像界面接口的、智能机器人控制与调试工具,包括策略编辑器和单元检测器。该工具可以使用户像使用普通的桌面应用软件一样控制和调试机器人。  相似文献   

18.
双龙电子的图形编辑软件控制伺服电机智能机器人(实体智能机器人及虚拟智能机器人),一种可用SL-DIY02-4与SL-DIY02-3组成机器人硬件主机板,作为积木式机器人学习控制、创新和开发应用;另一种用SL-DIY02-9板作为伺服电机机器人专用控制板,SL-DIY02-9板最多可接32路伺服电机,作为比赛创新作品应用.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了机器人教学的相关内容.配合新课标,双龙电子公司所生产的双龙智能机器人包括虚拟智能机器人与实体智能机器人,可以满足大中小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20.
微机器人足球比赛是将多机器人的协调控制、实时视觉系统、无线电通信、策略知识库系统、多传感器融合及计算机软/硬件等各种技术综合在一起的非常复杂的智能机器人应用系统.文中主要介绍能作微机器人足球比赛的MRS—1型多机器人系统.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组成球队,并能进行足球比赛的多微机器人系统;第二,对多机器人进行控制的主控系统,包括:对足球比赛的动态环境(包括自己和对方)做全面了解和分析的实时视觉系统,对各机器人与主控系统之间起联络作用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根据动态环境产生比赛策略的主计算机系统;第三,比赛环境,包括:比赛场地、球及裁判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场外人员不允许用操纵杆、口令或其它方法干预比赛,机器人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比赛,因此这种微机器人足球比赛是能考验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和自主性的新方法.微机器人足球比赛不但会推动多机器人系统的各种关键技术的发展,而且也会促进实际足球比赛的战术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