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程质量》2017,(8):38-41
某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地下二层发生火灾,建筑构件有不同程度受损,受损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抗震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急需对火灾后的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检测、鉴定和加固处理。论文介绍了该建筑发生火灾后的检测鉴定过程,以及根据结构构件的受损程度,并提出了经济可行的不同加固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对此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钢框架结构厂房火灾后受损结构构件检测,阐述工业厂房火灾后检测程序和内容,从现场火灾调查、过火范围结构构件受损调查、火场残留物状况、火灾后结构构件烧蚀深度、结构构件挠度变形观测等方法综合评定构件受损程度,并根据现场残留物、钢构件变形、混凝土构件表面颜色变化推定火场温度。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对厂房受损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3.
以某地铁车库火灾后受损板为例,通过显微结构分析、结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现场原位荷载试验等方法,对火灾后受损板进行了检测鉴定与加固维修研究。研究火灾后受损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内容与方法,为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价及后续的维修与加固提供技术依据。提出了一种火灾后受损结构鉴定评级层次划分与评级标准,可补充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程度的评级问题。根据检测鉴定结果评定火灾受损结构构件的损伤等级,对不同程度受损的结构构件进行了加固与维修设计。通过加固与维修,消除了火灾后结构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火灾与爆炸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的影响,结构构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下降、丧失。通过一起火灾和一起爆炸事故后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现场勘察和检测鉴定,评定了结构构件承载力的受损程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苏州某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火灾后的检测、鉴定情况。经初步鉴定、详细鉴定2个阶段,阐述了该厂房火灾后的检测鉴定内容和过程。针对不同受火温度区域内的构件,根据构件截面温度场并结合钻芯的结果,确定构件的材料力学性能,对构件的受损情况作出鉴定评级;针对不同程度的受损构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复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火灾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受损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鉴定难度较大,根据构件受损程度的不同对受损构件的修复处理也有较大差别.通过对火灾后某框架结构的检测鉴定及修复处理,分析了火灾后建筑结构安全鉴定的方法和重点,并在综合考虑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根据结构构件受损程度出具了较为经济可行的修复方案,既保证了受损构件今后使用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火灾后构件处理的造价,对今后类此工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火灾后结构受损程度的综合评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遭受火灾后的结构受损程度的综合评定,必须在火灾现场做物品和结构烧损调查、判定火灾温度、结构的材料性能检测和结构的残余承载力计算后进行。1结构受损评定结构受损评定一般按构件类型分为四种程度:危险构件、受损严重的构件、受损较重的构件和受损一般的构件。(1)危险构件是指结构基本破坏必须拆除的构件。(2)受损严重的构件是指火灾温度在850~1000℃,构件混凝土严重爆裂、露筋,受弯构件跨中产生明显挠度,结构承载力明显降低,不能正常使用的构件。(3)受损较重的构件是指火灾温度在650~800℃,构件混凝土局部…  相似文献   

8.
框一剪结构的商住楼经历火灾后,根据烧损构件现场残留物特征判定火场温度,通过现场对受损构件检测评定损伤程度级别,对照原结构设计强度按不同损伤程度进行区别加固处理.介绍不同构件不同损伤程度的具体加固办法,加固后经验收合格,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9.
火灾后合理的检测鉴定是火灾后加固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某综合楼火灾后的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设计的工程实践,提出火灾后建筑受损结构构件检测鉴定思路、方法。通过检测对火灾受损结构构件进行评定,从而确定火灾受损结构构件的评定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法,对不同程度受损的结构构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该工程实践对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厂房火灾后的调查,分析火灾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对混凝土构件的受损程度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加固处理措施,包括加大截面和更换构件等,以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混凝土结构厂房受火案例,对受火灾影响范围内的结构损伤状况、材料力学性能等进行检测,对混凝土结构的火灾损伤特征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损伤鉴定思路,并针对构件不同损伤状况提出加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构件的震后火灾试验无法全面真实反映整体结构历经地震损伤后局部构件的受火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不同损伤组合下的钢混框架有限元模型,并将多尺度建模方法与抗火混合模拟相结合,研究不同建模方式的计算结果差异、不同损伤组合对结构耐火极限的影响,以及抗火混合模拟评估结构震后火灾性能的适用性。结论表明:相对微观单元模型,多尺度单元模型的计算时间在裂缝损伤下和裂缝与剥落共同作用损伤下分别缩短68%和61%,裂缝与剥落共同作用损伤较裂缝损伤耐火极限降低22%,由于考虑了边界条件的变化,抗火混合模拟能够通过局部构件试验反映整体结构的震后抗火性能。  相似文献   

13.
网格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的累积会导致结构承载性能的降低甚至倒塌。基于现有研究成果,首先阐明了结构损伤检测过程中样本选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与不足,指出了概率抽样方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在结构损伤的参数化表征方面,总结了基于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等研究方法的成果,指出了不同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结构损伤的模拟方面,介绍了若干含损伤及缺陷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适用性。最后,总结了网格结构损伤检测与模拟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针对性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水中爆炸会引起水中结构如码头、船坞等产生构件变形、局部破坏乃至整体损毁。为合理确定水中爆炸条件下作用在水中结构上的荷载及其毁伤特性,通过分析比较现有理论及方法,提卅了不同工况下的荷载计算方法、水中结构毁伤等级划分标准,以及简化计算法、数值模拟法等2种毁伤评估方法;通过对某型高桩码头的响应及毁伤情况进行验算,综合给出了给定当量下高桩码头的安全阈值,对比验证了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水中结构的动态响应及毁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A two-stage eigensensitivity-base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updating procedure is developed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damage detection for the IASC-ASC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benchmark steel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ambient vibration measurements. In the first stage, both the weighted least squares and Bayesian estimation methods are adopt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nection stiffness of beam-column joints and Young’s modulus of the structure; then the damage detection is conducted via the FE model updating procedure for detecting damaged braces with different damage patterns of the structur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FE model updated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the eigensensitivity-based FE model updating procedure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damage detection for steel fram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铁四号线近距离暗挖下穿了木框架古建筑物西四新华书店,文章对现场实测建筑物和地表沉降数特点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规范法、Burland方法、Cording方法、以及数值分析法对该建筑物的损害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对比,综合各评价方法结果以及建筑物的损害状况认为下穿过程对建筑局部产生了较为严重损害,同时认为数值计算结构内力和结构极限承载力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定量判断结构损害状况是具有积极作用,最后针对该建筑物的损害状况提出了相关工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禹建兵 《山西建筑》2011,37(21):19-21
针对砌体农房在震害下的不同破坏形式,分析了砌体房屋震害原因,提出了不同破坏程度下房屋适合的维修加固方法的建议,为震后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瑞云  曹双寅 《工业建筑》2005,35(Z1):958-961
讨论了大型工程结构损伤识别问题背景,对大型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对现存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简述,重点对损伤识别研究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对实际结构损伤识别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材料非线性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根据混凝土损伤和钢材等效塑性变形得到了结构材料、构件、楼层、整体结构的损坏等级并研究了将其作为抗震性能指标的合理性。为进一步丰富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给出了楼层非线性耗能、整体结构的非线附加阻尼比、刚度退化系数的计算方法。将上述计算和评价方法在完全自主研发的非线性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SAUSAGE中完成开发。利用SAUSAGE分析了某超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7组地震动不同强度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讨论了材料应力、截面内力、损伤、等效塑性应变作为抗震性能评价的可行性。对比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退化系数、楼层非线性耗能、楼层损坏等级作为楼层抗震性能指标并判断结构薄弱楼层的差异。研究了最大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退化系数、非线性附加阻尼比、刚度退化系数、损坏等级作为结构整体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及对地震动的离散性;从统计意义上分析了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其他指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磊  陈昀 《江苏建材》2010,(2):52-54
通过对某住宅楼的房屋安全鉴定与结构改造加固的实例,研究了此类房屋不同损坏部位及程度,分析和计算了不同加固手段的机理与策略,为解决此类老式住宅楼的安全、适用问题提供了一些合理、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