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发展中排水系统是不可缺少的,其中雨污分流具有独立的排水管网,能分流变换污水雨水,优化城市排水系统,促进城市健康安全发展,也能有效提升排水系统的管理效率,在排水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其次概述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技术,再次分析旧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分析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速度逐渐增快,新城区和旧城区之间的建设逐步走向正轨,致使原本土地资源稀少的城市变得越来越拥堵。由此,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的形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有些地区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与管理部门并没有及时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对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和管网分区设计的意义,导致了当前的雨水管道系统设计不满足城市排水需求,在雨水量较大的季节市政排水系统无法进行高质量的排水作业,为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对现阶段市政排水管道的设计要点以及排水管网分区的要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使新老排水系统承受越来越多的考验,包括管网维护投入不足、雨污水管错接混接、管养手段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传统设计方法难以精确计算并分析排水管网中的真实运行状况.排水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需利用水力模型技术对排水系统的非恒定流进行仿真模拟,根据管网中的过流能力以及水流状况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从而避免设计方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系统的模拟计算和能力评估,可以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奉节县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为例,讨论了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的模拟方法,在典型降雨的条件下,用SWMM分析和评估了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研究中所应用的方法和过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用于其他地区排水系统的模拟。  相似文献   

5.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针对雨水进行净化控制和管理,并且在建立排水系统过程中,加设初期雨水调蓄池设施,尽可能降低雨水对于排水系统的污染。本文首先对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内部结构与使用价值进行了概述,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雨水调蓄池结构应用设计,总结在初期阶段,初期雨水调蓄池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Digital Water Simulation)是基于SWMM和GIS技术的可视化建模与动态模拟评估工具,支持一维管网与二维地表的动态耦合模拟计算,完整反映排水管网整体运行负荷变化规律和城市内涝风险。系统按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建城[2013]88号)的要求,存储与管理排水系统相关数据,模拟结果满足《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建城[2013]98号)和新修订的2014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模型相关技术要求。该系统可有效支持排水系统的规划、改造、现状评估诊断和城市内涝风险分析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工程质量》2005,(9):72-72
城市雨水利用能够间接节省巨额的城建支出。本着先发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排水系统的原则,制订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不仅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管网工程投资,而且还能够建立一套先进高效、生态环保的城市排水系统。通过实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必将带来城市治水思路的转变,即由以往的花大钱排放雨水转变为用小钱增辟水源。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与评价贵阳市城市排水规划建设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在规划编制中城市排水体制、排水管网建设与管理、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雨水再生利用和初期雨水治理等问题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该排水方式与传统重力流雨水排水方式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虽然是解决大面积、大跨度的工业厂房与公共建筑物的屋面雨水排水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在高层建筑中应审慎采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计算机水力学模型在城市排水管理领域应用的初步探索。应用实例说明 :计算机水力学模型可在排水管网数据管理、排水管网瓶颈的诊断、运行管理策略的评价、优化运行策略研究等诸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管理、资料管理和运营维护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重庆市主城区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介绍了基于GIS技术、办公自动化和企业资源管理的城市排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MM模拟上海市区排水及地面淹水过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针对上海市城区排水系统的水文水力学特性,以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为基础开发出适合上海市区产流及排水特点和防汛管理要求的城市雨洪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可靠,可在实时和规划条件下动态模拟各排水片和街区的地面积水全过程,并能满足市区防汛预报、水情分析、工程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要求。该模型对其他城市的类似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奇有  彭尽晖  龚雯 《山西建筑》2011,37(10):110-112
对城市排水管道工程中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阐述了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作用,结合城市排水管道规划设计基础资料和基本参数,合理确定排水系统的体制并进行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道路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仅适用于道路单独排水、忽略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WMM构建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耦合的水力排涝模型,来进行道路行泄通道设计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的方法。并以某山地城市为例,构建SWMM雨水管道水力模型,进行50年一遇降雨情景下的内涝模拟,获得易涝点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内涝区域的竖向分析和水文分析,结合管道排水能力,设置道路行泄通道系统,构建水力耦合排涝模型。并利用耦合排涝模型优化行泄通道设计参数,对比不同方案下情景模拟结果,获得符合实际情况的行泄通道,最终确定行泄通道设计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水力耦合排涝模型的道路行泄通道设计方法,考虑了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流量交换,反映了极端暴雨条件下道路与管道联合排涝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使得行泄通道的设计更为系统、合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速路盲沟排水系统水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求降雨过程中盲沟内流量及水深变化过程,以指导盲沟系统的设计与布置,在研究土壤非饱和下渗和碎石中水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快速路盲沟系统水力模型,包括雨水下渗和盲沟汇流两部分。前者采用vanGenuchten模型表征土壤水分持留曲线,借助非饱和渗流模拟软件VS2DTI求解;后者采用碎石中水流运动方程,通过Preissmann格式差分求解。  相似文献   

16.
郝天文  孔彦鸿 《城市规划》2019,43(8):103-107
现有雨量计算方法的超范围应用、排水系统内管网设计标准与排水能力不匹配是造成城市排水问题的主要原因。全面提高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不仅不能彻底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还会明显增加排水工程的投资规模。结合排水工程基本特征和排水管网建设现状,为有效应对城市排水问题,需要严格限定雨量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合理配置排水系统不同设施的建设标准,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排水能力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标准、设计方法与手段、内涝防治体系、初期雨水污染控制、雨水综合利用、洪涝灾害预警与应急以及排水管网维护等7个方面,系统调研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提出我国应建立适应涵盖"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和"内涝防治"的城镇排水防涝体系,提高现有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同时制定新的内涝防治标准,并将其与城市排水标准和防洪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18.
截留井是城市排水系统广泛采用的一种工程技术,但传统截留井存在难以控制污水截流量、外部河(海)水倒灌、溢流污染物拦截效果差、控制及管理水平低等难题,智慧截流井采用物联感知、自动控制以及云服务技术实现智能化排水控制,是一种新型排水管网智能化监测与处置技术,值得应用推广。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压式堰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慧截流井的系统功能、结构和主要技术设计,并介绍了设备应用模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昝陆军 《山西建筑》2014,(6):133-134
在对城市排水管网综合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力模型在西安老城区排水管网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微观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表明,利用监测数据与模型的紧密集成使用的方法,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可靠性和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锐 《山西建筑》2009,35(3):257-258
从路网规划及交通流调查、立交形式选择及断面布置、主线及匝道平、纵断面设计、路基及排水设计、立交景观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城市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做了简要的分析,指出立交设计与城市之间应遵循以发展为基础,兼顾美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