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退火工艺和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对SPCC冷轧低碳钢板再结晶过程及织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加快了SPCC冷轧板再结晶过程,促进晶粒长大;稀土元素的加入阻碍了再结晶过程,抑制了晶粒长大,也明显地提高了稀土SPCC冷轧板有利于深冲性能的{111}<011>织构、{111}<112>织构和{001}<100>立方织构的密度。  相似文献   

2.
王建军 《热加工工艺》2014,(22):208-210
研究了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对SPCC钢板组织演变及钢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较低和保温时间短是造成伸长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工艺经优化后,降低了生产温度,缩短了保温时间。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消耗,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汪福成  浦绍康 《轧钢》1990,(6):26-29
1.前言在冷轧板带生产中,由传统的罩式炉退火工艺改为连续退火工艺以后,对某些钢种(如SPCC、SPCD)的冷轧坯料,要求其热轧时的卷取温度,由原来的≤650℃提高至≥750℃。但由此将会使热轧钢板表面的铁素体晶粒比钢板中心部位粗大,而造成晶粒异常不均现象。这种晶粒的异常不均不仅影响到下部工序的进一步加工,而且会使冷轧后轧件的深冲等机械性能恶化。因此,对低碳钢SPCC、SPCD热连轧板表面铁素体晶粒异常粗化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模拟试验,以期  相似文献   

4.
唐钢SPCC冷轧板的工艺优化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钢SPCC冷轧板原定位于建筑用板,为开发汽车用SPCC钢板,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设计,即在化学成分设计上提高了Als含量,降低了N含量,并采用高温加热、高温开轧、低温卷取、适宜的冷轧变形量(70%~75%)等优化的热轧,冷轧,退火工艺,使产品性能达到了汽车内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周期浸泡试验和腐蚀电位电化学检测等方法研究了稀土La对普通冷轧钢板(SPCC)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使SPCC钢板的组织细化、均匀;添加适量的稀土La可有效提高SPCC钢板的抗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6.
板料的成形性能受自身特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使得板料表现出不同的成形性能。本文以冷轧碳素薄钢板SPCC、SPCD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在13 mm/min的速度下对两种不同取向冷轧钢板进行了拉伸试验,分析比较了SPCC和SPCD两种冷轧钢板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厚向异性指数,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拉伸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SPCC钢的抗拉强度、屈强比大于SPCD钢,SPCD钢板具有更好的成形性能;晶粒在三个方向的变形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且SPCC钢板与SPCD钢板的晶粒变形状态相似,两种板材的各向异性相当。  相似文献   

7.
王彬  魏宝民 《轧钢》2022,39(3):37-42
冷轧后退火处理是冷轧板带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0.35 mm薄规格SPCC冷轧带钢在不同退火制度下显微组织及其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JMAK模型,建立了SPCC钢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PCC带钢退火温度为540 ℃时,保温过程以铁素体回复为主,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为10.52%;退火温度为560~640 ℃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再结晶体积分数达97.38%~99.39%。相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与保温时间呈指数关系,在短时间保温条件下,铁素体没有足够时间再结晶,其组织为典型冷轧纤维状组织;再结晶基本完成后,微观组织趋于稳定,保温时间延长有利于再结晶晶粒的继续长大。此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达到相同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冲压速度对回弹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冲压速度为0. 05~50 mm·s~(-1)时SPCC和DP780车身钢板U型弯曲回弹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冲压速度对回弹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显示:DP780钢板的回弹量高于SPCC钢板; SPCC钢板的回弹量随着冲压速度的增加而减小,DP780钢板的回弹量随着冲压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为提高成形部件的尺寸精度,需要考虑冲压速度对不同材料回弹行为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SPCC钢板的回弹行为对应变速率不敏感,因为受惯性影响在侧壁区的上侧和下侧切线应力有较大差异;而DP780钢板受应变速率强化的影响,对回弹行为很敏感。  相似文献   

9.
冷轧深冲薄板的模拟成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拉深、扩孔、锥杯、凸耳等模拟成形性试验,全面比较了IF、08Al、SPCC3种深冲钢板的成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IF板的成形性能最好,08Al板其次,SPCC板最低。同时,从力学角度分析和比较了各钢板在相应模拟试验中的成形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试验室条件下,模拟了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级低碳钢板的罩式炉退火过程,分析了不同退火工艺对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板的深冲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了织构随升温速度变化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升温速度的降低,rm、△r值都逐渐升高,rm为1.68,△r达到0.68:变形织构{112}《110》变弱,表明降低升温速度可以消除变形织构,但速度低于40℃/h时消除作用就不明显.降低升温速度也可以使{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增大.钢板△r值的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可能足导致△r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SPCC冷轧薄板退火工艺的优化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SPCC冷轧薄板成材率和性能合格率低的原因,确定退火过程产生的缺陷是造成废次品的主要原因;并通过采取优化退火工艺的措施,使退火缺陷明显下降,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从而有效提高了成材率和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在试验室条件下,模拟了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级低碳钢板的罩式炉退火过程,分析了不同退火工艺对CSP热轧带钢供冷轧原料的SPCC板的深冲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了织构随升温速度变化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升温速度的降低,τm、△τ值都逐渐升高,τm为1.68,△τ达到0.68;变形织构{112}〈110〉变弱,表明降低升温速度可以消除变形织构,但速度低于40℃/h时消除作用就不明显。降低升温速度也可以使{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增大。钢板△τ值的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的强度差可能是导致△τ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缓冷出口温度对连续退火SPCC冷轧薄板组织和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退火SPCC冷轧薄板的组织由等轴的铁素体晶粒和晶界处的块状渗碳体及晶粒内的颗粒状渗碳体组成。随着缓冷出口温度从680 ℃提高至700 ℃,平均晶粒尺寸从10.1 μm增加至12.5 μm;此外,提高缓冷出口温度还能够抑制晶界处块状渗碳体的形成,促进晶粒内细小渗碳体更加细小弥散的析出。当缓冷出口温度从680 ℃提高至700 ℃时,冷轧薄板的屈服强度约降低了28 MPa。  相似文献   

14.
对CSP生产的SPCC 0.55mm厚冷轧板进行了不同的再结晶退火,测定了不同退火工艺下冷轧板的塑性应变比r值、Δr值等力学性能参数,研究了退火过程中温度对冷轧板织构和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控制退火过程中第一台阶保温温度可明显改进板材的深冲性能,并且将再结晶形核阶段刚刚完成时的温度设定为第一台阶保温温度深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唐钢冷轧薄板厂生产的热轧酸洗板,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压下率对冷轧钢板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对唐钢SPCC钢板的常规力学性能及n值无明显影响,对r值和组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IF钢板分别进行了模拟连续退火和快速退火,运用EBSD技术对退火钢板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测试了退火钢板的力学性能,探讨了退火工艺对IF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拟连续退火工艺相比,快速退火工艺使IF钢板晶粒更加细小均匀且同样具有强烈的γ-<111>//ND再结晶织构,但导致IF钢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升高,断后伸长率降低,塑性应变比r90降低。  相似文献   

17.
压下率和退火温度对SPCC冷轧钢带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压下率生产的不同规格冷轧钢带,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模拟罩式退火试验。讨论了压下率和温度对SPCC钢带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退火温度下,压下率为76%时晶粒尺寸最小;当压下率低于64%时,即使退火温度达到800℃,晶粒仍为拉长形;不同厚度规格冷轧板的屈强比随退火温度升高明显降低;厚度小于0.3 mm钢带最优的退火温度确定为675-700℃。  相似文献   

18.
对电冰箱侧板用冷轧薄板磷化处理前的腐蚀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不同工艺段(清洗前,清洗后,罩式退火后和连续退火后)钢板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罩式炉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过高,退火时间过长,造成钢板表面Mn元素富集,主要成分为氧化锰,析出的氧化锰与金属Fe构成了腐蚀微电池,使钢板表面Fe原子的活性增强,从而降低钢板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9.
彭广威  彭真 《热加工工艺》2012,41(15):95-97,100
根据U形弯曲特点,利用DYNAFORM软件对冷轧钢板ST14与SPCC进行了不同成形参数下的U形弯曲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模具圆角、模具间隙、材料性能等因素对U形自由弯曲回弹的影响,为冷轧钢板弯曲回弹的工艺控制和数值模拟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对1.5 mm厚的冷轧Fe-0.15C-7Mn钢板分别进行了630℃保温1、2、4和8 h空冷的临界退火及800℃奥氏体化30 min水淬,然后按同样工艺进行临界退火。检测了钢板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吕德斯应变分布。结果表明:仅经临界退火的试验钢板显微组织主要呈等轴状,而800℃水淬后临界退火的钢板显微组织主要呈板条状;经630℃保温1 h临界退火的钢板力学性能优异,强塑积高达37 GPa·%,但有明显的吕德斯带;经800℃水淬后630℃保温4 h临界退火的钢板强塑积高达38 GPa·%,吕德斯带完全被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