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熊书玉 《工程机械》1994,25(6):37-37,35
ZL50装载机液力变矩器的冷却散热器,与发动机散热水箱并装在一起,共用发动机风扇降温。实践表明,这种结构弊病较多。 1 原散热系的缺点 (1)原散热系的变矩器散热器装在发动冷却水箱的后面,增加了风扇阻力,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常常引起发动机水温偏高,有时甚至被迫停车降温。  相似文献   

2.
介绍某型液压挖掘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发动机水温过高且报警以及液压油高温情况,根据故障现象从散热系统原理及结构方面分析问题原因,最终检查出发动机水温高与液压油温度高等双高现象产生原因是风扇控制阀块因工艺孔位置的偏差导致密封损坏、油液内泄,进而导致风扇转速和压力不够,通过更换新阀块使故障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介绍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自主研发6t级节能装载机的独立散热冷却系统,该系统由风扇、定量泵、定量马达、电比例溢流阀、温度传感器、温控阀和控制器等部件组成,通过一个独立可控的液压系统驱动冷却风扇,采取模糊控制方式,对发动机冷却液、液压油、变矩器油3种介质同时进行散热。该冷却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准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冷却介质温升快,性能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液压驱动风扇冷却系统由多个散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液压泵、液压马达、调节装置、油箱、过滤器等组成,控制器不断检测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和其它输入信号,经过处理和运算后输出至调节装置,使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冷却介质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风扇转速,提高散热能力。开发一种基于XC164微控制器的液压驱动风扇控制器,由微控制器、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通信及接口电路等组成。介绍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硬件结构和控制算法,对控制器进行功能测试,并应用于轮式装载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使风扇转速产生连续变化,使各种冷却介质的温度维持在最佳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液压驱动风扇冷却系统由多个散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液压泵、液压马达、调节装置、油箱、过滤器等组成,控制器不断检测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和其它输入信号,经过处理和运算后输出至调节装置,使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冷却介质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风扇转速,提高散热能力。开发一种基于XC164微控制器的液压驱动风扇控制器,由微控制器、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通信及接口电路等组成。介绍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硬件结构和控制算法,对控制器进行功能测试,并应用于轮式装载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使风扇转速产生连续变化,使各种冷却介质的温度维持在最佳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魏靖  廖明军 《建筑机械化》2015,(2):56-57,99
分析了电控硅油离合器在挖掘机的上的应用状况,通过实验表明,低温环境中或者设备轻载时,发动机水温、进气歧管温度以及液压系统温度较低,整机控制器根据读取的各温度信号,按照系统程序的设置,控制离合器硅油注入量,适时保持风扇低速转动,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推土机普遍采用的定传动比风扇冷却系统和温控液驱风扇冷却系统存在的缺点,介绍一种新型智能电驱冷却系统,该系统由车载发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控制器和PWM直流调速器控制安装在直流电机上风扇的运转,实现根据散热负荷的实际需要合理控制整机各系统的散热情况,使各冷却系统温度保持在最佳范围内的同时,降低冷却风扇功耗,提高整机效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传统散热系统的构成,并分析其存在的高噪声、高油耗及维护性差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研究开发液压电控散热系统,根据散热器的水温、液压油温及气温控制风扇转速,使风扇输出功率与散热器散热功率相匹配,降低风扇噪声及油耗,同时通过控制风扇的转向,把散热器吸入的灰尘吹出去,维护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亚东  杨梅  陈柏余 《建筑机械》2012,(1):94-95,97
液压挖掘机独立散热系统采用液压风扇泵驱动液压马达进行散热,通过控制器调节风扇泵上比例阀的输出进而控制散热风扇的转速,以满足各种工况下的散热要求,这种控制技术能提高发动机以及液压系统的散热效率,解决发动机直驱散热系统散热匹配范围窄的问题,提高了燃油经济性,降低了系统的噪声。  相似文献   

10.
<正>节能减排是工程车辆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的工程车辆冷却系统中,风扇的能耗约占发动机有效功率的5%~10%,对于超大型工程车辆而言,因冷却系统需兼顾液力变矩器和液力缓速器的散热需求,系统散热能力远大于发动机的极限散热,致使系统能耗大幅增加;但各发热元件工作温度、发热节点不一致,以及受车辆多样性的行驶工况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同使用工况中的散热需求相差巨大。因此,良好的冷却系统风扇控制方法,成为降低发动机无效能耗、提高整车经济性、动力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利用外置风扇对散热器进行换热的冷却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目前液力变矩器已广泛用于工程机械的传动系统,使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突出的特点。其缺点就是效率低,一般在85%左右,低效部分的能量主要变成热能促使油液升温,这些热量如不及时散掉,就会使系统发热,机器因过热而不能工作,为此就需要对其油液进行冷却。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当前主要是采用风冷散热,水冷散热正在推广应用。水冷散热的方式具有风冷散热  相似文献   

12.
通常轮式装载机散热系统(包括水散、液压油散、变矩器油散)一般布置为两层或多层串联形式,且多采用吹风风扇.这种散热系统效率低,需要将散热器尺寸做得较大才能满足散热性能要求,这必然导致散热器成本较高,而且维护保养性不好.同时,由于采用吹风风扇,风扇噪声较高.为了降低散热系统成本,优化散热系统结构,提高散热系统维护保养性,从而提高整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对散热系统的布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经过理论研究和对整机热平衡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到合适的散热器布置方式.噪声、热平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单层布置高效散热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噪声,以及更好的维护保养性.  相似文献   

13.
液力变矩器部分充液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力变矩器通常在工作腔充满油液的情况下工作,然而当变矩器工作腔为部分充液时,变矩器的输出特性与全充液量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分析了变矩器部分充液的工作机理,给出了实现变矩器部分充液的方法.通过假设变矩器腔内油液等厚分布得到了充液方程,以一元束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变矩器部分充液的静态数学模型.采用LB46型液力变矩器为基型作计算仿真,得出了液力变矩器部分充液输出特性.变矩器在部分充液工作状态时静态特性曲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趋于平缓,尤其在反转制动工况降幅较大,已接近恒力矩,这使得变矩器部分充液特性本身已经可以用来实现近似恒力矩控制,为设计和分析部分充液液力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工程机械控制器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高频次采集控制器的各种输入、输出信号,模拟各种传感器信号,加入各种故障信号和工作现场录制的信号,能够检测控制器电路板上温度敏感器件的实时温度并形成温度曲线,能在温度过高造成电路板损毁前进行保护,从而缩短了控制器的研发周期,提高了控制器的测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型振动压路机水、油散热方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献荣  刘玲 《工程机械》2006,37(5):18-20
在进行YZ2003型振动压路机设计时,为使发动机水温和液压系统油温都获得最佳的冷却,对该机的散热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采用吸风式和吹风式冷却风扇,并根据水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布置顺序的不同,设计了4种冷却方案,选用了两台样机分别进行对比试验,最后选定了采用吸风式风扇,以及先冷却液压油再冷却水的冷却方案,取得了理想的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5)
<正>滑油温度调节系统用来自动调节发动机的滑油温度,使其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保证通过滑油温度散热器的压力不致过高。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控制盒、散热风门电机、指示仪表等组成。当自动调节滑油温度失效时,还可以用人工直接操纵执行电机的方法,将散热风门打开或关闭。1故障规律1.1温度传感器是本系统中主要设备,传感器内装有用来感受滑油温度的热敏元件,这是一个正温度系数的感温电阻。由此可见:与温度有关的故障大多出现在传感器部分。例如滑油温度偏高或偏低;风门调节频繁等。1.2温度控制盒依据传感器来感受滑油温度,放大后输出信号来控制可逆电机。控制盒故障的特点是"自动"位置能工作,"人工"位置不工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5)
针对传统内燃机水温控制系统不能准确、快速、稳定地调节发动机水温的问题,在Simulink环境下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建立了基于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冷却水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使用模糊PID控制的电子节温器与传统机械节温器进行油耗对比试验。仿真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模糊PID控制系统比传统PID控制效果更佳,能减少水温的超调及系统调控的时间。使用模糊PID控制的电子节温器能提高发动机工作时的水温且能有效控制水温的波动,减少风扇开启时间。发动机水温升高能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在新欧洲行驶循环(NEDC)工况下,其节油效率为0.7%;低速小负荷稳态工况下,其节油效率最高可达4.7%。  相似文献   

18.
介绍轮式装载机散热系统采用水冷变矩器油散单层布置的技术优势,并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散热系统采用水冷变矩器油散具有可行性.对水冷变矩器油散在应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水冷变矩器在装载机散热系统应用中的技术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4)
针对福州某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轴向振动较大的问题,研究了散热风扇系统的减振技术。分析了影响风扇轴向振动的因素,采用INV3160型智能信号采集仪和数据采集分析(DASP)软件对风扇样机进行了振动测试试验,得出影响风扇轴向振动的最大因素是直流无刷电机的换相脉动和齿槽脉动。对风扇减振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对外转子电机进行齿面开槽,并通过试验对改进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减振结构后,在低转速时,直流无刷电机的换相脉动和齿槽脉动总的功率谱幅值可降低50%以上;齿面开槽后,轴向振动的谐波幅值下降幅度达45.8%,可有效减小直流无刷电机的高频转矩脉动对风扇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风扇马达式散热系统是一种独立于发动机转速的散热系统,可以通过液压马达方便地调节风扇转速。风扇马达式散热系统中,马达的布置方式对整机的性能及维护保养会产生影响,分析马达中置和后置两种风扇马达式散热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对后置可打开式风扇马达散热系统进行装机热平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达后置的风扇马达散热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整机空间提高风扇效率,能够满足整机作业性能要求,是设计者可以优先考虑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