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历年来,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由于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和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在建设规划方面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禹州市,因水资源总量和分布不均的制约、实施建设部门不同、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等原因,造成工程闲置、建设标准不一、项目重叠安排、漏村空项、水资源过度开发等,不利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的发展,特别是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后,在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和粮食增产目标的攻坚阶段,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成为影响我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强化水资源管理监管是新发展阶段下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分析近年来江西省水资源强监管工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情况等现状基础上,从制度建设、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和实施保障等方面对水资源强监管工作提出了措施建议。结合水资源强监管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江西省水资源强监管总体思路和流程要求。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江西省水资源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中,北京市政府将"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洪水影响评价报告"3个行政审批项目合为"水影响评价审查"1个审批项(俗称"三合一")。新组合设立的"水影响评价审查"审批项,由于其创新性,在制度领域既存在着缺位、不健全,也存在着与现行法律法规对接、衔接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加强监管、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下,建立健全水影响评价审查后续监管制度需要探讨。本文结合国家对行政审批后续监管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后续监管的涵义,结合"水影响评价审查"现状情况,探讨了水影响评价审批后续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入江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增加、水资源保护法规不健全、水资源保护机制体制不顺、水资源保护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方面。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1统筹长江沿线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与城镇化布局,逐步形成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2加强水资源保护配套法规建设,加快推进《长江流域管理条例》立法进程;3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4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加大河湖综合治理力度,建立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投入机制;5加强长江水生态水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科学研究,为水资源保护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实行严格的取水许可及后续管理制度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用水总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连云港市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取水许可审批机制与相对完善的后续监管体制,但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程序过于简化、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探讨了通过严格水资源论证、落实"四个一"管理、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理论基础、历程、核心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的自然垄断属性及强监管的薄弱环节,针对性提出了构建"封闭水网"、建立水资源费(税)与水资源稀缺程度之间的关联机制的水资源强监管思路,以及全面落实取用水计量、建立取用水信息系统、建立水资源费(税)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强化水资源监管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建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动态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系统,是真正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所设立的"三条红线"的必要手段和前提。本文就河北省廊坊市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背景、项目构成、总体设计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重点分析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等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框架,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建设的重点及实施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德州市各县(市、区)水资源监管的现状,对德州市水资源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从建立机制、协商沟通,组织培训、借助力量,完善制度、落实到位,做好宣传、提高意识,加大投入、完善“硬件”等五个方面提高德州市水资源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以来,大型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及跨区域引调水工程成为统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我国处于跨区域调水管理初期,研究制定统一法令,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统一区域调度,充分发挥调水工程在区域水资源配置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起步较晚且迫在眉睫。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成效为依托,分析了在建立科学的联合调度机制、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基础上,合理调配有限水资源,适应滇池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要求,可实现外调水"一水多用,有效利用"的综合效益。针对目前机制保障下调出区水环境保护及受水区多目标效益优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流域协同地方政府统一监管,深入研究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能积极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齐玉亮 《中国水利》2014,(11):10-13
为保障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顺利实施,做到项目规模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匹配,必须将水资源论证作为项目审批实施的前置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目区的发展目标和合理布局。在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重点环节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水资源论证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针对项目的管护机制、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东江源寻乌水长系列水文、水质、水资源相关数据,从水资源时空变化、水质现状与水资源开发利用3方面统计分析了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供用水时间错位、水利工程监管不到位、工程调蓄能力偏低、农业用水比重太大、部分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用水总量超标等,并从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水利工程治理与监管、用水总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建议,为该流域乃至整个东江流域今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鹏霄  唐大勘  张穗 《人民长江》2012,43(8):108-111
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巨大、参与的人员众多,若建设过程监察不力将极易滋生腐败现象。从业务框架、系统体系结构、应用模式及系统功能等几个方面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监察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方式,包含项目管理子系统和监察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生命周期的电子监察,规范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业务及信息的流程,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权力行使安全、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廉政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结合来宾市近年来乡镇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如何做好方案设计,加强水资源调查及论证,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及加强招投标和监理工作,保证乡镇供水工程建设质量,并提出工程运行中的一些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飞  张歆  姚赫 《人民长江》2017,48(12):42-46
根据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驻点监测的最新要求,以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和玉磨铁路工程两个典型工程为例,阐述在开展驻点监测过程中项目部组建、项目组织管理、监测频次安排、监测数据获得、参与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方面的做法,并分析了点状、线状建设项目中开展水土保持驻点监测的异同。实践表明,开展驻点监测有助于同建设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促进了整改意见的落实,对今后深入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驻点监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剖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梳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过程,明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体要求,跟踪调查了全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最新进展,结合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要求,提出下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进一步突出节水优先,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突出品牌特色,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破解3个突出障碍(计量监控能力、基层管理能力、依法管水能力),建立3项保障机制(持续推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强力推动基层水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加快推动水资源领域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水利现代化的技术方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董哲仁  陈明忠 《中国水利》2000,(7):27-28,38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的重点,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实时控制管理系统等组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现行建设管理制度与移民管理体制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移民监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将移民监理工作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归类分析探讨,以加强交流,提高移民监理咨询服务的质量,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征地采用了按设计概算计划总量委托当地土地主管部门控制实施的"业主投资控制"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征地移民监理对整个过程实行协调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支付到物权人。库区淹没征地采用优化措施,在兼顾工程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上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核心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对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意义重大,其成果为水利信息系统“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保障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与管理依据。“顶层设计”从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强化业务协同的角度,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中的“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保障环境”3个部分,细化为“水利信息化保障、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资源共享服务和综合业务应用”5个管理分类,对水利业务和水利事务进行了定义与划分,统一定义了应用域、协同、域内系统和域间系统的基本框架,明确了水利信息系统各主要部分的基本技术条件与约束,为近期水利信息化实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奠定了技术和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