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对燃煤电厂烟道气CO2的捕集进行了综述,并针对CO2的捕集方法(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法、低温蒸馏法)和燃煤电厂捕获技术工艺路线(如: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化学链燃烧技术及以煤制氢为核心的近零排放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应对新能源高比例并网、促进能源低碳化,将富氧燃烧技术引入到热电联产虚拟电厂,建立了考虑富氧燃烧技术的含光热发电与垃圾焚烧虚拟电厂协调优化调度模型。首先,研究了富氧燃烧电厂运行时的能量转移特性与调峰特性,分析了富氧燃烧技术相对于空气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的优势;构建了富氧燃烧-GPPCC-电转氢(气)协同运行框架:在CO2循环利用的同时,实现了电制氢副产物氧气作为富氧燃烧的有效补充。其次,所提出的模型采用富氧燃烧-垃圾焚烧-风电/光伏联合运行模式,并配合广义储能系统运行,使得源荷两侧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特性,进而使风电与光伏成为间接可灵活调度的资源;通过光热电站参与供热,释放了富氧燃烧电厂的调峰能力,提升了虚拟电厂供能的灵活性。最后,基于CPLEX对不同运行场景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燃煤电厂烟道气CO2的捕集进行了综述,并针对CO2的捕集方法(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法、低温蒸馏法)和燃煤电厂捕获技术工艺路线(如: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化学链燃烧技术及以煤制氢为核心的近零排放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用于富氧燃烧低压高通量中空纤维富氧膜的制备及有关影响进行探讨,所制备的中空纤维富氧膜透气量达1.24×10-4cm3/cm2·s·cmhg,氧含量达25.6%,在富氧燃烧应用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增压富氧燃烧技术是一项极具前景的燃煤电厂零排放技术。增压富氧燃烧下,烟气特性及锅炉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文中以火用经济分析为基础,以单位换热量换热器总费用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增压富氧燃烧下的锅炉对流受热面进行优化,得到受热面最佳结构布置。结果表明:与常规空气燃烧相比,优化后的增压富氧燃烧下烟气流速降低了约80%,烟气侧传热系数增大了4~5倍,烟道尺寸大大减小,烟道截面积仅为原来的13%。  相似文献   

6.
膜法富氧技术及其在济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膜法富氧的基本原理、技术重点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膜法富氧技术在济钢的应用效果:风温提高36.8℃,焦比降低、产量增加.展望了膜法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前景:膜法富氧技术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见效快、不污染环境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化石燃料燃烧过程的CO2捕集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后吸收、燃烧前脱碳和纯氧燃烧技术三种.然而,这些技术因为成本比较高、工艺复杂等原因,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该技术把一个燃烧过程分为氧化剂生成和燃料燃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氧气与氮气实现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氮气;第二步,燃料与第一步生成的氧化物发生反应放出热,同时生成CO2和水蒸气,CO2很容易和水蒸气发生分离而被回收.理论上讲,整个燃烧过程不向环境中排放CO2,NOx和SO2等有害气体.金属氧化物分散在熔融盐中充当氧载体,燃烧过程在熔融盐体系中进行.笔者以Li2CO3 K2CO3 Na2SO4作为熔融盐体系,CH4作为燃料,CuO用作氧载体这一个典型的无烟燃烧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烧过程可以按照理论分析的过程进行,燃烧放出热能的同时得到了纯度为77.0%~95.0%的CO2和91.9%~99.3%的N2.这样高纯度的CO2有利于进一步捕集和储存,因此,这一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煤粉燃烧技术,它采用纯氧和再循环烟气代替空气组织煤粉的燃烧,也被称作富氧燃烧技术或氧气/烟气再循环技术。本文介绍了O_2/CO_2燃烧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的特点,并以某电厂600MW亚临界四角切圆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对其特点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燃烧技术,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在低碳经济下,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超重力法与化学吸收法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较新的脱碳方法.为了获得各种因素对超重力法脱除CO2气体效率的影响,实验研究了模拟烟气流量、吸收剂浓度、吸收溶液流量以及转子转速对CO2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脱除率随着模拟烟气流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吸收剂浓度和吸收液流量的增加而增高,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富氧燃烧是解决生物质能源直接燃烧温度低问题的重要方法.文章采用热重分析法分别对玉米、棉秆以及木屑进行燃烧特性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氧气浓度下三种秸秆的TG-DTG曲线,研究富氧条件对三种典型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特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氧条件下三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燃尽温度区间比空气中减少近100℃,挥发分最大析出速率是空气中的2 ~2.75倍;富氧条件下,燃料的燃烧特性指数迅速上升,且玉米杆的上升幅度最大,表明富氧对玉米杆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在火电厂中一直是测量燃烧过程出口的烟气含氧量来控制燃烧效率。对于燃煤发电机组 ,这种方法受漏风等因素影响 ,会带来很多缺陷。本文以洛河电厂 30 0MW机组为例 ,介绍一种新型的燃烧控制方案 ,即通过同时监测O2 和CO含量来进行送风量调整 ,从而提高控制精度和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控制和减缓电力生产过程中CO_2排放的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直接从热力发电站的烟气中分离CO2,然后对其进行储存或加以利用,是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描述了利用吸收、吸附、薄膜分离和低温分离等原理从热力发电站烟气中分离CO2的技术,对它们在4种发电技术上的应用做了分析比较、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有可能的储存和利用CO2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氨法-塔式捕集吸收CO2新工艺中试装置,系统研究了氨法捕集燃煤电厂烟道气中氨水浓度、CO2的浓度和系统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的影响,对反应产品按照国标进行了氮元素定量检测和XRD定性分析,研究了氨水吸收CO2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本中试装置脱碳效率一般在84%以上,当氨水的质量浓度达到8%,燃煤电厂烟道气中CO2浓度为14.98%,反应温度为32℃时,脱碳效率可达93.2%,为氨法-塔式捕集吸收CO2新工艺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氨被证明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吸收剂,具有吸收能力强、再生能耗低等优点,其缺点是氨损失严重。选取600 MW机组为参考机组,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脱碳系统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备的结构参数和系统的运行操作参数,揭示了氨水吸收CO2系统能耗特性随关键参数变化规律。在考虑电厂实际运行情况的条件下通过对参数的优化找出了尽量减少氨逃逸的最低再生能耗,其值为2.09 MJ/kg CO2。研究成果将为基于火电厂的低能耗脱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厂锅炉上安装烟气成分在线监测系统是目前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其中的CO量是必测项目之一。本文对常见的几种CO监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综述比较;对测点的选择、取样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对电厂选择安装CO分析仪提出建议。本文对电厂机组改造和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空气分级燃烧降低燃煤电站锅炉NOx生成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燃煤电厂锅炉燃烧中,NOx生成浓度高,排放量大,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品质.而煤种、一次空气系数、锅炉负荷、火上风投停是影响NOx生成的重要因素,在大型电站燃煤锅炉中实施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可降低NOx排放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O2/CO2燃烧方式的烟气成分和换热特点,建立了炉内辐射换热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以某300MW O2/CO2煤粉锅炉概念设计中的炉膛为研究对象,进行了BMCR工况下的静态仿真计算、O2/CO2容积比和摆角扰动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运行稳定,动态变化趋势合理,可为O2/CO2煤粉锅炉炉膛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机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原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结合燃煤电厂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分析了二氧化硫的吸收、硫酸盐的形成、石膏的结晶和石灰石的溶解等过程的化学原理,从本质上阐明了该方法的工艺原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O2/CO2燃烧方式的烟气成分和换热特点,建立了O2/CO2气氛下单相介质换热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通用化的仿真算法模块.以某300 MW富氧煤粉燃烧锅炉概念设计中的过热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减温水、入口烟温扰动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O2/CO2=30/70气氛下过热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空气气氛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汽...  相似文献   

20.
优化煤泥掺配 强化稳定燃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火电行业经营压力巨大,现阶段火电厂掺烧煤泥等劣质煤是降低燃料成本、缓解经营压力的好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煤泥掺烧对锅炉制粉系统运行及燃烧稳定的影响,针对煤泥的特点所采取的输配管理原则和配烧方案,对锅炉燃烧方式进行完善并采取强化燃烧的一些具体措施进行详细探讨,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