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在虚拟仪器设计中使用以太网总线来将数据采集系统纳入局域网甚至Internet,从而实现虚拟仪器的网络化,文中给出了一款基于TCP/IP协议专用芯片的以太网接口的设计方法。此接口选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EPM570GT100C4,并配合专用协议集成芯片W3150A+和物理层芯片RTL8201,可成功实现以太网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虚拟仪器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对高性能模块化仪器的需求,研制了PXI示波器模块。简单介绍了模块的硬件工作原理,详细描述了利用VC++6.0和LabWindows/CVI开发底层驱动和应用程序界面的过程及实现。经测试表明,该示波器模块在实现传统示波器功能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和显示的性能。底层驱动实现了对PXI模...  相似文献   

3.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虚拟仪器的不同构成形式及其特性,以及虚拟仪器的图形化编程平台LabVIEW的特性,并说明了虚拟仪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虚拟仪器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与特点,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组建虚拟实验室,远程虚拟仪器系统,并说明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虚拟仪器的概念及虚拟仪器的软硬件构成做了介绍,应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一个扩展传统测试仪器功能的自动测量系统,并对这个虚拟仪器的硬件构成及软件功能做了阐述。最后指出虚拟仪器是仪器技术的长远发展,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虚拟仪器概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简要介绍了虚拟仪器的产生过程,以及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不同之处,指出虚拟仪器是仪器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7.
虚拟仪器数据库技术在油中气体在线监测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虚拟仪器数据库技术在变压器油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中的应用,把数据库技术应用于虚拟仪器中,既利用了虚拟仪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能力强的特点,又能发挥数据库的管理优势,大大扩展了虚拟仪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虚拟仪器:第一讲 虚拟仪器概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简要介绍了虚拟仪器的产生过程,以及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不同之处,指出虚拟仪器是仪器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虚拟仪器和网络化仪器做了简介,提出了网络化虚拟仪器的思想,并对虚拟仪器网络化的方法做了阐述。文中指出,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组建虚拟仪器网络测试系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禹倩  白雪 《现代雷达》2006,28(10):49-52
虚拟仪器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针对雷达自动测试系统中对虚拟仪器的需求,分析了目前流行的虚拟仪器编程软件Labwindows/CVI在数值分析和信号处理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在Labwindows/CVI环境下利用ActiveX技术调用MATLAB工具箱中的函数,从而实现混合编程构建虚拟仪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实现了雷达信号分析虚拟仪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olishing solution is optimized by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WIWNU (the so-called within-wafer-non-uniformity WIWNU) and the removal rate(RR) on the pol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The oxidizer concentration is 1 Vol%;the abrasive concentration is 0.8 Vol%;the chelating agent of the solution is 2 Vol%.The working pressure is 1 kPa.The defect on the surface is degraded and the surface is clean after polishing.The removal rate is 289 nm/min and the WIWNU is 0.065.The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d by AFM after CMP(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is 0.22 nm.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05~108 GHz 频段功率放大器模块的设计和制作。模块由波导微带转换、功率芯片及芯片偏置电路组成。讨论了放大模块的设计及加工测试过程,并对模块中的关键技术波导-微带转换进行详细阐述。波导-微带转换采用E面微带探针激励完成。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优化后设计出转换模型并制作出实物进行测试。单个转换在100~110GHz 频段内插入损耗小于0.6 dB,回波小于-10 dB。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波导-微带转换具有插入损耗小,工作频段宽的优点。采用此转换制作的功率放大模块在105~108GHz频段上增益大于13dB,输出功率大于200mW,达到预期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3.
周宇迪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8):157-159
为了防备油气浓度超标造成的安全事故,研制了便携式智能油气检测仪。采用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进行油气检测,并增加补偿元件。用电桥电路作为测量电路,用双端输入方式连接电桥与运算放大器,对所采集的信号作放大、补偿处理。采用集成电路A/D芯片进行信号A/D转换,并在LCD数字显示屏上显示油气浓度值。设计报警电路,用C++语言设计软件,采用单片机进行系统控制。气敏元件的误差补偿和数字化浓度检测有创新。该检测仪适用于石油、天燃汽等储运和使用场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生物组织热传导方程,分析了连续平顶型激光和连续高斯型激光辐照皮肤组织的热传递规律,建立了更为接近细胞尺寸的三层皮肤组织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两种不同形状激光作用于皮肤组织时产生的温升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不同表面距离和不同深度的皮肤组织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由连续平顶型激光在组织内部产生的最高温度明显小于高斯型的,主要原因是平顶型激光能量分散,而高斯型能量相对集中。连续高斯型激光辐照组织后产生的温升区域面积和穿透深度均较大,撤去激光后达到初始温度的冷却时间也相应较长。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测试转台电控系统的组成,着重讨论了伺服控制单元的设计,详细介绍了伺服主控模块的设计和对外接口,分析计算了转台负载力矩,并由此给出了伺服电机的选型,简要介绍了系统的电源设计。最后研制出了测试转台样机,给出了测量误差,对类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利用SRD产生窄脉冲信号的方法,对其产生窄脉冲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为了使得脉冲宽度变得更窄,电路采用了NLTL结构,拓展了SRD产生窄脉冲的应用,文中分析了NLTL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SRD和NLTL的皮秒级脉冲产生电路,给出了测试结果,脉冲宽度为110 ps,幅度为3 V。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弹载偶极子天线,采用基于自补结构的蛇形振子作为辐射器,并用矩量法对振子结构进行优化,采用简化形式的锥形BALUN以实现平衡馈电。测试结果表面该天线具有良好的E面全向特性和宽带特性。主要分析了该天线的辐射特性,最后给出并分析了实测数据。该天线具有结构紧凑、馈电简单、带宽较宽、易于制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铜抛光液对片内非均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于低介电常数材料和铜互连结构在低压化学机械抛光中,研发新的抛光液和调整工艺参数是非常必要的。抛光液的研发是减少抛光表面划伤和解决磨料剩余的关键。抛光液组成由片内非均匀性和铜抛光去除速率特性来优化。氧化剂浓度1Vol%;磨料浓度0.8Vol%;螯合剂浓度2Vol%。工作压力1kPa。抛光后表面缺陷减小并且表面干净无污染。去除速率289nm/min,片内非均匀性0.065。化学机械抛光后用原子力测量粗糙度为0.22 nm。  相似文献   

19.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的光功率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数字控制式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设计,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光功率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结合外围电路,以数字控制技术代替以往的模拟电路,易于控制,精度高。对光功率控制系统也以单片机为核心,配合外围的功率采样电路和电流驱动电路.同时使用PD控制算法,控制电源电流,从而控制激光器光功率输出。在PD参数整定时,采用了工程实验法多次实验调试确定参数。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实现软件控制。为了提高控制的精度,把功率范围分为9段,对每一段都整定了一组参数,从而将光功率误差控制在0.02W内。所设计的驱动电路精度高,实时性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混合模式AGC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式AGC,在不需要A/D转换器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线性,同时采用粗调与细调相结合的方法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时间。该设计基于1st Silicon 0.25m 标准CMOS工艺,仿真表明,当输入信号幅度在100mV到1.3V范围内变化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为800mV25mV,系统的稳定时间小于3.2s;当输入信号幅度为1V时,输出信号的THD低于-45dB;AGC的最大功耗为10m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