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杨弃 《包装工程》2020,41(16):279-284
目的通过文字、形象和颜色三个方面,提取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视觉符号,探索视觉符号运用在旅游街区公共设施中的价值,为解决现阶段各个城市历史街区公共设施个性缺失的问题提供技术路径和设计案例。方法通过对五大道文化旅游街区的历史追溯,从文字提取、形象提取和色彩提取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视觉符号的提取方法和设计思路。分析视觉符号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运用视觉符号植入的方法,从服务、信息、卫生和照明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设施入手,对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进行重新设计。结论各个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本地深厚的积淀和传承,在街区更新中,把具有地域性特点的视觉符号应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能够更好地传递城市的精神文化,塑造更具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
严征璇  金海明 《湖南包装》2023,(5):72-73+82
文章以城市修补理论为视角,选取湖州衣裳街景观改造项目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反思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法,思考如何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肌理都能得到尊重和完善。从文化、空间、功能、景观4个方面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之路,指导设计实践,以改善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提升空间的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文化多元语境下,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塑造新名片,并有效地传播。方法通过对目前沈阳老工业基地发展困境的分析论述,结合当前文化多元的发展形势,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塑造新名片,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创新性的应用方案。结论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相互融合的手段塑造沈阳老工业基地城市新形象,以期沈阳在城市发展中能够有的放矢,并向着良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4.
韩荣  胡杨  卢章平 《包装工程》2018,39(2):66-70
目的从形象感知的角度测算和评价受众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感知值。方法以江苏镇江西津渡为调查样本,采集各类受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信息系统的总体诉求内容,并结合数值将其演变为文化街区信息可视化研究模式的一部分。结果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信息系统设计新形态的优化思路以及创新举措。结论街区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应准确把握受众的前瞻性诉求点,积极进行信息化渠道及内容的开发,借助多样的信息展现方式满足受众虚拟体验与情境交流等需要。  相似文献   

5.
王泽猛  朱淳 《湖南包装》2023,(2):144-148
澳门的地理环境、历史演进与空间建构促成了今天澳门独特城市风貌,形成了澳门别致的市井文化,总体体现了中国较早开埠城市、殖民城市的基本风貌。与大多数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一样,澳门历史街区也面临着衰败和功能更新的现实问题。澳门历史街区的特征以及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探寻澳门城市的环境表征、市井文化的特质及其与城市空间建构的相互影响,分析其空间再建构对市井文化发展的支撑意义。对澳门旧城区保护、城市文化赓续以及城市旅游开发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梳理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当前出现的不符保护原则的现象,重点关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缺失,分析该街区中因骑楼建筑艺术风格的破坏、缺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而导致的影响其长期发展的原因,并针对这两点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及教育,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与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结合,互利共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洋  姜丽 《包装工程》2018,39(12):231-237
目的探索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策略。方法运用实地调研、参与观察、系统分析、问题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论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应当兼顾整体性、文化性、通用性、互动性、参与性原则,以满足城市发展与使用者对公共设施的需求,提升公共设施的服务、设计与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中如何让历史文脉能够在公共空间中延续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通过广州永庆坊公共空间设计的案例,论述对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和转译,并将其应用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当中,这种空间设计的方法能够深入挖掘与应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更充分的提炼城市文化精神与内涵,让传统事物在新时代的新环境中不断创新,让优秀的广府文化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扩张伴随着经济重心转移与人口结构变化,导致部分或较多历史街区因诸多原因日渐衰落,造成了本土文脉的式微以及文化财富的流失。文章以探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为目的,在城市针灸理念的视角下,以现阶段中国历史街区现状为基,思考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式,将城市消极空间视为病源、历史街道视为穴位,以城市针灸为治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以"微创式""渐进式"的城市针灸理念,疏通文化血脉,活化消极空间,达到保护街道生态与肌理、提升街道活力及重构邻里关系的效果,从而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从文态、形态、业态上如何进展发起讨论,以期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范添怡 《包装工程》2024,(6):383-394
目的 运用游客凝视理论和ZMET隐喻抽取技术对多渠道获取而来的摄影图像和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对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场所感的结构特征、游客行为和共识地图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空间规划。方法 通过ZMET隐喻抽取技术对游客进行访谈,构建研究游客心智模型和共识地图,采用5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包括收集访谈、涉入度分析、ZMET隐喻抽取技术与游客凝视理论结合分析、因子分析和用户认知心理学、分析提炼与探究,最终获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共识地图和游客场所感认知。结果 借助高频构念结构表和共识地图分析得出,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活动经历相比,游客对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感知形象不充分,非物质环境印象不足。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和区域特征时,应重点规划非物质环境和活动经历场所感构成要素。结论 通过游客凝视理论与ZMET的拓展研究,为规划者和政府提供参考,提高城市旅游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打算进一步探索样本访谈方法和相关理论研究,构建全面的共识地图与场所感结构,深化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1.
褚海峰  房殿奇 《包装工程》2023,44(22):439-447
目的 为系统分析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街道家具优化设计方法,帮助提升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品质,彰显城市地域特色。方法 从感知体验视角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价(POE)建立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感知评价体系,概括街道家具用户感知的重要影响指标。通过语义分析法(SD)的定量研究,对桂林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各类街道家具进行用户感知评价,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为后续街道家具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结论 从历史感知、文化感知、形式感知、功能感知和精神感知五方面探讨历史街区街道家具设计的不足之处。通过评价数据,总结出东西巷历史街区街道家具存在历史感知与文化感知不足、功能感知欠缺和精神感知薄弱等问题,进而对街道家具中文化感知的激活、功能感知的提高,以及精神感知的提升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与策略。同时,为我国历史街区街道家具的优化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与城市建设迅速腾飞,然而在过去的城市更新发展活动中,常常是以牺牲古村镇以及城市中历史地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代价。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利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历史地段中残存的传统空间及其历史信息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其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实现对历史地段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性重构,进而探讨类型学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13.
夜景照明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是城市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从常州市景观照明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文献查找及实地考察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常州地域文化特色,并提炼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照明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梅倩  张景 《包装工程》2023,44(14):461-470
目的 将游戏化理论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提高游客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文化感知,并产生积极的游览体验,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传承的目标。方法 首先研究游戏化理论相关概念;其次研究游戏化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产品案例比对分析,提出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游戏化体验设计策略;最后以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分析游客在永庆坊游览体验过程中的用户期望、行为特征和情感体验,设计具有游戏化要素的数字化体验设计应用《集物.永庆行》,并进行设计策略的可行性验证。结论 通过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戏化体验,探寻游客在不同阶段游览的内在核心驱动力,以深度游览为出发点,塑造游客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感知;以期望行为为导向,通过游戏化要素促进游客在自我驱动中完成游览体验;以提升自我成就感为目标,产生愉悦积极的游戏化体验。为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体验设计相关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更新活化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修补提升街区空间环境品质。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取样分析,从系统、功能、管理三个角度归纳分析当前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家具存量空间有限、系统不健全、科技性不强、功能单一、缺乏管理等主要问题。结果 基于智慧城市、城市双修基本理念,提出系统性、生态性、集约性和智慧性四项修补策略,并进行生态型路缘石、集约型公交车亭、智慧型护栏单体城市家具的设计实践验证。结论 系统性、生态性、集约性、智慧性四项修补设计策略,将有助于健全城市家具系统、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功能体系和城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发展迅速,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其历史与文化和谐发展的需求。街区中的人文环境与集体记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破坏,原本丰富多样的文化与生活元素面临消逝的困境。文章以北海老街为例,将集体记忆作为切入点,分别从文化记忆、空间记忆以及生活记忆3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在地文化与地理特征的有效结合以及“市井生活”的场景再现等设计策略,以此促进老街街巷空间的景观特色发展,并实现历史文化街区集体记忆的有效延续。  相似文献   

17.
唐市街区承载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物质遗存价值,是城市深厚文化的载体.唐市街区以唐长安城进行贸易商业活动的东西市为缩影,反映了唐代"众商云集,内外通融"的商业文化氛围,其中经营着手工艺、百戏、饮食、茶酒、文化、美术、书法等特色项目.本文通过采用PSPL调研法和文献资料收集法,对将古典形式融入现代理念的街区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从而探索了唐市街区的景观营造研究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锡坤  于施施  王雪洁  刘林钰 《包装工程》2022,(S1):256-262+275
目的 为推动榆次老城历史街区在“十四五”期间的提档升级工作,提高榆次老城文旅产值。方法 以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街区更新背景下的本土化发展为基础,划分城市触媒多元触媒系统,完成对比性研究。结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城市触媒体“四优先”的提取原则:文物优先;唯一优先;传承优先;活化优先。建立多元触媒系统:政策规划系统;人居环境系统;商业生产系统;节事活动系统。构建历史街区触媒设计思维。在多元触媒系统框架内对比研究榆次老城与老门东两个历史街区的触媒设计,依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研究成果对榆次老城历史街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城市触媒理论本土化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振宏 《硅谷》2008,(9):135-135
以苏州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为例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有机更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居民的地方情感是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景在构建居民与居住地的情感关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选取太原市矿机宿舍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居民的地方情感与声景感知为中心,将地方感划分为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进行研究。通过实地测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探究声景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声景要素方面,传统商业声的偏好度和娱乐活动声的感知频率与地方感及地方依恋呈显著正向关系,而休闲活动声的偏好度与地方认同呈显著正向关系。历史文化街区评价方面,居民对街区历史的了解程度及文化保留程度评价与地方感、地方依恋及地方认同均呈显著正向关系。研究结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可以为以声景赋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