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互动型印刷媒体广告是在传统印刷媒体广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形式,更注重受众的阅读趣味,将受众的参与环节设计到完整的作品表述中,借助有趣的互动使受众轻松愉快的接受作品的信息传递。互动型印刷媒体广告让作品信息的被动传达转变为受众对作品内涵的主动发掘,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愉悦体验,真正实现了设计师、设计作品和受众之间的完整循环。  相似文献   

2.
招贴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其主要任务就是将招贴中的信息准确的、及时的传达给信息的受众,以达到宣传和告知的作用。文章从研究设计师、设计作品、受众的关系出发,利用心理学和传播学的原理分析受众对招贴信息的感受和认知的过程,通过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分析,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从而指导设计师在招贴设计的过程中,应重视受众的接受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米兰工业设计学院联手米兰语言与传播自由大学,共同开设了一门全世界范假如此时是2050年,我们人类以何为食?食物的设计有怎样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习惯会发生什么变化吗?设计师与艺术家们将如何通过他们的灵感与才华去展示一切与食物有关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美国设计师哈伯.卢巴林(HERB LUBALIN)第一次提出来"字体应当表现情感"的口号,有些时候设计师利用字体的视觉想象给受众的心理感受为依据,能设计出和字体语意内容不同甚至相反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她所要阐述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更显示出设计师对字体的视觉形象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5.
平面设计的本土化一直是当代设计界探讨的焦点和热点。但如何才能使中国的平面设计走向本土化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传统审美与大众审美逐渐疏离的今天。设计师应该怎么做?本文认为本土化要靠设计师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修养。这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只有使平面设计在信息传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引导受众的行为和审美倾向,达到传统文化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使得西文字体在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视觉传递的角度看,西文字体形态的图形化表述特点延伸到我们用文字所要传达的信息中;通过对西文字体形式、功能、创造手法的分析,或可获得西文字体图形化表达的清晰途径。  相似文献   

7.
探秘数据包     
杨梅 《玩电脑》2005,(6):50-51
无论是局域网还是Internet。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教师其最主要的功能。实际上资源共事也应该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譬如我们从提供共事资源的服务器中下载一些资料,就必须通过网络将这些资料传递到本地计算机中。那么这些数据资料(或称为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在网络中传输的,又是如何被传输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数据包。  相似文献   

8.
虚拟环境中装配设计语义的表达、传递与转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虚拟环境产品装配建模过程中装配语义的表达、装配语义与装配约束的转化技术,提出了采用语义-约束图对装配设计语义与约束进行维护。通过语义-约束图可以从语义层次和约束层次对产品装配模型进行编辑和维护。提出了采用模糊参量表达和处理产品装配设计中的模糊语义。基于模糊参量的语义表达不仅为设计信息输入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而且扩展了计算机对模糊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利于产品设计意图的维护。通过产品装配信息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的转化,实现了虚拟装配设计系统对抽象、模糊设计信息的表达、传递与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海报设计中,文字起着信息传递视觉化作用,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意味的"形"作为媒介传递信息,人们凭借对文字"形"的理解而转化为"义",完成信息内涵的传达与接收。不仅要学会"造字",更要懂得如何"用字"。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会恰如其分地"用字"准确而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字体的设计是设计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你可曾想过硬盘中的信息是如何传递到系统中的另一个设备呢?当你购买硬盘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是PIO模式?什么是DHA模式呢?现在就让我们为你做出这方面的解答吧。  相似文献   

11.
展会究其实质是传播,传播关乎受众,因而观众的思维意识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设计则关乎创意,是创意的视觉再现,创意源自设计师自身的眼界与素养,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与创新。最终,创意将取决于受众(观众)的理解与认知。而受众的审美意识与精神素养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历史环境、社会习惯相统一。因而,在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视觉元素,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展台形象,有助于迎合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取得受众在文化上的认同,更好地实现设计诉求。  相似文献   

12.
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物品的意义,因人类的情感而产生价值。本文通过从反思层次上分析了产品如何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通。什么样的事物才能让人喜爱的?什么样的设计产品才能让人动心的?如何才能设计让消费者产生情感依恋的产品,这值得每一名设计工作人员去不断思考,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3.
《Software, IEEE》2007,24(5):15-17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design of extensible classes. Designers seek design rules that guarantee well-formed class hierarchies, appropriate interfaces, and easily extensible classes. Unfortunately, the detailed design of extensible class hierarchies is filled with nuanced reasoning. Building clean abstractions with clearly defined extension points is satisfying, but the best design choice isn't always obvious. How much access should you give a subclass to a class's inner workings? How much freedom should you give a subclass designer to "bend" inherited behaviors to make a new abstraction fit in or to extend an existing one? These decisions involve nuanced reasoning. The contract between a class and its subclasses requires thoughtful design, experimentation, and careful spec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
《Software, IEEE》2007,24(4):13-15
In an ideal world, designers freely seek advice, ask for and offer constructive criticism, and openly discuss issues. They don't take criticism as personal affronts, and they and their managers make intelligent, informed decisions. But in reality, it can be difficult to get others to acknowledge criticism or heed advice. How can you convey the importance of an issue, convince others to take action, or get them to recognize a proposed alternative as the better choice? By becoming aware of some common cognitive biases, you can learn when it's worthwhile to tweak your message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its acceptance. Even if people don't always follow your advice, it helps to understand that their negative reactions might have little to do with you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how they naturally process information). Cognitive biases exist, and we designers are remiss if we ignore them. Reframing advice so that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follow it isn't sneaky or manipulative-it's common sense. We should employ every device possible so that our information, argumentation, and advice are clearly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和普及的周期也大大的缩短了,至今,传播媒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业、电台、电视,到现代互联网的普及,一次次的显示了新兴媒体革命的威力。在当今这个传播媒介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我们的视频媒体设计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如何使中华文化的精髓得到大众化的传播,从而弘扬民族的优良文化?本文所要探讨的视频媒体设计是针对于电视、网络这样的视听载体而言,在广泛运用新兴媒介的时代,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代视频媒体设计的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视觉艺术不是个人恣意的情感迸发,而应萌生于生活的具体需要,更应满足它得以产生的客观规律,即"产生于深刻的知识及力求实现某种强烈想法的创造性努力的基础上"[1];欣赏视觉艺术同样需要激情,好的设计应该令受众充满激情,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同时吸引和打动他们,只有将情感与视觉形象有机地统一和结合起来,获得情感认同,才有可能引发受众的共鸣,进而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强传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上,尤其是平面设计和排版里,文字的设计,运用和排列是视觉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中文字体和运用英文字体所产生的效果有明显的不同。当然首先要说明一下的是,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字在其本质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这里所讨论的只是把文字看作设计中的一种元素运用于平面设计和排版之中,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产生的不同感受。对于大多数搞设计的人员来说,在总体上,中文字体的排版效果比英文字体来得逊色一点。因为在设计排版中,字体并非仅仅是作为传达文本意义的符号而存在,字体也同时参与到视觉传达与视觉享受的过程中去了。在平面设计中作为基本概念的"点、线、面"三要素,在字体的运用和排版上同样存在。单个的汉字和由字母组成的单个英文单词,作为单独的点元素来说,已经有太大的差别;当他们分别组成了一行文字构成了线元素之后,差别进一步扩大;而当一行行的文字组成了整排的文章形成了面元素之后,在人们视觉中产生的差别就可想而知了。在对中英文字体做了比较和分析,了解了两者的差别和特点之后,作为中国设计师,就要想办法从多种角度出发,运用多种办法来尽可能的提高中文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都在绞尽脑汁的寻找设计的突破口,也就是寻找设计的创意点,那么这个创意点究竟要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得来?灵感来了我们怎样才可以抓住它,把它变成实在的产品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创意点的来源,分别为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从生活中寻找创意点、从其他设计门类中寻找创意点和从与客户沟通中寻找创意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壮大,在各类网络行业的蓬勃发展中,Web设计师作为设计行业的代表,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设计的核心问题。而目前大多数WebUI设计师并没有脱离美工的束缚,仅从视觉上来提升用户体验。数字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设计师贡献更多的职责和力量,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应只局限于界面的设计上,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打开思路,看到更远,重新思考设计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In designing robot systems for human interaction, designers draw on aspects of human behavior that help them achieve specific design goals. For instance, the designer of an educational robot system may use speech, gaze, and gesture cues in a way that enhances its student’s learning. But what set of behaviors improve such outcomes? How might designers of such a robot system determine this set of behaviors?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to answering such questions primarily involve designers 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y manipulate a small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and measure the effects of these manipulations on specific interaction outcomes. However, these methods become infeasible when the design space is large and when the designer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variable contributes to achieving the desired effect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multivariate method for evaluating what behaviors of interactive robot systems improve interaction outcomes. We illustrate the use of this method in a case study in which we explore how different types of narrative gestures of a storytelling robot improve its users’ recall of the robot’s story, their ability to retell the robot’s story, their perceptions of and rapport with the robot, and their overall engagement in the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